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462篇
安全科学   251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245篇
综合类   1092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153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Lyapounov理论在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矿井通风系统的特征参数发生变化时,矿井通风系统的风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工作,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确保安全生产.本文根据Lyapounov稳定性理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矿井通风系统在其正常的工作区段,系统特征参数发生一定的变化时,其状态是稳定的;当变化超过一定的界限后,系统变得不稳定,不利于系统正常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2.
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的生成环境、活动与破坏特征及震源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鹤岗矿震的孕育和发生受到人为采掘因素和区内构造应力场的双重作用。在特定的构造物理条件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矿使井下断裂构造从稳定状态逐渐活动或蠕动,致使局部活化。矿震具有震源浅、对地表破坏强的特点。震源机制表现出断层的运动方式有走滑断层,也有正断层和逆断层。  相似文献   
73.
延边地区公路沿线边坡失稳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延边地区公路沿线分布着大量软岩,其岩性具有强膨胀性,致使这一地区公路边坡出现了多处滑坡现象。为了合理地处理这一工程地质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该种软岩的膨胀特性。选取滑坡体软岩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其自由膨胀率、无荷膨胀率和有荷膨胀率,并具体测定了其膨胀力,探讨了其膨胀率和膨胀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研究区软岩的膨胀特性,为公路建设中软岩边坡加固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针对传统的污染排放数据指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应根据排污强度和经济指标确定的新思路,同时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数据的快速测算模型设计.建议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或物料衡算数据确定每个排污单位的平均排污强度,作为计算机处理的参数,再由该排污单位申报每月的经济指标(产量或产值),输入计算机计算其产污量、排污量和去除量.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数据计算模型.新思路应该能够规范计算程序,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对排污数据实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5.
Upcycling polymer wastes into useful, and valuable carbon based materials, is a challenging process. We report a novel catalyst-free and solvent-free technique for the formation of nano channeled ultrafine carbon tubes (NCUFCTs)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wastes, using rotating cathode arc discharge technique. The soot obtain from the anode contains ultrafine and nano-sized solid carbon spheres (SCS)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21 nm and 100 nm, respectively, formed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region of the anode where the temperature is approximately 1700 °C. The carbon spheres are converted into long “Y” type branched and non-branched NCUFCTs and MWCNTs at higher temperature regions where the temperature is approximately 2600 °C, with mean diameters of 364 nm and 95 nm, respectively. Soot deposited on the cathode is composed of MWCNTs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0 nm and other nanoparticles. The tubular structures present in the anode are longer, bent and often coiled with lesser graphitization compared to the nanotubes in the soot on the cathode.  相似文献   
76.
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作为防腐剂、防霉剂和杀菌剂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能够在地表水体中检出,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于2016年秋季和冬季,对哈尔滨某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进行了24 h连续采集,对6种parabens的质量浓度和4种常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rabens普遍存在于城市污水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是主要目标物,总有机碳、总溶解固体和酸碱度与parabens的浓度具有相关性;城市污水中parabens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但是季节差异性不大.本研究结果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parabens的深入研究和污染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排烟对近距离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其在国内的推广过程受到一定限制。准确判断烟塔合一排烟的环境影响,对于我国现有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有着巨大的工程价值和明显的现实意义。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某重点实验室中风洞试验平台,对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污染物在近距离的扩散和传输行为,进行物理风洞试验以及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德国Austal2000模式的浓度预测并不精确;数值风洞也有其差异性,而物理风洞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现有的理论及国内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78.
对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进行了生活垃圾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基本理化特性、养分含量与重金属特征及其农用潜力。研究表明: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含水率为(53.68±8.84)%,p H为7.11±0.56,有机质含量为(49.04±10.49)%,C/N约为43∶1,C/P约为144∶1。除C/N略高外,其余特性均适合进行堆肥化处置。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中重金属As、Hg、Pb、Cd、Cr,Cu和Zn含量分别为(7.645±8.729),(0.737±0.480),(21.798±17.606),(3.356±11.012),(108.632±84.011),(36.834±10.905),(80.093±42.237)mg/kg。与国内相关标准相比,只有Hg、Cd超标,最大超标率分别为29.17%、43.75%;与欧美相关标准相比,仅有Cd、Cr超标,最大超标率分别为25.69%、37.50%。  相似文献   
79.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are ubiquitous in sludge and water from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as a result of their incorporation in everyday products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several classes of persistent PFASs,precursors, transformation intermediates, and newly identified PFASs in influent and effluent sewage water and sludge from three municip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Sweden, sampled in 2015. For sludge, samples from 2012 and 2014 were analyzed as well.Levels of precursors in sludge exceeded those of perfluoroalkyl acids and sulfonic acids(PFCAs and PFSAs), in 2015 the sum of polyfluoroalkyl phosphoric acid esters(PAPs) were 15–20 ng/g dry weight, the sum of fluorotelomer sulfonic acids(FTSAs) was 0.8–1.3 ng/g,and the sum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s and ethanols ranged from non-detected to 3.2 ng/g. Persistent PFSAs and PFCAs were detected at 1.9–3.9 ng/g and 2.4–7.3 ng/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precursor compounds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an observed substantial increase for a majority of the persistent PFCAs and PFSAs in water after waste water treatment. Perfluorohexanoic acid(PFHxA),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perfluorohexane sulfonic acid(PFHxS),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had a net mass increase in all WWTPs, with mean values of 83%, 28%, 37% and 58%,respectively. The load of precursors and intermediates in influent water and sludge combined with net mass increase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degradation of precursor compounds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PFAS contamin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海杂波统计特性建模的幅度特性、多普勒谱及空间相关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对各种建模的思路和模型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对于幅度均值已有多个较为成熟的模型,但适用范围不同,结果差异也很大。幅度分布建模重点解决拖尾问题,复合建模是趋势。除平均谱外,开始研究短时多普勒谱。空间相关性建模主要建立空间相关长度与雷达及海洋参数间的联系,但是研究还不够全面。总的来看,已由单纯经验建模发展为力图在机理研究指导下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建模。尽管海杂波建模效果愈来愈接近实际,但建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