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射流曝气SBR技术在屠宰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应用射流曝气和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SBR)治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实例。半年多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操作性和稳定性,当系统污水排放量或有机负荷发生较大波动时,有较好的缓冲适应能力,并能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最优化理论,对推式曝气池的结构优化设计作了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优化结果比一般方法节省投产20%,而且随着曝气池规模的增大,节省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从垂直气液两相流运行动力学角度,提出深井工艺设计中空气量的计算方法。经验证,用此法计算出的风量、风压,可以在工程设计中较合理地选用空压机或鼓风机。  相似文献   
14.
微氧强化硫酸盐还原-反硝化脱硫(SR-DSR)工艺因具有同步处理废水中COD、NO~-_3、SO■生成S~0且运行成本低、流程短的优势而受到关注.但因不同曝气方式而在反应器中形成的不同微氧区的位置对反应器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5 mL·min~(-1)·L~(-1)曝气速率、10.4 mmol·L~(-1)硫酸钠、31 mmol·L~(-1)乳酸钠和8 mmol·L~(-1)硝酸钾连续运行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比研究了回流槽中(底部)曝气(微氧区位于反应器下部)和反应区上部曝气(微氧区分别位于反应器上部和下部但DO更低)运行稳定后,反应器的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功能微生物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上部曝气时乳酸盐去除率为100%,出水中乙酸盐浓度为9.1 mmol·L~(-1),丙酸盐浓度为3.7 mmol·L~(-1),NO~-_3去除率为100%,出水中NO~-_2浓度为0.35 mmol·L~(-1),SO■去除率为84%,出水中S~(2-)浓度为2.6 mmol·L~(-1),S~0转化率为59%.与底部曝气相比,上部曝气时出水中乙酸盐和丙酸盐浓度分别升高2.2和1.9 mmol·L~(-1),NO~-_2浓度下降0.15 mmol·L~(-1),S~(2-)浓度降低0.5 mmol·L~(-1),SO■去除率和S~0转化率分别下降6%和1%.上部曝气时,反应器下部和上部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微氧环境,使得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菌(SRB)Desulfomicrobium和Desulfobulbus的总丰度分别增加9%和5%,硫氧化反硝化菌(soNRB)Halothiobacillaceae和Sulfurovum的丰度均减小3.1%,异养反硝化菌(hNRB)Comamonas的丰度升高0.2%,互营菌Synergistaceae的丰度减少37%.其中,反应器下部的SRB和soNRB总丰度分别升高28%和3%,为SO■还原和S~0转化提供了充分条件,而反应器上部的微氧环境又减弱了SO■还原过程,从而降低了反应器出水中的S~(2-).因此,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反应器上部曝气的方式创造微氧环境,既可以保证较高的S~0转化率,又可以减少出水中S~(2-)和NO~-_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无泡供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疏水性微孔膜制成的供氧器,向水溶液或发酵液供氧时,无气泡产生,这种无泡式供氧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泡式供氧模式,具有传氧效率高,无泡沫产生和动力消耗低等优点。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用无泡式供氧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D,BOD5、NH3-N、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5%、94%和99%,对SS和大肠杆菌去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导流板是曝气转盘的附件。通过测试导流板设置前后对氧化沟流速分布和曝气机充氧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导流板在实际氧化沟中的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导流板的设置提高了氧的转移效率,使转盘的充氧能力得以增加,改善氧化沟上部、底部流速分布。同时设置上下游导流板比只设置下游导流板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加压曝气生物反应器及其工艺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加压曝气生物反应器及其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包括反应器原理、工艺流程、运行参数 ,工艺设计特点等  相似文献   
18.
对屠宰厂原有的排水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和革新 ,使之成为沉淀、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与过滤的新型排水系统 ,用于屠宰废水处理 ,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甲烷的转化在化工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战略意义,近年来涌现的氧化偶联制烯烃等多种新型化工工艺涉及高温条件的甲烷-纯氧等体系的混合与反应过程,明确甲烷高温自燃诱导与爆炸规律是实现工艺安全设计与运行的前提,然而相关研究与基础数据仍较为欠缺。通过利用基于快速压缩装置的高温高压燃爆测试系统开展甲烷-纯氧等典型混合体系的自燃诱导过程研究,同时基于GRI-Mech 3.0机理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加及氧气含量的下降,混合体系自燃诱导时间均缩短;燃料气中加入乙烷或氢气则会大幅缩短自燃诱导过程。对于多个工艺过程中涉及的低氧含量体系率先开展了研究,得到了不同当量比及温度条件下的典型体系自燃诱导时间,同时考察了惰性气的加入对于自燃诱导过程的延长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甲烷自燃诱导机理,同时指导高温条件的甲烷转化工艺的本质安全化设计与爆炸防控。  相似文献   
20.
During the discharge of flashing liquids through leaks due to abrupt depressurization a transient thermodynamic non-equilibrium in the form of a boiling delay in the superheated liquid flow can occur. As a consequence the actual mass flow quality is smaller than calcul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n immediate adjustment of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phases.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leak mass flow for a given pressure difference the magnitude of this self-adjusting mass flow quality is needed.

Most of the models cited in the literature include only the equilibrium mass quality as limiting quantity and ignore further effects as that of the depressurization velocity or the mean nucleus dista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maximum possible liquid superheat during flashing only the conduction heat transfer from a stagnant liquid to the bubble surface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bubble growth.

The sub-model for the bubble growth due to expansion and mass transfer necessary for the global prediction of the transient thermodynamic non-equilibrium in flashing liquids was validated using bubble radii measured by Hooper et al. [Bubble growth and pressure relationship in the flashing of superheated water. Technical publication 6904,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69] for the case of a sudden depressurization of initially saturated water. On this basis the calculated time-dependent temperature field, the actual mass quality, the mean liquid temperature and, in comparison to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immediat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the maximum possible liquid superheat are predi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