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7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广州秋季HONO污染特征及夜间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亚硝酸(HONO)光解是对流层大气中OH自由基(·OH)的主要来源,对光化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夜间化学过程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利用2015年10月暨南大学大气超级站的HONO及相关参数的观测数据,针对夜间HONO的污染过程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秋季HONO夜间浓度平均值为4.32μg·m~(-3),是日间浓度平均值(1.67μg·m~(-3))的2.6倍;夜间HONO平均转化率CHONO为0.006 8 h-1;夜间机动车直接排放对HONO的平均贡献为15.1%,并在20:00左右出现峰值(37.8%);夜间NO和·OH反应生成HONO的净速率平均值为0.44μg·(m~3·h)~(-1);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气颗粒物对HONO的生成不重要,但相对湿度(33%RH78%)对HONO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关计算表明沉降的NO_2与水汽在地表的非均相反应可能是夜间HONO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2.
节球藻毒素的紫外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节球藻毒素(NOD)光解处理的最佳光源及反应条件,利用自制光反应装置研究了NOD在暗反应、可见光、暗反应+TiO_2、可见光+TiO_2及单独紫外光(UVA、UVB、UVC)处理下的去除效果,继而选择UVC作为最佳光源进行后续实验,探讨NOD初始浓度、温度、p H和光强对NOD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暗反应、可见光、可见光+TiO_2的组合、UVA和UVB均对NOD无显著去除作用,最高去除率约为20%;UVC处理可以快速去除水中NOD,其去除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UVC处理时,pH对N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温度升高,NOD去除率缓慢增大,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初始浓度越大,NOD去除率越低;光强增大,NOD去除率快速升高,但到达一定临界值后保持稳定状态.3种因素对UVC去除NOD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光强时间温度.光强318μW·cm~(-2)、p H=7、温度30℃、反应时间4 h为最佳处理条件,此时NOD去除率最高,初始浓度为0.1μg·m L~(-1)的NOD几乎被完全去除,残留浓度低于WHO及我国规定的藻毒素含量限值.研究表明,UVC光解NOD安全高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NOD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和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存在正面的直接效应,也存在负面的间接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自然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受教育水平、开放度、R&D等社会经济变量,降低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陈东丽  陈瑛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02-1004,1017
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美国是中国直接投资的重要东道国。而我国民营企业以其产权明晰、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等优势成为我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中最具发展潜力和最活跃的一部分。根据国家商务部提供的数据,对我国民营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投资的行业分布、投资的方式、投资的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研究其在美国的直接投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我国民营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直接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污水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_n)低聚物的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定辛基酚(OP)、辛基酚二乙氧醚(OPEO_2)、辛基酚三乙氧醚(OPEO_3)、辛基酚四乙氧醚(OPEO_4)、辛基酚五乙氧醚(OPEO_5)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10-1 000,10~500,10~1 000,10~1 000 ng/L;检出限分别为10.4,7.7,8.1,9.0,8.5 ng/L;回收率为78.4%~114.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4%.以正二十烷为内标,测定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OPEO_n,实验结果表明,OPEO_2质量浓度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为133~2 412 ng/L.  相似文献   
106.
才满  李艳玲  杜克久 《化工环保》2014,35(3):219-223
介绍了溴代阻燃剂十溴联苯醚(BDE-209)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光降解、零价铁降解、生物降解3个方面对BDE-209的降解机理和降解后的产物进行了介绍。BDE-209经光照、厌氧微生物、零价铁的脱溴作用后,降解成低溴代联苯醚产物;好氧微生物利用低溴代联苯醚作为生长碳源,将其在酶的作用下开环降解,进入三羧酸循环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提出应采用多种方法协同作用,更有效地降解多溴联苯醚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7.
建立了直接进样-热脱附-GC-MS快速测定细颗粒物中甾烷类和藿烷类有机示踪物的方法。经实验条件优化,13种目标化合物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0以上,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1.4%~102.3%,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9.1%~112.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2%。当采样体积为24 m~3时,各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8~0.084 ng/m~3,方法灵敏度高。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北京城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2.5实际样品,结果表明:各目标物均有检出,且采暖季的甾烷类和藿烷类化合物的总量均明显高于非采暖季。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和有机溶剂,操作简便快捷,在颗粒物中非极性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建立了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吸收测定地表水中丁基黄原酸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流动相的优化,确定最佳分析条件:0.050 mol/L超纯水乙酸铵溶液(pH约为9.5):乙腈=80:20等度洗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分离,流速0.30 mL/min,进样体积10.0 μL,302 nm紫外吸收。结果显示,0.5~20.0 μg/L范围线性良好,R=0.9998; 2.0、10.0、20.0 μg/L重复测定,变异系数小于5%,精密度良好;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5.5%~101.6%;以3倍信噪比计算得出检出限为0.80 μg/L。该方法分析速度快,2 min内可完成,满足环境质量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9.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methylparathion (O,O,-dimethyl O-4 nitrophenylphosphorothioate) in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between pH 2 and 7 was monitored by differential pulse polarography. Humic acid was not electro-active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Only the pesticide and its main degradation product at pH 2 exhibited polarographic signals. Photolysis of methylparathion in acid media was sensitized by humic acid since the pesticide did not degrade in the absence of this compound. Methylparathion 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was observed at each of the studied pHs. The reaction was first-order with rate constant values ranging from 2 × 10?3 to 6.3 × 10?3 min?1.  相似文献   
110.
The UV (254 nm) and UV/VUV (254/185 nm) photolysis of two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buprofen and ketoprofen, have been studied in aqueous solutions as a possible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non-biodegradable compounds.We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ssolved oxygen and initial target concentration. Upon irradiation at 254 nm,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ketoprofen is almost forty times higher as it of ibuprofen whilst VUV irradiation only increased the ibuprofen decomposition rate. The presence of dissolved oxygen accelerated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ibuprofen, whereas no effect was observed on the degradation of ketoprofen. The maximum quantum yield for the phototransformation was 0.2. The rate of mineralization in both cases was ∼60%, even after 1 h of treatment and this suggests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by-products which were identified using GC-MS and HPLC-M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