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18篇
安全科学   268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232篇
综合类   811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油气田污泥无害化处理途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我国污泥处理和处置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为农田堆肥处置,这对环境保护有不良的影响。在室内进行了油田污泥固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污泥可用于制作筑路材料,以水泥、石灰、水玻璃为主要固化剂的污泥可进行填埋处理,含油污泥可制成煤球,可将含油污泥焚烧处理,可以用污泥焚烧灰制砖。这些方法都是污泥后续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2.
在对气田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时,普遍存在着干化周期长、含水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脱水剂优化选择实验以及污泥脱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先加入聚合氯化铝并搅拌15 s,再加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并搅拌混合30 s,最后加入FO4190SH搅拌,混合凝聚30 s后静止分层,其凝聚效果较好。在污泥脱水性能的各项指标中,真空脱水均好于重力脱水,特别是对于新鲜污泥滤层,真空(45 kPa)脱水速度比重力脱水速度约高8倍。  相似文献   
63.
针对搅拌桩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的位移及产生很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工程现象,首先分析了搅拌桩施工中固化剂的注入体积与膨胀压力、成桩直径的关系。结果表明,5%~10%的注入浆液的体积可以对周围土体产生1.8~3.0倍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膨胀压力,成桩直径比搅拌叶片的名义直径大5%~10%。然后量测室内模型桩、现场搅拌桩的成桩直径,分析了注入浆液的体积与成桩直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深度不太大的水泥土搅拌桩,有约45%的注入体积会通过上浮隆起的土体损失掉;大约5%的注入体积通过劈裂裂缝渗入到周围土体中;大约50%的注入体积会转化为成桩直径,使桩体膨胀5%~10%,即实测桩径比搅拌叶片的名义直径大5%~10%。  相似文献   
64.
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于一般的保护层开采理论,对上保护层开采合理参数和保护范围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合潘东公司具体情况设计了试验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上保护层开采对下临近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消除效果明显,上保护层开采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试验结果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简要介绍了北京地热资源特点,分析了北京地热资源开发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绘制出了北京城区地热井分布示意图,并针对其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6.
含油污泥特点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油田开采、油气集输及污水处理场,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文章介绍了不同来源含油污泥的特点及脱水方法,并对各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没有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含油污泥。  相似文献   
67.
北京市某高层建筑高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市某代表性高层居民楼顶平台作为高空电磁辐射环境水平监测点进行综合场强和选频监测,评价总体电磁辐射环境水平,并分析监测区域电磁辐射能量的来源。结果表明:该高空监测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总体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但高于地面水平。监测区域主要受30 km 外的中波台影响,其次是9 km 外的中央电视塔。影响最大的是639 kHz频率的中波信号,占100 kHz~300 MHz总场强的95%以上,其次是1.28 MHz频率的中波信号。提出,开展敏感建筑物规划建设时,应考虑中波的传播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卢衍波  赵磊 《化工环保》2019,39(6):660-665
采用催化氧化技术对某石化企业苯胺、硝基苯等生产装置和罐区的含氮挥发性有机物(NVOCs)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建成了一套20 000 Nm~3/h规模的安全高效处理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WSH-2N型蜂窝状Pt-Pd-Ce催化剂,在高效氧化有机物的同时,高选择性地将有机氮转化为N_2。运行结果表明,净化气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低于15 mg/m~3,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大于99%,NO_x质量浓度低于10 mg/m~3,苯、苯胺、硝基苯、环己烷等特征有机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检出限,各项指标优于国内外现有技术。  相似文献   
69.
为了分析2种灭火剂扑灭火旋风效果,采用实验室自制装置生成稳定的火旋风火焰,喷射CO2或ABC干粉灭火剂,获取火焰温度场及光电信号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CO2灭火剂或ABC干粉灭火剂作用下火旋风火焰温度场呈“下凹”型指数衰减;受灭火剂喷射位置影响,火焰根部、中部及顶端不同区域的灭火剂影响系数不同;基于火焰降温速率和光信号变化,相较于CO2灭火剂,对火焰起抑制作用的ABC干粉灭火剂降温效率更高、扑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0.
Mineralization studies of natural steroid hormones (e.g., 17β-estradiol, E2) are performed in environmental incubators, usually under a constant temperature such as 20°C.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icrocosm protocol that quantified the mineralization of E2 in soils under field temperatures. The nine agricultural soils tested had a wide rang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1.1 to 5.2%) and clay (9 to 57%) contents. The calculated time over which half of the applied E2 was mineralized (E2-½) ranged from 299 to 910 d, and total E2 mineralization at 48 d (E2-TOT48) ranged from 4 to 13%. In subsequent laboratory incubations, the same soils were incubated under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20°C, as well as under cyclic temperatures of 14.5°C (14 h) and 11.5°C (10h), which was within the temperature extremes observed in the field microcosms. E2-½ ranged from 157 to 686 d at 20°C and from 103 to 608 d at the cyclic temperatures, with the E2-TOT48 ranging from 6 to 21% at 20°C and from 7 to 30% under cyclic temperatures. Despite the overall 6.75°C lower mean temperatures under the cyclic versus constant temperatures, E2 mineralization was stimulated by the temperature cycles in three soils. Regardless of the incubation, the same loamy sand soil always showed larger E2 mineralization than the other eight soils and this loamy sand soil also had the smallest E2 sorption. Current modeling approaches do no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in the field because the input parameters used to describe degradation are derived from laboratory incubations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cross the eight soils, E2-½ was on average 1.7 times larger and E2-TOT48 was on average 0.8 times smaller under field temperatures than under a constant 20°C. Hence, we conclude that incubations at 20°C give a reasonable representation of E2 mineralization occurring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o be expected in a typical Prairie summer sea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