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揭示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对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的抑制机制,研究了DBP对短裸甲藻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亚显微结构、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引起了细胞MDA的积累,3 mg.L-1的DBP处理组在72 h处出现最大值,为0.34μmol.(109cells)-1,是对照组的2.3倍;细胞膜出现大量突起,细胞内形成大量液泡,膜结构解体最终空洞、死亡.CuZn-SOD位于藻细胞质,在DBP影响下,活性升高,表明藻细胞质(包括细胞膜)内积累的ROS诱导了酶的活性;而位于线粒体的Mn-SOD活性降低,可能是由于ROS在线粒体内积累过度导致其失活,DBP可能通过作用于短裸甲藻线粒体和细胞膜,从而引起藻细胞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空洞化死亡.该结果对赤潮化感抑制剂的实际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酞酸酯(PAEs)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风险,特选择有近30年废塑料处理历史的莱州市沙河镇珍珠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个0~10 cm表层沉积物样品与8个10~30 cm底层沉积物样品,采用GC-MS测试了被USEPA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的6种PAEs含量,分析其污染水平、空间分布、表层与底层沉积物中PAEs含量差异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酞酸酯总含量(∑_6PAEs)范围为nd~39.36 mg·kg~(-1),平均含量为10.42 mg·kg~(-1);DEHP含量范围为nd~35.90 mg·kg~(-1),平均含量为9.46 mg·kg~(-1),占∑_6PAEs的90.8%.底层沉积物中酞酸酯总含量(∑_6PAEs)范围为nd~97.11 mg·kg~(-1),平均含量为21.64 mg·kg~(-1);DEHP含量范围为nd~93.9 mg·kg~(-1),平均含量为20.4 mg·kg~(-1),占∑_6PAEs的94.1%.底层沉积物中DEHP与DnOP的贡献率较表层高,但表层沉积物中各类PAEs及∑_6PAEs含量高于底层沉积物.在空间特征上,PAEs与废塑料处理产业集中区域密切相关,同时显示出与河道动力学相关的不均衡性.生态风险评价显示,该地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不可接受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小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及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相关蛋白的关联.雄性KM小鼠36只,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50 mg·kg~(-1)·d~(-1) DBP组、50 mg·kg~(-1)·d~(-1)维生素E(VE)组、DBP+VE组,连续灌胃处理28 d,观察Morris水迷宫结果,检测小鼠脑海马组织的氧化应激(活性氧(ROS)荧光强度、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含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caspase-3水平,Western blot分析ERK1/2及其磷酸化(p-ERK1/2)水平;HE、Nissl染色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分析脑组织CA1区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50 mg·kg~(-1)·d~(-1) DBP组小鼠的学习记忆下降,氧化应激、p-ERK1/2、caspase-3水平上升,BDNF、p-CREB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海马组织CA1病理学损伤及凋亡程度增加.给予抗氧化剂VE处理后,DBP+VE组小鼠的学习记忆上升,氧化应激、p-ERK1/2、caspase-3水平降低,BDNF、p-CREB表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CA1病理学损伤及凋亡程度降低.由此推测,DBP暴露导致小鼠海马组织CA1病理学损伤、神经元凋亡程度增加、学习记忆下降、其神经行为学改变可以通过添加VE得到缓解,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表明ERK系统应激氧化性损伤机制参与介导了毒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铁酸盐(Fe(VI))/过氧化钙(CaO2)联合处理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降解性能及机理,分析了共存离子的影响.基于响应面方法中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了多因素实验,采用二次多项式和逐步回归法拟合了DMP去除率与Fe(VI)投加量、CaO2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中性条件下,Fe(VI)/CaO2可以有效去除DMP,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当Fe(VI)/CaO2/DMP物质的量比为1.1/4.4/1时,模型预测DMP最大降解率为95.57%,和验证实验得出的降解率90.14%相近,表明该响应面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和预测能力.HCO3-和Mg2+对DMP的降解有一定抑制作用.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羟基自由基(HO·)和超氧自由基(O2-·)对DMP的降解具有重要贡献,表明Fe(VI)和CaO2可形成类芬顿试剂协同降解污染物.DMP的主要降解途径包括酯基水解、侧链氧化和苯环的羟基化;主要降解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甲酯,2,5-二羟基苯甲酸,间苯二甲酸,草酸等.  相似文献   
15.
