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钙基吸收剂捕集CO2的过程中,吸收剂转化率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钙基吸收剂的水合改性作为改善吸收剂循环转化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不同的吸收剂、循环捕集条件下的水合改性方法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在循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吸收剂进行水合处理后得到的效果不同。其中,在碳酸化阶段、煅烧阶段、循环捕集前预处理以及煅烧后对吸收剂水合改性.吸收剂捕集CO2的能力均得到了改善;碳酸化反应后对吸收剂进行水合处理是否对循环吸收有利还存在争议。目前,利用水合改性的方法提高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2能力的机理还存在争议,且水合改性后的吸收剂机械性能差以及此方法能耗高的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2.
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竖向加劲板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及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件破坏为梁端破坏,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在梁变截面附近出现了局部屈曲,也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3.
为分析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作用下的能量特征,基于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完成了PFC3D数值试验的参数标定,探讨了不同循环次数下数值试件内部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演化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试件加载至破坏过程中,这些能量参数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值点为分界,峰前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随应力呈非线性增长,总能量增长速率最快,弹性能次之,耗散能最慢;至峰值点附近时弹性应变能达到储能极限,增速降为0;峰后则表现为弹性应变能急剧释放,耗散能随裂纹发展而快速增加,能量急剧释放是导致岩石灾变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的基于材料阻尼理论的耗散能演化方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对比表明其可以较好地反映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4.
为探究循环荷载下砂岩试件的变形损伤特性,开展3种不同幅值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应力比对砂岩变形损伤与能量耗散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力比越大,相邻加载段应变差越大,部分高应力下不可恢复的变形在低应力时有所恢复;当应力比为0.50和0.67时,各循环泊松比相差不大,介于0.231~0.247之间,而当应力比为0.88时,泊松比随循环数有增加趋势;应力比越大耗散能占比越大,试件吸收并转化为用于自身损伤的能量越大。高应力循环荷载下试件损伤逐渐积累,在衡量试件损伤变化时采用的耗散能只考虑了轴向残余应变与应力,忽略了径向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A bench-scale reactor(72 L) red with domestic sewage, was operated more than 3 months with three operation modes: traditional mode, modified mode and real-time control mode, so as to evaluate effects of the operation mode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to develop a feasible control strategy. Results obtained from fixed-time control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variations of the pH and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 profiles can represen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and the cycle sequences can be controlled and optimized by the control points on the pH and ORP profiles. A control strategy was, therefo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real-time control mod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ode, the total nitrogen(TN) removal can be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6% in modified mode and a mean TN removal of 92% was achieved in real-time control mode. Moreover, approximately 12.5% aeration energy was saved in real- time control mod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nitrogen removal was enhanced in modified operation mode. Moreover, the real-time control made it possible to optimize process operation and save aeration energy.  相似文献   
126.
进行了集镇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调试实验研究,实际调控结果表明,采用控制温度、溶解氧、沉降比、污泥指数、生物相的变化,运行周期4.5h,沉降比35%,污泥龄15d,生物区溶解氧31mg/L,实现生物菌种培养与驯化最佳条件,污泥浓度可达到2000mg/L,生物相基本稳定,处理效果显著,出水各项指标达标。  相似文献   
127.
硝化棉废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混凝+两段活性污泥法对硝化棉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效果的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利用不同的运行方式所产生的运行效果,寻求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结果表明:当水温在18℃以上时,只采用两段生化(低氧-好氧)处理即可使出水COD、BOD5、SS等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二级标准,仅出水色度稍高;而当水温T<18℃时,经过两段生化处理后废水COD在300mg/L以上,需要启动物化处理单元,在生化处理前或后增加一级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出水均可达到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8.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展梅 《生态环境》2005,14(3):449-450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应当由原来的企业经济系统管理向企业生态与经济的复合系统管理转变,实行企业循环经济管理;企业应当把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总体的创新、开发和经营的战略中去,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和“绿色营销”体系,实行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研究304和316L不锈钢在我国不同港口海水全浸区浸泡不同周期后的腐蚀规律。方法进行港口海域实海全浸试验,利用三维视频拍摄、质量损失分析及图像处理等手段,对比分析不锈钢在青岛、舟山、三亚港口海水全浸区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腐蚀深度和海生物附着面积。结果两种不锈钢表面以点蚀和缝隙腐蚀为主,304不锈钢表面还产生严重的隧道腐蚀。不同港口海水中,304和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均较低,316L不锈钢的耐蚀性优于304不锈钢。三港口海域不锈钢表面形貌的差异明显,三亚试样表面海生物附着最多,舟山试样表面附着大量泥沙,三亚港口海域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小于舟山港口海域。结论不同港口海水环境对不锈钢表面海生物种类及附着面积的影响显著,而不锈钢表面状态直接影响其腐蚀形貌。  相似文献   
130.
A 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possible organic pollutants such as diol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n water was studied using ferroceneboronic acid (FBA) as a redox-active marker. A cyclic voltammogram of FBA exhibited a pair of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peaks at 230 and 170 mV at pH 7.0, respectively, while another pair of redox peaks was ob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diol or phenolic compounds tested. The results were rationalized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boronate esters of FBA with the added compounds. The changes in the redox peak currents were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dditives, suggesting a usefulness of FBA in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in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