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519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95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984篇
基础理论   328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173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菜园土壤铜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菜园土壤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3种菜园土壤吸附 Cu2 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可用 L angmuir方程和 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由 Langmuir方程求得的菜园土壤对 Cu2 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大小顺序为 :黄松土 >江涂土 >粉泥土 ,菜园土壤对 Cu2 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2.
近49年中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分形特征与R/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54-2002年我国北方的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分形研究发现:该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饱和关联维数为3.34.说明要恰当描述其变化特征。进行动力系统建模,至少需要4个状态变量;该时间序列的Kolrnogorov熵近似为0.1142.说明该混沌动力系统的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8~9a。R/S分析表明。Huvst指数能够较好的表征我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发生规律,可以借此推断未来相应时间段中国北方强沙尘暴事件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黄河水中氨基酸对Cu(Ⅱ)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等温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水中 Cu2 +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等温线以及酪氨酸和谷氨酸对等温线的影响。得到的等温线具有一个“拐点”两个“平台”,是一种台阶型的二级交换等温线。用分级离子交换等温式求出了平衡常数 K1 和 K2 。氨基酸对微量金属与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它们的浓度和等电点。实验证明 :低浓度的氨基酸促进Cu2 +与沉积物的交换吸附。当两种氨基酸的浓度相同时 ,促进作用的程度与氨基酸的等电点有关 ,酪氨酸的促进作用比谷氨酸大。  相似文献   
994.
本区珍珠岩矿床主要产于中生代Ⅲ、Ⅳ旋回初始期和复活期的火山岩中,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扩张阶段,是“陆壳改造型”岩浆强烈分异的产物,矿床类型可分为牛台式和白水洋式。珍珠岩具有异常高的δ~(18)O值,它取决于低温时水—岩同位素交换反应。珍珠岩中Cs矿化十分显著。珍珠岩水的结构种及含量是决定膨胀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ABSTRACT: Abundant use of copper based products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violation of copper water quality criteria in runoff from urban storm water system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work were to understand the mobility and toxicity of copper in an urban watershed and to apportion the amount of copper entering the freshwater receiving stream from different urban land covers using a mass balance approach. Sixteen rainfall events collec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udy watershed between August 1998 and September 2000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copper flux in an urban storm water system. Mean flow weighted dissolved copper concentrations observed in the study for copper based architectural material runoff, pervious area runoff, impervious area runoff, and in the receiving stream were 1210 ± 840, 9 ± 3, 8 ± 2, and 14 ± 7 μg/L, respectively. Mean dissolved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receiving stream exceeded Connecticut's water quality criteria. Despite exceeding the dissolved concentration based criteria, cupric ion concentrations at the system outlet remained below 0.05 μg/L for all storms analyzed, and no acute toxicity (using Daphnia pulex as the test organism) was measured 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tream.  相似文献   
996.
Studies on succession in the Abra ovata community inhabiting the flooded area in Sulak Bay, Caspian Sea, that have been carried out since the mid-1980s were continu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ioneer species A. ovata and Cerastoderma glaucum are still dominant in the structure of this community, determining the course of its succession. Its second stage does not fit the framework of the models characteristic of benthic communities. On the one hand, it conforms to the tolerance model: the pioneer species A. ovata, despite its dominance at all stages of succession, has not prevented the spread of other numerous colonizers of the same trophic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it conforms to the facilitation model: due to their abundance, the pioneer species as grazing species have attracted organisms of a higher trophic level, namely, sturgeons.  相似文献   
997.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褐藻对铜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了褐藻紫菜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经过0 0 5mol·l- 1 氢氧化钠预处理的紫菜其吸附量最大 ,控制pH值为 3 6,其生物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的过程 ,在 8min内吸附量为 1 3 2 6mg·g- 1 ,已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998.
陈贤  张彩杰  杨桂朋  张婧  刘梦 《环境科学》2020,41(1):194-204
目前对沿海地区存在的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了解十分有限,建立能同时精确检测海水样品中多种PPCPs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脂质调节剂和兴奋剂等类别的9种PPCPs作为检测对象,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SPE-HPLC-MS),确定了固相萃取柱的填料、洗脱液组成及用量等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柱为CNW HLB,洗脱液为甲醇∶乙腈(1∶1,体积比),洗脱液体积为6 m L,水样pH为7,流速为5 m L·min~(-1),螯合剂EDTA-Na_2添加量为1 g,且浓缩倍数为500倍时,萃取效果最佳.9种PPCPs的线性回归方程均具有良好线性,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 999,回收率在8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 6%~14%之间,检出限在0. 01~2 ng·L~(-1)之间,满足海水中痕量分析的要求.于2018年夏季对黄东海表层水体中PPCPs的分布特性、来源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9种PPCPs均被检出,主要污染物是NAP、IBU、GEM、CAF和ASA.在空间分布上,PPCPs浓度整体呈现河口近岸高,远海海域较低的趋势,黄海海域中PPCPs浓度高于东海,这与黄海海域污染源多、其水交换能力与东海相比较弱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海水中的PPCPs浓度与盐度和pH之间具有负相关性,与叶绿素a具有一定正相关性,表明PPCPs的主要来源为陆源输入.运用风险熵值法对该海域的PPCPs进行环境风险评估,9种PPCPs的RQ均小于1,其中IBU和NAP的RQ大于0. 1,可能对该海域产生中度风险危害,其余PPCPs的RQ均小于0. 1,表明其目前对黄海及东海海域基本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999.
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是了解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参数,而河北省土壤化学元素背景值和基准值的研究程度尚浅.基于此,收集了河北省2004~2018年间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覆盖范围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71%.以表层和深层土壤数据为基础,利用科学和稳健的中位值-绝对中位差法,计算了河北全省及11个地级市土壤中54项指标[Ag、Al2O3、As、Au、B、Ba、Be、Bi、Br、CaO、Cd、Ce、Cl、Co、Cr、Cu、F、Fe2O3、Ga、Ge、Hg、I、K2O、La、Li、MgO、Mn、Mo、N、Na2O、Nb、Ni、P、Pb、pH、Rb、S、Sb、Sc、Se、SiO2、Sn、Sr、Th、Ti、Tl、U、V、W、Y、Zn、Zr和总碳(TC)、有机碳(Corg)]的背景值、基准值和它们的变化区间,同时还计算了每个指标的自然背景变化率.结果表明,与全国相比,河北省大多数土壤化学元素的背...  相似文献   
1000.
氯化铜被认为是对二■英(PCDD/F)生成促进作用最强的金属催化剂,温度和氧气含量是影响其催化二■英生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50~550℃间8个不同温度点及0~20%间4种不同氧气含量,系统性地研究了温度和氧气含量对含氯化铜模拟飞灰(MFA)生成二■英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指纹特性探讨二■英的生成路径和机理.结果发现,290~350℃之间二■英生成量较高,且在290℃时二■英总量达到最大值;氧气含量为10%时二■英生成量达到最高.研究二■英同分异构体分布可从分子层面为研究其生成路径和机理提供重要信息,因此,本文分析了四至八氯代PCDD/F的全部异构体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取的温度和氧含量范围内,温度对二■英生成路径的影响高于氧气含量.最后,重点讨论了2,3,7,8位氯取代的17种有毒异构体的分布随温度和氧气的变化情况及生成路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证实了氯化铜催化二■英从头合成过程中存在经由氯酚路径生成的异构体,并讨论了不同工况下氯酚路径对二■英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