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竹炭净化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低浓度氮氧化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绕竹炭对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展开研究,测定了不同NOx浓度、不同流量、不同湿度条件、不同竹炭量对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研究了表面改性生物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3g以上竹炭,在湿度〈20%,流量控制在1—1.5L/min的情况下对低浓度(150ppb)氮氧化物具有最佳的净化效果;流量控制在2L/min以下(停留时间为1.5s以上),竹炭对NO2净化效果变化不大;活化剂改性和对竹炭进行超声处理后,生物质对NO净化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52.
苯酚和吡啶在竹质活性炭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化废水中的代表性污染物苯酚和吡啶为吸附质,以颗粒竹质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了苯酚和吡啶在竹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以及两种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吸附关系.结果发现:竹质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较符合Langmuir等温式,对吡啶的吸附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苯酚和吡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2.0 mg/g和344.8 mg/g.该竹质活性炭对苯酚和吡啶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均在4.0 h时达到平衡,当两种化合物共存于溶液中时,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平衡时间未受影响,但竞争吸附导致苯酚和吡啶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下降了10.4%和20.8%.  相似文献   
53.
以微污染原水中污染物质为去除目标,以廉价和资源丰富的竹炭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铁钴复合改性,制备了改性竹炭水处理材料,并应用于生物滤池中对微污染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条件下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对浊度、NH4+-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1%和74.5%,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后期出水水质稳定:浊度<1.0 NTU,NH4+-N <0.5 mg/L,CODMn <1.0 mg/L。因此改性竹炭作为生物滤池填料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利用改性竹炭作为载体来固定化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用于去除柴油.结果显示,培养96 h后,固定化菌对柴油的去除率为86.35%,要高于游离菌(80.50%).为了探究固定化菌去除柴油的机理,采用动力学拟合实验数据,发现固定化菌去除(吸附-降解)柴油中总石油烃(TPHs)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表明TPHs是先吸附在改性竹炭上,然后被目标菌降解.为了进一步证实,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到Acinetobacter venetianus很好地固定在载体材料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经固定化菌处理后,柴油水溶液的谱图在3437.2、2924.4、1407.8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可能为烷烃降解的酯类及羧酸类物质.GC-MS分析表明,相比游离菌,固定化菌对柴油的去除更为彻底.因此,改性竹炭不仅可以作为良好的固定化载体,同时因其对TPHs良好的吸附性能从而提高了去除效率,为油类污染中TPHs的生物材料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5.
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条件对白腐真菌生长和产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该菌种在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产酶特性,考察了竹子浸出液,pH,载体和抗生素等对白腐真菌在天然培养基中生长和产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培养基中白腐真菌的生物量、菌丝小球直径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均大于人工培养基.以天然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加入竹子浸出液可以促进白腐真菌的生长和提高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pH(4.5)条件下菌丝小球直径较小;载体的加入使得菌体以附着形式生长;抗生素两性霉素B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和产酶的影响存在阈值,当ρ(两性霉素B)超过50 mg/L时,白腐真菌的生长和产酶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56.
酸碱溶液改性竹基活性炭生物降解H2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基活性炭采用酸、碱溶液浸渍的方法改性,并用化学和表面形态分析等表征方法测试了其改性前后的特性,研究了不同溶液对改性竹基活性炭在微生物挂膜和滴滤塔去除H2S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10%NaOH溶液改性后的竹基活性炭较未改性的竹基活性炭碱性基团含量增加了0.614mmol/L,平衡含水率增加了6.08%,碘吸附值增加了29.6mL/g,这些物化性能的改变更有利于生物竹基活性炭去除H2S。对比5种改性方法对生物降解H2S性能的影响,在H2S人口浓度为150~4500mg/m^3、循环液喷淋量0.2L/h、pH6.5—7.5、气体停留时间66s的条件下,经NaOH溶液改性后的竹基活性炭,对H2S的去除率达93.4%以上,效果好于其他改性方法的竹基活性炭。  相似文献   
57.
制备了两种磁性碳基材料——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和磁性竹炭(MBC),并将其用于模拟含Cr(Ⅵ)废水的吸附。采用SEM,BET,FTIR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MBC具有与MGO相似的薄片层结构,且MBC的BET比表面积更大(为32.872 6 m2/g),可为Cr(Ⅵ)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实验结果表明:向100 mL废水中加入20.0 mg吸附剂,在废水pH为1.0、吸附温度为30 ℃、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MGO和MBC的平衡吸附时间分别为50,70 min,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7.7,49.7 mg/g,吸附平衡时的Cr(Ⅵ)去除率分别为75.4%和99.4%;两种磁性材料对Cr(Ⅵ)的吸附均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酸性介质中,MGO和MBC的表面基团与HCr2O7-和Cr2O72-之间有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58.
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污染的湖溪河水质特征,以传统弹性塑料填料做对比,研究以竹球和竹丝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填料的挂膜时间、生物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确定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时反应器的最优运行工况:连续曝气时为HRT:7.5h,DO=3mg/L;间歇曝气时为厌氧1.2h、好氧6.3h交替运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弹性塑料填料相比,竹制填料挂膜速度快,竹球填料的水处理效果最好;连续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47.9%、57.1%和30.6%;间歇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64.08%、39.95%、60.7%和54.68%;竹制填料可替代传统的塑料填料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载体填料。  相似文献   
59.
This paper represents an effort to study the bo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in and noded bamboo splints embedded in cement-stabilised rammed earth (CSRE) blocks. A series of CSRE pullout test specimens and two species of bamboo, namely Melocanna Baccifera and Bambusa Balcooa having an average tensile strength of 384 and 310 MPa, respectively, were fabricated using 4–10% Portland cement. These bamboo species are commonly available and widely used for construc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India. Beside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soil strength, cement content, splint size and type on bond force and slip, the effect of embedded area was also briefly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test programme. The test result showed that pullout bond resistance is correlated to rammed earth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nt size and type, and embedded area.  相似文献   
60.
竹子生物质废弃物前处理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高效、低成本的预处理技术,促进竹子生物质及其废弃物资源的能源化利用,采用3种不同纤维素预处理方法分别对竹子生物质废弃物——笋壳和竹叶(茎)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与玉米秸秆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稀H2SO4–酶解工艺、浓H3PO4–酶解工艺和NaOH–酶解工艺条件下,几种样品水解液中分别存在3、4和5种糖类组分.在稀H2SO4–酶解工艺中,木糖为主要成分,其次为葡萄糖;在浓H3PO4–酶解工艺中,葡萄糖为主要成分,其次为木糖;而在NaOH–酶解工艺,葡萄糖和木糖含量基本相当.同时对样品处理前后的表面结构变化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工艺均改变了竹叶(茎)、笋壳和秸秆等样品的表面结构,其结构更为松散,从而有利于纤维素的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