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71.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intensified the search internationally for measures to adapt to fluctuations in water supplies. An example can be foun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transboundary Tigris‐Euphrates Basin where water shortages in 2008‐2009 resulted in high economic costs to irrigation farmers. Losses to irrigators in the lower basin have made a compelling case to identify flexible methods to adapt to water shortage. Few published studies have systematically examined ways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water appropriation systems to adapt to water shortage. This article addresses an ongoing challenge in water governance by examining how profitability at both the farm and basin levels is affected by various water appropriation systems. Four water appropriation systems are compared for impacts on farm income under each of three water supply scenarios. Results show that a (1) proportional sharing of water shortages among provinces and (2) unrestricted water trading rank as the top two appropriation systems. The shadow price of water for irrigation rises from zero at a full water supply level to US$93/1,000 m3 when supply falls to 20% of full levels. Similar methods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challenges facing the design or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appropri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s irrigated regions.  相似文献   
7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和减灾管理的基础,其成果可以为救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对干旱灾害系统的复杂性与非线性以及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模型与研究内容等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综合性、动态性等发展趋势,并预测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3.
基于GEV干旱指数和DFA方法的苏北地区季节性干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近年来江苏省苏北地区季节性干旱灾害特征,利用苏北五市1989~2013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建立月降水量的广义极值分布函数,通过分析广义极值干旱指数(GEVI),研究苏北五市近25a的季节性干旱分布和干旱等级的时空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DFA)对苏北五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周期性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北五市的月降水量均服从广义极值Fréchet概率分布,且具有从西北(徐州)地区向东南沿海(盐城)地区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属于干旱灾害频发的地区,且以轻旱为主且季节性特征明显。苏北五市的月降水量存在幂律相关性,即降水量具有较强的正长程相关性,因此,未来苏北地区干旱的总体趋势将与过去特征正相关。  相似文献   
74.
苗期玉米根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齐健  宋凤斌  刘胜群 《生态环境》2006,15(6):1264-1268
采用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苗期玉米(ZeamaysL.)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指标,用以明确苗期玉米根系和叶片对干旱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叶片均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各具特点。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使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物量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面积减小,根冠比增大。干旱胁迫使玉米根系比表面积增大,根系氧化活力和还原活力增强。干旱胁迫导致玉米叶片的光合功能降低,初始荧光升高,初始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PSⅡ潜在活性、潜在光合作用活力均受到抑制。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和根系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根系和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75.
西南地区干旱规律与节水农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除西藏以外的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耕地和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9.2%、19.1%和14.9%,是我国十分重要且潜力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干旱是制约本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旱特征,揭示出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区域性干旱突出、干旱类型多、连旱频率大的干旱规律,提出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干旱类型是春旱、夏旱和伏旱。从自然和经济开发的角度,分析了该区干旱的主要成因是降雨分布不均、水资源可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和水利工程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开发程度及大力发展生物节水技术的对策,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抗旱作物选用、节水农耕农艺技术和发展经济植物篱(埂)等生物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76.
岷江柏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地理空间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现存岷江柏分布区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 ,土壤容重理县居群最小 ,最大的为茂县居群 ,理县居群与茂县、马尔康、丹巴居群间有显著性差异 .土壤总孔隙理县居群较大 ,但其孔隙组成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比 (CP NCP)较小 ;金川、小金、马尔康和丹巴居群虽土壤总孔隙不大 ,但其孔隙组成较合理 ;茂县居群土壤总孔隙小 ,非毛管孔隙数量又大 .土壤持水量直接与土壤孔隙状况有关 ,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理县居群最大 ,茂县居群土最小 ,茂县居群土壤持水量与其它居群间有显著性差异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土壤孔隙状况与持水能力的综合体现 ,0~ 2 0cm层土壤自然水量顺序为 :丹巴 >金川 >小金 >理县 >马尔康 >茂县 ,茂县居群与其它居群土壤自然含水量有显著性差异 .建议在干旱河谷区实施造林规划时 ,选择土体较稳定、人为干扰少、种植初期有水源保障的阴坡或半阴坡 .图 5表 3参 2 4  相似文献   
77.
试论湖北省伏旱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几个典型伏旱年的同期环流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与湖北严重伏旱灾害密切联系的几中大气环流系统,并进行了分型。指出,造成严重伏旱的主要天气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高压,西风带环流和西太平洋台风,并根据伏旱期大气环流的不同型式,将造成湖北伏旱的环流特征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副高势力强盛,西伸强烈,稳定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高纬度向环流占优势;台风活动较少,另一类是副高压势力较弱,主体位于太平洋面上空,西  相似文献   
78.
陕西省干旱灾害的农业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宏平  张汝鹤 《灾害学》1998,13(4):57-61
分析了陕西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以缺水率划分干旱标准,评价陕西各季农业干旱状况,并对1949~1990年共42a粮食产量序列进行滑动平均模拟,以粮食减产百分率评估全省干旱灾害等级,得出干旱损失评估模式,使陕西干旱灾害的评估由定性到定量,为其它灾害的定量评估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9.
1994年江淮伏旱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 《灾害学》1998,13(2):58-62
利用江谁地区18个站点1951~1995年6~8月降水量资料,用Z指数建立了历年夏季旱涝序列,着重对1994年江淮伏旱及其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述,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0.
陕西省农业旱灾系统及农业旱灾灾情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试图解决当前有关干旱(旱灾)指标的片面性,本文提出了农业旱灾系统(ADS),并设计了描述农业旱灾灾情的模型:E=k*M*H*A。农业旱灾系统由气象干旱(M)、水利抗旱(H)、农业承旱(A)及农业旱灾灾情(E)等四个要素组成。每一要素均由若干区域性指标进行刻划。在分析陕西省农业旱灾特点的同时,建立了陕西省农业旱灾系统的框架,并利用各种资料分析了陕西省农业旱灾灾情。分析结果表明,由该模型计算的陕西省各县级单位的农业旱灾灾情和几十年来的实际资料是相吻合的,模型是可靠的。而且,通过模型和实际情况的对比,能够为研究农业旱灾灾情形成机制提供更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