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为了研究环境激素4-t-OP(对叔辛基酚)的生物降解,从扬州市汤汪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能以4-t-OP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降解菌株,标示为TW30,16S rRNA测试其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通过摇瓶试验测试其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在40℃、初始pH为6.0、ρ(4-t-OP)为5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5 d后降解率可达99.03%;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反应模型,降解速率常数(k)为0.875 d-1,半衰期(t1/2)为0.8 d.这说明TW30是一株高效的4-t-OP降解菌.此外,培养温度的升高和额外Ca2+、Mn2+的加入可以提高TW30降解4-t-OP的效率,而在5~25 mg/L范围内提高初始ρ(4-t-OP)以及额外加入磷酸盐、NH4+、Mg2+、Fe2+、Na+、Zn2+、Cu2+等无机盐和葡萄糖、CH3COO-等碳源则会降低降解率.   相似文献   
82.
一株低温高效植物油降解菌的驯化筛选及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因低温而导致的废水中油脂难以处理的问题,从冬季重庆大学餐厅排污管道的底泥中分离出1株可低温降解植物油的菌株DJ-1。将此菌株多次驯化培养后,在5℃条件下利用其对含20g/L菜籽油复筛培养基的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3 d处理,可去除废水中70.63%的植物油。经16S rDNA测序分析,该菌株为假单胞菌的一个未定种属(相似度为99%)。使用泥炭和木屑作为固定化载体,按照m(泥炭)∶m(木屑)∶m(菌液)=1∶4∶20的比例将扩培后的DJ-1菌剂制作成细菌固定化菌粉。在5℃条件下利用菌粉对含20 g/L菜籽油复筛培养基的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菌粉投加量为0.15 g/L。经过3 d处理,废水中植物油的降解率达到77.34%,5 d后达到85.22%。  相似文献   
83.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及其酶降解有机磷农药行之有效。以乐果、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杀螟硫磷和毒死蜱为有机磷农药的代表,从可降解这些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的筛选、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生物降解酶的研究及其应用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4.
一株多菌灵降解菌包埋条件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对1株多菌灵降解菌进行包埋,并对最佳包埋条件及包埋后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包埋法的最佳条件为:菌液与2% SA按1:5体积比混合,在4% CaCl2溶液中室温交联24h.PVA包埋法的最佳条件为:菌液与10%PVA按1:5比例混合,在3%CaCl2溶液中室温交联24h.活化48h后,在30℃、 pH6的条件下,SA包埋的多菌灵降解菌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达80.4%.PVA包埋的降解菌的降解率为76.3%.  相似文献   
85.
广东省不同水库底泥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级浸取分离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0个典型水库底泥的氮磷营养形态分布和污染状况;并通过模拟覆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库底泥氮磷形态及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10个水库底泥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全氮含量为0.33~3.31 g.kg^-1,平均值为1.70 g.kg^-1;全磷含量为0.14~2.63 g.kg^-1,平均值为1.31 g.kg^-1。底泥氮磷主要以可转化态形式存在,可转化态氮磷含量占总氮磷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1.2%~71.4%和53.6%~93.2%。底泥内源氮磷的释放主要受氮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的影响,水库底泥总氮的释放量与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WAEF-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SAEF-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814、0.807;总磷的释放量与碳酸盐结合态磷(WAEF-P)、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磷(SAEF-P)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0.957;这几种氮磷形态是上覆水体中氮磷的重要来源。同时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还与底泥机械组成有关,其中总氮和总磷释放量与底泥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638;而总氮的释放量与底泥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5。这可能与可转化态氮磷更多的分布在细粒级底泥中有关,细颗粒底泥氮磷释放是上覆水体氮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6.
对克拉玛依采集的部分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筛选,得到了5组石油烃高效降解混合菌,其中混合菌KL9-1在45℃的条件下,通过7 d的降解,稀油的降解率达到43.27%,稠油的降解率达到20.09%。混合菌KL9-1经过多次分离纯化后,获得3株具有石油烃降解能力的优势单菌,3株单菌对稀油的降解率都在30%以上。结合分离单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初步鉴定KL9-1-1为Pseudomonas putida,KL9-1-2和KL9-1-3为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87.
润滑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VI 500润滑油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性富集培养,从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3株菌,分别命名为SN0901,SN0902和SN0903. 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含HVI 500润滑油培养液的ρ(CODCr),用以评价分离菌对润滑油的降解能力. 结果表明,由于润滑油降解而使培养液ρ(CODCr)降低,即3株菌均为HVI 500润滑油降解菌. 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初步确定3株菌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博德特氏菌属(Bordetella). 采用倾注平板法对不同温度下降解菌的菌落计数,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不同pH下培养液的ρ(CODCr). 结果显示,温度和pH对菌株降解作用影响显著,3株菌最适宜的降解温度为30~34 ℃,pH为6.0~7.8,但每株菌的最适宜降解温度和pH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88.
耐低温混菌降解苯系物的特性及菌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明  刘娜  张兰英  刘鹏  高松 《生态环境》2010,19(8):1893-1900
以吉化双苯厂被硝基苯、苯系物(BTEX)污染的土壤为菌源,经过筛选驯化得到一组在低温条件(10℃)下可降解苯系物(BTEX)的混菌。室内研究表明,在10℃,pH=6.8,苯系物(BTEX)总质量浓度200mg·L^-1的条件下,84h后该菌对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降解率依次为93.2%、95.6%、91%、88.4%、对6种质量浓度的苯系物(BTEX)污染物中最难降解的苯进行降解动力学曲线模拟,当苯质量浓度小于17.48mg·L-1时,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当苯的质量浓度为17.48~195.30mg·L^-1时,降解符合零级降解动力学、该混菌降解效果稳定、适应环境能力强,经80次传代后仍能保持良好的降解效果,且在6个不同地区含有不同背景组成的地下水中降解效果稳定、应用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降解率较高的3株菌B2、B4、B6作菌种鉴定,B2为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B4为斑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culicola),B6为多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inosa)。  相似文献   
89.
刘其友  卢磊  赵东风  赵朝成 《生态环境》2010,19(11):2652-2656
以菲为研究对象,从克拉玛依稠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菲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JZ3-2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该株菌的16S rDNA序列与Pseudomonas属的相似性达99%,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pH 8.0,接种量为1.5%的条件下,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菲在64 h内的降解率高达94.2%。该菌对高质量浓度菲有较好的耐受性,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可达2 000 mg.L-1。  相似文献   
90.
渤海主要河口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0年对渤海湾主要河口及海岸带部分区域与环境毒理学相关的污染特征进行了一次探查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湾河口区域部分水质和底泥的环境污染程度属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其中,有些采样点个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超过有关环境标准的状况较严重,如在海河口、辽河口及黄河口的个别样品中,有害元素铬(Cr)、镉(Cd)、镍(Ni)、汞(Hg)、砷(As)、铅(Pb)等的含量超标数倍以上,总可检出有机物达200余种,污染物可能主要来源于各类生产单位的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