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2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33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441篇
综合类   1985篇
基础理论   543篇
污染及防治   143篇
评价与监测   212篇
社会与环境   326篇
灾害及防治   205篇
  2025年   3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区域划分实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的进一步推广.采空区自燃理论纷纷兴起.由于受各自立场和条件限制,在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理论常被误解误用,以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完善综放防灭火技术,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根据多年的现场实践,研究总结出各自的适用条件,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即:1)在通常条件下,应用常规的“三带”理论或自燃新“三区”理论,以加快工作面回采推进速度,为防灭火措施的首选,但不能忽视均压(堵塞漏风通道)的作用;2)在特殊情形下(有尾巷或无旁侧采空区的综放面的回采初期),应用自燃四区理论,采用以堵塞漏风通道为主、加快回采推进速度为次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962.
利用云南早期温度层结探空实测资料对山区逆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季逆温出现频率高,山区逆温维持时间长,逆温主要发生在低层。并对同一区域内代表不同下垫面的山区与河谷同期探空资料作了逆温层结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63.
针对煤矿煤层底板采空区域不明确的问题,为了确定采空区的精确范围以及内部状态,采用物探的矿井反射地震波探测技术,首先利用地质探测仪对地震波波形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波形的反演计算,最终根据波形的形状和频率确定底板破坏情况;其次将底板破坏区域分为上位层破碎带和下位层破碎带;最后在现场采用底板钻探的方法对地震波探测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反射地震波探测技术得到的结果接近于钻探结果,采用反射地震波探测技术可以较精确判断底板采空区破坏范围。  相似文献   
964.
为加强危化品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工作,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中国石化业务实际,研究开发中国石化管道及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系统。该系统规范并监督中国石化上、中、下游各企业油气输送管道暨厂际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上报、治理、验收各个环节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全面排查、及时治理和销项,并能满足上报政府信息的要求。通过在中国石化总部及41家企业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了中国石化油气输送管道暨厂际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需要,优化了管理流程,促进了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高效率,为中国石化打好油气输送管道暨厂际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系统强大信息汇总、预警监控、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5.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technologies, such as bioretention areas, rooftop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xeriscaping can control stormwater runoff, supply non-potable water, and landscape open space. This study examines a hybrid system (HS) that combines LID technologies with a centralized water system to lessen the burden on a conventional system (CS). CS is defined as the stormwater collection and water supply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nventional landscaping choices in the City of Atlanta. The study scope is limited to five single-family residential zones (SFZs), classified R-1 through R-5, and four multi-family residential zones (MFZs), classified RG-2 through RG-5. Population density increases from 0.4 (R-1) to 62.2 (RG-5) persons per 1,000 m2. We performed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comparison of CS and HS using TRACI 2.1 to simulate impacts on the ecosystem, human health, and natural resources.We quantified the impact of freshwater consumption using the freshwater ecosystem impact (FEI) indicator.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HS has a higher LCA single score than CS in zones with a low population density; however, the difference becomes negligible as population density increases. Incorporating LID in SFZs and MFZs can reduce potable water use by an average of 50% and 25%, respectively; however, water savings are negligible in zones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i.e., RG-5) due to the diminished surface area per capita available for LID technologi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D technologies effectively reduce outdoor water demand and therefore would be a good choice to decrease the water consumption impact in the City of Atlanta.
  相似文献   
966.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于维护重要水源区水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汉江上游的陕西省石泉县饶峰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小流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小流域治理区域进行精细划分。研究表明饶峰河小流域可划分7个不同的治理区域,分别为:生态修复区、坡耕地修复区、坡面治理区、坡耕地治理区、农田治理区、村镇综合治理区及河(沟)道周边整治区。根据各区域的污染产生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各区域治理方向,并进行治理措施配置。该研究可为生态清洁小流域精准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67.
为对成都市区、郊区和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建议,研究了区域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和C/N)和重金属污染等物化特性。结果表明:成都地区生活垃圾以厨余和塑料为主,郊区和农村灰土较多;混合垃圾均达到焚烧处理热值要求,市区垃圾低位热值最高(5 734~5 955 kJ·kg-1)而郊区垃圾偏低(5 499~5 603 kJ·kg-1);虽部分垃圾样品Cd、Hg和Cu浓度超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仍远低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并且可堆肥组份占垃圾总量的80%,肥效指标适宜农用。因此,在危废单独处理和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的前提下,结合成都垃圾焚烧厂建设情况,建议市区和焚烧厂所在郊区及周边农村的生活垃圾混合焚烧;近焚烧厂的8个郊区及周边农村的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约80%)和其他垃圾(约17%),前者农用后者运收焚烧;远离焚烧厂的4个郊区及周边农村的生活垃圾以混合农用处理为主。  相似文献   
968.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对于云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30 m分辨率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和1.5 m分辨率的SPOT6/7遥感数据分别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1989,1993,2000,2007,2015年的湖面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在1989~2015年间总体上较为稳定,湖体湖面面积共减少了约41 km~2(约4%),但各湖变化差异较大。杞麓湖和异龙湖湖面面积持续快速萎缩,至2015年异龙湖已萎缩了1989年湖体湖面面积的40%。其中异龙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和围湖造田,而滇池变化波动较大,原因主要在于工业发展及工程治理。通过对同期的Landsat 8OLI数据与SPOT6/7数据解译的杞麓湖和异龙湖湖面面积对比发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解译结果有较为明显差异(2.8%和1.7%),表明在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湖泊面积解译时需要考虑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9.
本文对内陆干旱区(民乐县)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集的降水样品pH值、EC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民乐县降水样品的pH值的变化范围为6.84-8.78,平均值为7.41,pH值在四季中的大小顺序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而民乐县降水样品EC的平均值为167.80 μS·cm-1,变化范围17.4-848 μS·cm-1,四季中EC的大小顺序与pH值在四季中的大小顺序一致;pH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同时也与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与气温也呈负相关关系,显著性较降水量的高.与pH值不同的是,电导率与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均负相关关系;通过对典型沙尘事件的分析表明,pH值会随着沙尘事件的发生主要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而电导率会随着沙尘事件的发生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沙尘事件发生后离子浓度出现最高值的离子有:Na+、Mg2+、NH4+、Cl-和SO42-,而沙尘事件前后离子浓度变化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O42-、Cl-、Na+、NH4+和Mg2+.  相似文献   
970.
采用静态平衡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和初始钒浓度条件下,钒在石煤提钒区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钒含量水稻土对钒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可较好地描述水稻土对钒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水稻土钒的吸附-解吸量随温度和溶液初始钒浓度增加而增加,随pH升高而减少.低钒含量土壤(140 mg·kg-1)对钒的最大吸附量为2813 mg·kg-1,高于高钒含量土壤(650 mg·kg-1)的最大吸附量(2038 mg·kg-1).土壤钒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解吸率为10.7%—29.3%,两者呈幂函数关系.酸性条件和较高温度下水稻土吸附的钒较易解吸,进入环境的风险较高,因此,我国石煤提钒区外源钒进入水稻土壤后其潜在迁移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