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89篇
综合类   569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趋势项的影响上,三峡大坝蓄水后,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呈波动性递减变化。  相似文献   
52.
为实现风送管道物料静电监测与控制,预防料仓静电燃爆事故,提高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水平,基于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技术,开发了双极性离子风消电器;基于离子风消电器和静电监测器,探讨了石化粉体料仓用离子风消电控制系统组成、电路、气路布局;对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系统进行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此管道粉体消静电技术,合理调节正、负侧控制电压,可有效控制管道物料荷质比稳定在±0.3 μC/kg以内,保障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3.
为有效去除发电厂烟气中产生的NOx,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结合催化剂Ag/Al2O3进行烟气脱硝实验,研究了在加入乙烯的条件下,平均负载量、催化温度和装置的布置方式对NOx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多,NO脱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种负载量中最佳为1.76%;随着催化温度的升高,NO脱除率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的催化温度为150℃左右;3种不同布置方式对NO和NOx脱除有明显差别,单独催化剂在NO和NOx的脱除率都比较低;单独介质阻挡放电NO脱除率很高,但是NOx很却很低;而两者结合在NO和NOx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选取我国 HJ-1 B卫星红外相机为遥感数据源,在介绍了温排水卫星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和基本原理之后,重点论述了海表温度反演的算法和基准温度提取的基本原则。以2013年1月17日大亚湾核电站和2013年5月22日田湾核电站2景 HJ-1 B红外相机数据为应用实例,说明了卫星遥感监测可作为开展核电站温排水影响监测与热污染评价的首选技术方向和主要监测手段,阐述了其在核电站温排水影响后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5.
Upcycling polymer wastes into useful, and valuable carbon based materials, is a challenging process. We report a novel catalyst-free and solvent-free technique for the formation of nano channeled ultrafine carbon tubes (NCUFCTs)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wastes, using rotating cathode arc discharge technique. The soot obtain from the anode contains ultrafine and nano-sized solid carbon spheres (SCS)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21 nm and 100 nm, respectively, formed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region of the anode where the temperature is approximately 1700 °C. The carbon spheres are converted into long “Y” type branched and non-branched NCUFCTs and MWCNTs at higher temperature regions where the temperature is approximately 2600 °C, with mean diameters of 364 nm and 95 nm, respectively. Soot deposited on the cathode is composed of MWCNTs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0 nm and other nanoparticles. The tubular structures present in the anode are longer, bent and often coiled with lesser graphitization compared to the nanotubes in the soot on the cathode.  相似文献   
56.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活性红X-3B染料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活性红X-3B染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废水电导率、脉冲电压、脉冲频率、针板间距以及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电导率为200μS/cm、脉冲电压为34kV、脉冲频率为60Hz、针板间距为15mm、曝气量为12L/h、处理时间为60m in时,活性红X-3B染料废水脱色率能达到98.6%。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决湿式氨法烟气脱硫生成不稳定亚硫酸铵((NH4)2SO3)副产物的问题,设计了以不锈钢弹簧和溶液分别作为高压和低压电极的沿面放电系统,对液相(NH4)2SO3的氧化进行了研究。空气从反应器上方进入后经放电区域形成活性物质,再由底部的曝气头鼓入溶液并与(NH4)2SO3发生反应。比较了沿面放电处理与传统曝气处理的氧化效率,考察了放电电压、载气气量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NH4)2SO3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沿面放电对(NH4)2SO3有显著的氧化效果;优化条件下的(NH4)2SO3氧化率接近100%;溶液中(NH4)2SO4与(NH4)2SO3的浓度比小于1时有利于(NH4)2SO3的氧化。  相似文献   
58.
基于博弈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环境的影响日益凸现.相对于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不确定时间、不确定途径、不确定量等特点给治理政策的制定带来很大难度.本文从著名的公地悲剧现象出发,着力从市场博弈及政府监督博弈两个模型分析非点源污染制造者之间的博弈格局,并提出以“集体表现”的形式对非点源污染进行管理和控制.市场博弈模型中以一定的排污削减目标为前提,确定以成本最优的原则进行点源-非点源排污权交易是可行且有效率的;而政府监督博弈模型的结果显示:合理的环境补贴和惩罚机制、政府对自身声誉及公众形象的重视及维护对非点源污染治理起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排烟对近距离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其在国内的推广过程受到一定限制。准确判断烟塔合一排烟的环境影响,对于我国现有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有着巨大的工程价值和明显的现实意义。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某重点实验室中风洞试验平台,对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污染物在近距离的扩散和传输行为,进行物理风洞试验以及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德国Austal2000模式的浓度预测并不精确;数值风洞也有其差异性,而物理风洞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现有的理论及国内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0.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are ubiquitous in sludge and water from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as a result of their incorporation in everyday products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several classes of persistent PFASs,precursors, transformation intermediates, and newly identified PFASs in influent and effluent sewage water and sludge from three municip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Sweden, sampled in 2015. For sludge, samples from 2012 and 2014 were analyzed as well.Levels of precursors in sludge exceeded those of perfluoroalkyl acids and sulfonic acids(PFCAs and PFSAs), in 2015 the sum of polyfluoroalkyl phosphoric acid esters(PAPs) were 15–20 ng/g dry weight, the sum of fluorotelomer sulfonic acids(FTSAs) was 0.8–1.3 ng/g,and the sum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s and ethanols ranged from non-detected to 3.2 ng/g. Persistent PFSAs and PFCAs were detected at 1.9–3.9 ng/g and 2.4–7.3 ng/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precursor compounds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an observed substantial increase for a majority of the persistent PFCAs and PFSAs in water after waste water treatment. Perfluorohexanoic acid(PFHxA),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perfluorohexane sulfonic acid(PFHxS),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had a net mass increase in all WWTPs, with mean values of 83%, 28%, 37% and 58%,respectively. The load of precursors and intermediates in influent water and sludge combined with net mass increase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degradation of precursor compounds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PFAS contamin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