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黑河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主要的内陆流域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流域生态退化现象以及生态恢复与重建实质的基础上 ,讨论和提出了黑河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思路和不同生态类型区生态优化的方向 ,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框架构想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2.
Summary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cell-cycle kinetics, DNA replication and DNA repair react to magnetic fields differently. During their culture growth cycle, which lasted about five days, Friend erythroleukemia cells were either kept in the absence of magnetic fields in a magnetically shielded room or irradiated in a solenoid with 70 μT at 50 Hz plus 45 μT DC of the Earth: some cells grew without inducer of 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other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hemoglobin through dimethylsulfoxide. It emerged that, during a single culture growth cycle, while proliferation was slightly accelerated by the magnetic-field irradiation achieved in the solenoid both in undifferentiating and dimethylsulfoxide-differentiating cells, DNA replication did not appear to significantly depend on the magnetic-field deprivation achieved in the magnetically shielded room. However, as a result of a 318-day long magnetic-field irradiation in the solenoid, DNA replication remained unchanged in undifferentiating cells and partially inhibited in dimethylsulfoxide-differentiating cells. Following the same long magnetic-field irradiation in the solenoid, the amount of labelled repair patches in the parental DNA strands was slightly reduced.  相似文献   
43.
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退化植被恢复和重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提出了人工恢复和退建退化山地植被的基本方法论。退化山地植被和重建必需以兼顾退化 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型植被为目标,阐述了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的九项生态学原理和芾项技术方法,介绍了诊断一玫方案一物种选择-各种植物 群的设计及其组合与实施-监测和进一步优化调控等基本人工恢复和重建退化地山植被的步骤。该方法论已在岷江上游的在  相似文献   
44.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reasonable method to set up the man-made ecosystem where the high productivity, high economic effects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ies, continual resources and suitable environment could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45.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景观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景观持续性的分析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景观多样性的持续性增加1.038(±0.033),而景观优势度持续性下降0.873(±0.112),说明在1958年固定沙丘地占主导地位的景观逐渐演化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农田相间分布、平分秋色的景观。在农牧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下,景观格局的持续性在空间形状的变化上趋向复杂(景观分维数持续性为1.008),而其相邻性下降(景观修改分维数0.953)。斑块尺度上,不同时间尺度的分析显示,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斑块面积持续性增加,而固定沙丘和农田斑块面积持续减少;从斑块格局的持续性来看,半固定沙丘地空间格局的持续性呈增加的趋势最明显,为1.038(±0.087),固定沙丘地空间格局的持续性呈减少的趋势最明显,为0.806(±0.032);40年来科尔沁沙地的农牧交错活动对斑块修改分维数的持续性影响是一致的,呈下降的趋势,说明该过程减少了景观中斑块间的相邻性。  相似文献   
46.
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江平原农业开垦导致地表水位和土壤水分下降,原生湿地退化为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或者直接转化为水田和旱田.退化湿地与农田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样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水田>沼泽化草甸>旱田>典型草甸,全氮含量差异与有机质含量差异相一致,速效磷含量为水田>旱田>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这说明在湿地退化为典型草甸的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下降,水分状况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下降的关键因素;但是农田土壤养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耕作、施肥等非水分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分条件和人为干扰共同决定了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47.
漓江流域红壤侵蚀区植被演替与复合农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漓江季节性的干旱和洪涝并存成为地方政府、有关专家和旅游行业密切关注的环境问题,漓江流域的环境建设尤其是上游森林植被恢复,成为生态治理重点内容。漓江上游红壤区植被类型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丛,植被的水分特征差异较大,植被的生态调节、水源涵养功能各异。在漓江上游红壤区开展4种模式的植被恢复和复合农林试验示范,3年的试验表明,乡土常绿阔叶树适应性强、有效保持水土,果林经济效益显著、但生态功能较差,木本药材林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和潜在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和试验示范,提出亚热带红壤退化山地农林经营的植物种类和复合模式,对漓江流域水资源调控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8.
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退化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简化、生产力和抗逆力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基本诊断特征,由于区域背景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差异,生态系统退化具有不同的类型、过程和阶段。为了定量地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文中分别建立了土壤、植被、大气、水体,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区域自然-人类复合生态系统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土壤退化指标包括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和土壤污染四类指标;植被退化则从数量、结构、功能与生产力、品质四个  相似文献   
49.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退化植被--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灌丛的生态恢复潜力,采用种子萌发法对其可萌发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群落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绣线菊灌丛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4 013.33 粒/m2,低于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4 646.67 粒/m2),但高于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灌丛(1 713.33 粒/m2)和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746.67 粒/m2);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以草本植物为主,没有发现乔木和灌木种子。各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以及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他3 种群落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低于其他三种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由此得出结论,绣线菊灌丛具有数量庞大的草本植物种子库,群落草本层恢复潜力巨大,但木本植物,尤其是乔木较少,这是限制绣线菊灌丛向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限制因素,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引入乔木树种,加速群落的演替,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50.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难降解PVA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难降解聚乙烯醇(PVA)有机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R 反应器污泥经过 30d 的驯化培养后,微生物对 PVA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连续运行阶段各隔室 PVA、COD 浓度呈逐级降低趋势,PVA、COD 去除率均达到 80%左右;污泥特性研究表明,各隔室污泥呈黑色,粒径为 0.1~0.5mm,VSS/SS=0.25,污泥的 F420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表明 PVA 的加入有利于产甲烷菌在反应器中的截留,1#隔室污泥中产酸菌的数量高达 109,对 PVA 的降解起重要作用,1#、2#隔室污泥中 Si 元素含量较高,3#、4#隔室污泥中Ca、Fe、S 含量较高,1#隔室污泥表面松散,孔洞交错,菌丝以产酸菌为主,其余隔室污泥表面以丝状产甲烷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