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52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473篇
综合类   915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187篇
社会与环境   117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Decision tree, one of the data mining approaches, was used to mode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five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t species, namely high fertility response grasses (HFRG), low fertility tolerance grasses (LFTG), legume, moss and flatweeds in a New Zealand hill-pasture ecosystem using aboveground biomass. The model outputs were integrated with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map and validate the predictions on a pasture. The decision tree models clearly reveal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functional groups and environmental and management factors, and also indicat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factors in influencing the functional group abundance. Soil Olsen P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bundance of LFTG and moss, while soil bulk density, slope and annual P fertiliser input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bundance of legume, HFRG and flatweeds, respectively. Generally, slope and soil Olsen P were the two key factors underlying the patterns of abundance for these five functional groups. For the five functional groups studied, there was an overall predictive accuracy of 75%. Modelling functional group abundance simplifie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and environment in a pasture eco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cision tree with GIS in this study provides a platform to investigat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omposition for a pasture over space, and thus can be applied as a tool in pastur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42.
白爱民 《云南环境科学》1996,15(4):27-28,10
YEP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与电子邮件网络系统,到目前为止,省项目办和英国DRA咨询专家与世界银行和涉及YEP的各有关单位之间及时准确地进行了大量的数据传输工作,保证了YEP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3.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及矿区发展特点,探讨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内涵、阐述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目的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思想,构建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4.
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数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了数据文档文件的建立工并讨论了数据管理的数据共享政策在数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本文根据石拐区实际,阐述了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与危害,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以地面塌陷,煤矸石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手段,建设生态经济为中心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46.
湖北银矿的开采实践证明,该矿主要矿体呈陡倾脉状,随着开采层次的深入,在矿区1 160m中段和1 110m中段的一些采场回采过程中,发现所采矿脉在纵向剖面上频繁出现"膝折".开始,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采矿厂工作带来盲目性,并增加了难度.笔者通过对"膝折"规律的研究,分析矿区构造变形史,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对采矿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
塔里木盆地光温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光照、温度模式 ,该模式可以预测出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各网格点的日照时数和冬季(1月)、夏季 (7月 )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 ,应用统计学导出的极值分布和正态分布概率模式 ,预测了塔里木盆地各站上述要素不同概率的设计值。首次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无资料地区光照时间、温度分布规律。该模式为塔里木油田石油工业总体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及农业合理布局等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作者通过概括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城市震害预测项目基础资料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自身近几年参加广州等城市的震害预测调查工作实际,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开展包括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在内的基础资料调查工作思路和系统性较强的实施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数据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49.
1998年1月10日张北发生MS6.2级地震。在震前一、二年,远在400km外的邯郸地区的多种前兆手段准同步地出现了中期异常变化,这些异常的变化幅度显著,在时间上与张北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信度较高。分析邯郸地区的前兆异常与张北地震的关系,有利于该区强震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也可为地震前兆特征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以神府矿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气象等生态环境与统计数据指标,利用RS和GIS技术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神府矿区不同开采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0年、2015年研究区的总生态系统服务分别为1.598×1010元、1.905×1010元、2.134×1010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比例最大,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耕地、草地生态系统为该地区贡献了最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布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开采强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增长变化较为相似,煤炭开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未显著下降,整体较为平稳。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分析表明在近年来相对改善的气候环境与人工修复共同作用下,神府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未发生明显的缩减。此类半干旱生态脆弱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适宜通过主动的“保护性开发”以及“人工诱导+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避免大范围与高强度的水土扰动型治理,通过适度的人为干预保证与维持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研究成果不但揭示高强度煤矿开采下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做了定量评估;同时,为将来的矿区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