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对溴氨酸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受污土壤中筛选出对溴氨酸具有高效脱色能力的黄杆菌BX26.通过监测液体培养基中细胞浊度和溴氨酸吸光度的变化,考察了碳源浓度、溴氨酸浓度和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氮、硫源时对菌体生长和溴氨酸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BX26对溴氨酸的脱色在于酶的催化作用.该脱色酶属诱导性胞外酶.酶的诱导和产生需要液体培养基中有足量的氮源和硫源,但对碳源没有要求.溴氨酸对菌体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菌株也表现出很高的溴氨酸脱色活性,可使高达1000mg/L的溴氨酸降解脱色.菌体不能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氮、硫源,但可以溴氨酸的脱色产物为唯一碳源.  相似文献   
262.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6种染料的脱色降解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与6种染料的液体静培养体系中,不同浓度的染料均发生脱色降解。共培育30 d时,刚果红、直接冻黄G和活性翠蓝KN-G达到92%~99%的脱色率。10,50,100 mg/L活性翠蓝KN-G,50,100 mg/L金莲橙O与天青蓝A,100 mg/L活性艳蓝KN-R的降解率达70%以上;18个样品中60%的降解率超过50%。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是2个重要过程。研究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各种染料类群具有广谱有效的脱色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63.
应用青霉菌BX1活体吸附水中活性艳蓝KN-R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染料高效吸附菌(青霉菌BX1)的生长条件及其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特性为避免染料对其生长的毒害,本研究将菌体培养及其对染料的吸附分离.结果表明,青霉菌BX1生长分3个阶段:孢子活化、线性生长和菌体自解.菌体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0℃,最优碳源依次为淀粉>木糖>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乳糖,最佳pH值为4.0用培养48h的活菌体吸附水中的100mg/L的活性艳蓝KN-R,120min脱色率达93.7%,20℃时菌体(以干菌重计)对染料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59mg/g.  相似文献   
264.
3株真菌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条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受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具有广谱脱色的优势菌17株,并进一步扩大染料范围,筛选出3株对偶氮、蒽醌、三苯甲烷染料均有较好脱色效果的优势菌株. 3株菌分别为青霉属(菌Ⅰ、菌Ⅱ)和头孢霉属(菌Ⅲ)的真菌;以染料配水为例,探讨了pH值、温度、碳源、氮源因素对菌株脱色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际废水的脱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pH值5~9, 温度18~37℃的区间内,且外加葡萄糖提供0.5%碳源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可达70%. 因此对处理染料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5.
以零价铁(ZVI)和一株高效脱色菌克雷伯氏菌yl-1作为联合体系,研究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性能,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CCD-RSM法)对该过程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ZVI体系和单独yl-1脱色菌体系,ZVI-脱色菌联合体系的脱色率分别提高了40%和10%;在初始pH为8、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250 mg/L、ZVI投加量为4.0 g/L、反应温度为33℃的最优条件下,ZVI-脱色菌联合体系对亚甲基蓝脱色反应液的脱色率为91.33%。  相似文献   
266.
DTT对三苯基甲烷染料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对三苯基甲烷染料的还原脱色作用.以孔雀石绿为代表,优化了反应体系中DTT的用量,目的是考察孔雀石绿和DTT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明确DTT对孔雀石绿的脱色能力.分析了反应体系pH值对DTT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5的反应体系中,平均每1 mol DTT可在1 min内脱色4 mol孔雀石绿,脱色率高达97%.脱色产物经HPLC分析表明,孔雀石绿被DTT还原脱色为隐色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可继续与氧化态的DTT结合成为水不溶性的络合物,形成白色沉淀.DTT对结晶紫、灿烂绿及碱性品红的脱色作用均达到85%以上,以此确定DTT是一类广谱的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剂.  相似文献   
267.
以稻草为主要营养基质对平菇进行深层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100、200、400、600、800 mg·L-1)直接湖蓝5B对平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以及平菇对不同浓度(100、150、200、250、300、400 mg·L-1)直接湖蓝5B的脱色率.此外,还研究了平菇分别与3种酵母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混菌培养及用不同浓度(50、100、200、300、400 mg·L-1)直接湖蓝5B预适应培养的平菇菌种对木质素降解酶活性和直接湖蓝5B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400 mg·L-1的直接湖蓝5B均可显著提高了平菇菌丝体产量,而800 mg·L-1的染料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染料浓度越高,平菇对其的脱色率越低,发酵时间越长,脱色效果越好.与平菇单菌发酵相比,平菇分别与酿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培养可显著提高发酵体系漆酶的活性,平菇分别与所试3种酵母菌混菌培养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增加,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培养时两种酶活性的增加量最大;用50、100、200 mg·L-1直接湖蓝5B预适应培养的菌种接种可显著提高平菇分泌的漆酶的活性,而50mg·L-1和100 mg·L-1的则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平菇分别与所试3种酵母混菌培养,以及用50 mg·L-1和100 mg·L-1直接湖蓝5B预培养的平菇菌种接种,发酵体系对直接湖蓝5B的脱色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平菇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培养时脱色率最高,达96.3%.通过比较直接湖蓝5B脱色率与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脱色率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8.
通过二氧化锰对罗丹明B、萘酚绿B、酸性络兰K等染料在不同pH值、温度、吸附时间、药品投加量等单因素条件下的脱色效果,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染料废水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各种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影响脱色率的主次因素次序为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同时通过对紫外光谱的研究.分析出二氧化锰对染料废水的基本脱色机理。印染废水是一类针对于生物降解的特殊有机废水,处理量大,治理困难,且多数染料为三致物质。对于控制废水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开发和研究新型废水处理药剂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69.
近年来,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实验室通过梯度驯化,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有效脱色磺基化偶氮染料酸性红GR的菌株C-2,根据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inetobacter sp.。采用表面响应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菌株C-2脱色酸性红GR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7.5 g/L,酸性红GR初始浓度100 mg/L,酵母粉浓度2.50 g/L,果糖浓度3.00 g/L。在该条件下,14 h内脱色率可达99%。同时,利用Haldane方程对菌株的脱色动力学进行拟合,最大脱色速率vmax、亲和常数Ks和抑制常数Ksi分别为328.33 mg/(g.h)、309.69 mg/L和1 365.83 mg/L,并且经计算,最佳脱色速率和GR浓度分别为105.91 mg/goh、650.37 mg/L。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2具有较高的偶氮染料脱色活性,用于实际染料废水的生物修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0.
高京  张少华  王锐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0,41(12):5518-5526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导致盐度渐增,应用水解反应器连续处理硫酸钠盐度渐增的高色度印染废水.在进水盐度从0.5 g·L-1渐增到4 g·L-1时,印染废水也得以持续高效脱色.宏基因测序表明,盐度渐增导致水解污泥微生物种数从882种下降到了631种,但细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仍保持稳定.盐度渐增对细菌群落的整体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改变了水解脱色功能菌和功能酶的丰度.低盐度条件下Proteobacteria门占主导地位,MethanothrixGeobacter为参与水解作用的优势属.在盐度渐增时,与众多细菌对盐度胁迫的反应相反,Proteobacteria丰度持续增加,DesulfovibrioDesulfococcus成为优势属.PICRUSt功能解析显示,脱色酶SOD1和SOD2相对丰度显著下降,CAT和TYR的相对丰度上升,从总体上保证了水解生物系统脱色功能的稳定.本研究从水解脱色功能基因的角度,探讨盐度渐增对水解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为盐度渐增胁迫条件下印染废水的脱色和有机物去除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