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7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806篇
安全科学   466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1279篇
综合类   3976篇
基础理论   710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74篇
评价与监测   442篇
社会与环境   755篇
灾害及防治   12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了宜溧地区河流水环境的演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总磷总氮年际变化无明显上升趋势 ,CODMn则相反 ;影响CODMn浓度变化的因子是工业点源排放 ,影响总氮浓度变化的因子是化肥使用量 ,影响总磷浓度变化的因子是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992.
概述了畜禽养殖废物中磷的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养殖废物中磷的来源和流失途径,并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提出减少畜禽粪便中磷流失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93.
表面活性剂洗脱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周  何小路 《生态环境》2004,13(4):666-669
多氯联苯(PCBs)为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且难以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油和亲水的两亲特性.将多氯联苯从土壤中洗脱出来,从而修复受污染土壤是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表面活性剂溶液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作用主要是:(1)表面活性剂通过减小液一固之间的表面张力,将阻塞在土壤孔隙中的多氯联苯分散到溶液中来;(2)表面活性剂通过形成胶束,促使多氯联苯从土壤中重新分配到疏水的胶束核中。洗脱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种类、性质、质量浓度及土壤成份有关,通常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效果较好,对多氯联苯的洗脱可达86%。含多氯联苯洗脱液可利用生物降解、紫外光照射及焚烧等方法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994.
云南野生稻包括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和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是属于全国仅存的几处宝贵基因资源库之一。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及其相应的基因,在栽培稻育种和生物技术利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在对云南野生稻居群长期调查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野生稻居群濒危的现状,认为热区经济开发、游牧、木材消耗、采集草药、外来种入侵和环境污染等农村经济活动是致濒的主要因素。阐明了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完善保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调整种植结构是当前云南野生稻居群保护管理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四项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995.
赫晓霞  栾胜基  艾东 《生态环境》2006,15(6):1403-1408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存方式开始逐步由传统的生存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生存方式。在具体的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的环境友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农户经济行为变化对于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现代生产生活要素的介入,在不断使农户的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总之,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传统生存方式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来自于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新的外部物质的介入,因此,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在改善农户生存方式的同时,更要从根本上控制外部的污染物质的介入。  相似文献   
996.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和归纳了判断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以及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7.
Gregarious behaviour (i.e. living in groups in contrast to a solitary life) is commonly observed in mammals, but rarely documented in amphibians. Environmental features and/or animal mutual attractions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ggregations that may both reduce the risks of dehydration and predation and increase mate access and fitness. Luschan’s salamander (Mertensiella luschani) lives in permanently arid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s; individuals shelter in cracks and crevices and leave only during favourable period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le of chemical tracks, in self and conspecific recognition (i.e. gregarious/solitary behaviour), o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is spec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juveniles and adults of both sexes use chemical scents deposited on substrate to relocate their shelter. In contrast to numerous other salamander species, Luschan’s salamanders also use social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conspecific scents, to identify a safe shelter. Furthermore, this scent marking does not play a role in sexual attraction but allows sex discrimination. This species exhibits gregarious behaviour (i.e. conspecific attraction) as a possible adaptation to dry environments. We discuss both ultimate and proximate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from a solitary to a gregarious life.  相似文献   
998.
推进GIS在环境规划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环境规划带来的优越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我国环境领域中GIS应用现状及实例研究,得出要深化GIS在我国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就必须加强GIS上的模型分析,并最终建立起GIS模型库。  相似文献   
999.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马鞍山市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DRISI进行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综合用地的适宜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最后,讨论了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青海湖地区历年人口和种群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在环境约束下人口和种群持续增长模型,对区域人口适度规模、畜群最大环境容纳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通过估算得出:青海湖地区牦牛环境容纳量为51.9327万头,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2.9831万头;藏羊环境容纳量为231.203万只,最大可持续产量为57.8007万只。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相关模型以5a为时间段对青海湖地区未来25a的人口和牲畜数量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利用率和增加草地面积、采取人为措施调节牲畜出栏率、改变草畜生态环境等高原牧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