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6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620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16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3种不同基质潜流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质是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果。本文研究了由沸石、页岩陶粒和碎石3种不同基质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3d,连续进出水情况下,碎石单元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页岩陶粒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60%和35%。在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初期观察到磷释放现象,沸石单元最为明显。进水磷浓度较低时,磷的去除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当正磷、总磷浓度分别升高到2.4—2.5和3.1~3.3mg/L时,正磷、总磷的去除率开始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2.
以双氯芬酸为目标有机药物污染物,探究其在以锰矿石为填料并接种了异化金属还原菌(Geobactermetallireducens,简称GS-15细菌)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去除过程.结果表明,双氯芬酸在锰矿石人工湿地中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23.56%.采用XRD和XRF对反应前后的锰矿石进行物相和元素相对含量分析,得出锰(Mn)是参与降解双氯芬酸的关键响应元素.GS-15细菌利用锰矿石发生异化还原对双氯芬酸的氧化降解是锰矿石人工湿地对双氯芬酸的主要去除途径.此外,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对降解产物进行鉴定,发现双氯芬酸被降解生成了5-羟基双氯芬酸、双氯芬酸-2,5-亚氨基琨和1,3-二氯苯三种降解产物,该研究成果对有机药物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3.
针对连续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冬季效能低的问题,以提高人工湿地冬季低温运行效能、减小人工湿地占地面积为目标,在前期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研究基础上,重点考察其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温度对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效能影响显著,8~10℃下城镇污水进水COD、NH_4~+-N和TN质量浓度为261mg/L、60 mg/L和70 mg/L时,各自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6%、36.7%和40.2%,较20~25℃时分别下降9.8%、15.4%和10.6%;水温8-10℃时,2级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系统COD、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5.1%、74.7%和78.7%,较单级系统的72.0%、38.9%和41.1%分别提高了23.1%、35.8%和37.6%。  相似文献   
114.
黄翔峰  沈捷  闻岳  刘佳  陆丽君  周琪 《环境科学》2010,31(2):338-344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2种工艺流程处理油田某联合处理站经隔油、混凝处理的采油废水,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采油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水力停留时间HRT=20 h)好-氧(HRT=10 h人)-工湿地(HRT=2 d)与水解酸化(HRT=20 h人)-工湿地(HRT=4 d),2种工艺的出水水质都能达到COD≤80 mg/L、NH+4-N≤15 mg/L.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解酸化能显著改善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好氧及人工湿地对含苯环类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5.
采用0.01mol·L-1CaCl2、0.002mol·L-1Ca(NO3)2和纯水(UPW)3种常用提取剂对我国南方两种典型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提取试验.同时,应用土壤重金属固液分配多表面模型来预测提取液中重金属含量,结合道南膜技术(DMT)测定Ca(NO3)2提取液中自由态金属离子浓度,并与ECOSAT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取剂中Ca2+浓度增加能显著提高土壤重金属溶出率,而提取液pH、溶解态有机碳(DOC)浓度却随溶液Ca2+浓度增加而降低.多表面模型(Multi-Surface Model)对大部分提取液金属浓度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部分土样提取液Cu、Pb、Zn浓度的预测效果较差.DMT测定的Ca(NO3)2提取液自由态重金属浓度与模型计算值较为一致,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土壤溶液自由态重金属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16.
将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混合固定于人工湿地系统中,进行了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在湿地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同时系统对COD也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基本实现了同一系统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共同去除。  相似文献   
117.
针对沈阳市地铁疏干水利用的现状,综合考虑沈阳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地铁疏干水利用的几种方法,主要包括作为运河、湖泊的补换水源,用于修复、重建湿地,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作为水源热泵的水源等。提出沈阳市地铁疏干水利用的指导思想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8.
以高原复合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067m/d的条件下,监测湿地对CODCr、TN、TP、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66.3%、82.5%、43.2%、76%;采集了梭鱼草、美人蕉、芦苇、水葱、茭白、再力花6种挺水植物地上部分,测定了它们的TN、TP、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和它们腐烂分解过程中TN、TP、COD等释放强度。结果表明:梭鱼草、美人蕉、茭白释放强度较强,再力花和芦苇释放强度较弱,在选择湿地植物时综合考虑植物吸收污染物能力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再力花、芦苇等植物。  相似文献   
119.
湿地植物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不同类型湿地植物如凤眼莲、荇菜、稗草、黑藻、皇竹草、美人蕉等,引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考察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在湿地组合系统中的作用特性。盆栽实验发现,虽然植物对污水N、P营养元素的直接去除率分别只有14.0%~59.4%和8.6%~55.2%,但植物通过过滤、截留及加强有机物降解转化的作用,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使水体N、P的总去除率分别达65.4%~83.8%和43.5%~69.5%。将植物引入组合处理系统,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水体TN、TP和COD月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0.4%、74.3%和81.3%。与常规生化处理系统相比,处理效果大为增强,生化反应的能耗相对减少,出水水质较稳定,使湿地组合系统成为一种去N除P,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0.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自制的实验室快速渗滤系统模拟反应器对某校中水站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此套实验室模拟快渗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对COD、TN、TP去除效果良好,壤土在三个周期对COD的去除率最大值为91.5%,TN为66.0%,TP为73.3%。由此试验得出最佳生活污水处理条件为壤土作为滤料,滤料高度为50cm,布水时间为2d淹水,4d落干。复合系统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一介质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