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8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4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208篇 |
综合类 | 651篇 |
基础理论 | 99篇 |
污染及防治 | 253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社会与环境 | 29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处理污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容易受到缺氧胁迫.尽管菖蒲(Acorus calamus L.)是一类对缺氧条件具有显著抵抗能力的湿地植物,但菖蒲的生理响应并不能完全消除湿地长期缺氧带来的胁迫.生物炭添加能够缓解菖蒲体内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积累,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但生物炭对缓解缺氧胁迫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通过在温室内构建5种不同的生物炭湿地,采用植物生态学分析方法,将植物根系通气组织、根孔隙度和根系泌氧相结合,研究菖蒲根部组织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在传统潜流人工湿地中添加生物炭,有利于菖蒲形成根系通气组织,增大根孔隙度,生物炭投加量与根孔隙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湿地中添加生物炭将利于O_2通过通气组织传输至地下部分,并以根系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的形式扩散至根际,显著提高根系泌氧量.与其它光强相比,在3 000μmol·(m~2·s)~(-1)条件下,菖蒲泌氧能力较强,生物炭投加比例对植物ROL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2.
研究了垂直流和表面流两种人工湿地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条件下,在不同季节对二级出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垂直流湿地系统对TN、TP的去除效果优于表面流湿地系统。两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夏秋季节去除率最高,春季次之,冬季去除效果最差;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与TN去除率的变化相同,而表面流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在春夏秋季变化不大,冬季的平均去除率仅有16.5%。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应用于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对于满足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尤其是观赏性河道和湖泊类)的水质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3.
生物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混合污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适应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效、低耗、管理简单的要求,开展了生物法(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A/BCO-CW)处理小城镇片区混合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A/BCO系统在停留时间为3~6 h条件下,对悬浮物和有机物有高的去除效率,COD、BOD5和TSS去除率分别达到63.1%、67.7%和66.2%,避免了人工湿地堵塞和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了所需湿地面积44%。全年运行结果表明,在0.30~0.59 m/d水力负荷率下,垂直流-表面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COD、BOD5和TSS平均去除负荷达9.4、5.1和7.2 g/(m2.d)(42%、71.2%和85.2%);COD、BOD5去除速率常数为74.6±12.1 m/y、166±30.5 m/y,这些数值均处于文献中k值范围的高量程内。A/BCO-人工湿地系统对COD、BOD5和TSS具有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IV类水标准,2种处理方法有效组合起来,所开发的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运行的城镇废水处理组合系统,将会在实际应用尤其是高有机负荷污水处理中发挥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144.
湿地作为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特性,是氮循环反应的关键区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全程氨氧化过程(complete ammonia oxidation,comammox),解析该区域中comammox细菌的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补充了此前该新型氨氧化微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分布特征的研究空白,对于完善comammox细菌在各种不同生态系统中分布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石臼漾人工湿地中于冬夏两季分别采集了大沟中心、大沟边缘、小沟中心和小沟边缘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PCR、荧光定量PCR和amoA功能基因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解析人工湿地中comammox细菌的时空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comammox细菌,其丰度为1.77×105~4.07×107 copies·g-1.冬季,comammox细菌丰度在大沟中高于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在小沟中高于AOB,但低于AOA;夏季,comammox细菌丰度在所有样点中均高于AOB和AOA.②冬夏两季样品中,comammox细菌丰度与底物NH4+-N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夏季样品中呈显著性负相关.③主坐标分析(Principle Coordinate Analysis,PCoA)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comammox细菌群落结构具有空间异质性,且冬季物种多样性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45.
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剖面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对稳定运行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进行分层采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生物量氮,酶活性,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上行流和下行流池0~10cm的基质层中好氧微生物数量高出30~55cm的层面1~2个数量级;反硝化细菌除下行流池0~10cm的层面外其他基质层数量都达到107个/g干土以上.0~20cm的基质层中脲酶活性明显高于30~55cm的层面;而0~10cm的层面中脱氢酶活性明显高出10~55cm的层面2~5倍.硝化反硝化作用广泛存在于基质中,硝化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0~10cm的基质硝化作用强度要比40~55cm层面的高出20%;反硝化作用的空间差别很小,其作用率最低也达到85.5%. 相似文献
146.
根据上海市郊新城区发展规模以及绿地规划,从构建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与市郊新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相容性方面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郊新城区利用构建湿地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不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更节省,而且能够与新城区绿地系统、亲水景观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7.
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及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净化低污染水体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工程设计为重点,系统开展了室内外实验研究,并利用Peelet数分析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碎石床渗流返混程度。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集水花管孔口出流计算、基质填料内渗流计算、碎石床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可分别借鉴薄壁孔口恒定淹没出流、线性或非线性渗流、活塞流理论;但受工程实际条件及运行淤堵等影响,工程实测结果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基于室内外实验成果,提出一套包括集配水系统水力计算、填料内渗流计算、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在内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可为人工湿地技术的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8.
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洪湖湿地区域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洪湖周边4个站点1961~2004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从气象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湖湿地区域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气温增加倾向率为0264℃/10 a;年降水量有微弱升高趋势,增加倾向率为49964 mm/10 a;降水量夏季和冬季有升高趋势,但是春季和秋季有减弱趋势。气候要素的综合变化使洪湖湿地区域湿润系数具有降低趋势。气候变化造成洪湖湿地面积萎缩、水位降低,同时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物入侵,降水格局的变化改变了湿地水文状况,加剧了湿地的生态不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湿地恢复重建和本区湿地生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Thomas Carlisle George Mulamoottil Bruce Mitchel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91,27(3):419-427
ABSTRACT: The objective was to survey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in Ontario to ascertain attitudes towards the use of artificial wetlands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to provide waterfowl habitat. In total, 166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124 cempleted returns were receive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 that the provision of wetlands as waterfowl habitats in the context of stormwater impoundments is severely limited and is not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option. The overwhelming rejection of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 seems to be due to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and its comparative newness. Some of the perceived problems and concerns could be addressed by improvements in the design of the artificial wetland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rtificial wetland prototype as part of an education program in Ontario is recommended. A few research opportunities also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50.
Large-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nutrient removal from stormwater runoff: An everglades restoration project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Mariano Guardo Larry Fink Thomas D. Fontaine Susan Newman Michael Chimney Ronald Bearzotti Gary Gofor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5,19(6):879-889
The South Florida 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 (SFWMD) constructed a wetland south of Lake Okeechobee to begin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nutrients (especially phosphorus) from agricultural stormwater runoff entering the Everglades. The project, called
the Everglades Nutrient Removal (ENR) project, is a prototype for larger, similarly constructed wetlands that the SFWMD will
build as part of the Everglades restoration program. This innovative project is believed to be one of the largest agricultural
stormwater cleanup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f not in the world. This publication describes the ENR project's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gram to be implemented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