Al2O3催化臭氧化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Al2O3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溶液臭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可以显著提高臭氧氧化的效果,反应120min后,TOC的去除率从单独臭氧氧化的23.9%提高到55.1%.实验中还考察了制备条件对Al2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实验考察的范围内:焙烧温度600℃,Al2O3粒径为0.5~1.0mm时催化活性最高;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20g/L,混和气体流速200mL/min,反应温度15℃.通过单独臭氧氧化,单独臭氧氧化后再进行催化剂吸附,催化臭氧化的对比实验证明了Al2O3催化剂对体系TOC的去除主要是基于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俊  杨曦  张祖麟  余刚 《环境科学》2006,27(12):2392-2395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分别研究了六氯苯在正己烷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为有机气溶胶表层模拟介质时的光解,发现六氯苯在正己烷和DIOP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约为<5 min和5 h,相差70倍以上.研究发现蒽醌和甲氧酚类气溶胶组分对六氯苯的光解具有光敏化作用,其反应机制可能分别为能量转移和抽氢反应.六氯苯光解的主要产物是五氯酚.  相似文献   
17.
城区大气和塑料大棚空气中酞酸酯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国伟林  王西奎 《环境化学》1997,16(4):382-386
本文报道了济南市大气飘尘和塑料蔬菜大棚空气中酞酸酯的污染情况,探讨了大气飘尘中酞酸酯随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Hs)中苊(Ace)、荧蒽(Flu)、芘(Py)、苯并[a]蒽(BaA)、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和苯并[g,h,i](BPR)经下行床后,去除率超过80%,上行床去除较少。驯化床和未驯化床对PAHs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驯化床后,质量浓度显著升高,经未驯化床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显著降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表明,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核率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毒害物质经下行床后大部分被去除。  相似文献   
19.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对小鼠睾丸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生殖细胞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机制,以昆明系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BBP对小鼠睾丸组织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实验设0、125、250、500、1000mg·kg-1(质量分数)5组浓度梯度,连续灌胃染毒30d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Ca-Mg-ATPase酶的活性以及睾丸脏器系数.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染毒组(500、1000mg·kg-1)LDH、SDH和Ca-Mg-ATPase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低浓度染毒组(125mg·kg-1)3种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中浓度染毒组(250mg·kg-1)LDH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SDH、Ca-Mg-ATPase均显著降低(p<0.05,p<0.01).2)染毒30d后,各染毒组睾丸脏器系数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BBP不仅可以干扰睾丸组织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的产能过程,还可以干扰生殖细胞对能量的利用,提示能量代谢的障碍可能是BBP对雄性生殖细胞产生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Chang BV  Liao CS  Yuan SY 《Chemosphere》2005,58(11):1000-1607
We investigated anaerobic degradation rates for three phthalate esters (PAEs), diethyl phthalate (DEP), di-n-butyl phthalate (DBP), and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 from river sediment in Taiwan. The respective anaerobic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s for DEP, DBP, and DEHP were observed as 0.045, 0.074, and 0.027 1/day, with respective half-lives of 15.4, 9.4, and 25.7 days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of 30 °C and pH 7.0. Anaerobic degradation rates were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surfactants brij 35 and triton N101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and by the addition of yeast extract. Degradation rates were inhibited by the addition of acetate, pyruvate, lactate, FeCl3, MnO2, NaCl, heavy metals, and nonylphenol.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thanogen,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and eubacteria are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PA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