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安全科学   292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89篇
综合类   612篇
基础理论   156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考虑地震荷载的随机性及强度、频率的非平稳性,基于作者提出的适用于非平稳随机过程的一般随机地震动模型,采用虚拟激励法,建立了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实际均质土坝动力分析中。土石坝及坝基体系采用整体有限元离散,坝体和坝基材料的动力非线性性能以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首先,基于目标加速度时程的强度和能量信息,确定了作为输入的加速度时—频演变功率谱密度;其次,比较了确定性时程动力分析和非平稳随机分析的结果,探讨了频率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土石坝地震反应特性;最后,比较了2种不同坝基条件下的土石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探讨了频率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土石—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的频率非平稳性对土石坝动力反应有一定影响;坝体—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在地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主震阶段的相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环太湖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对1984和2002年TM影像解译,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耕地向水域、城镇用地和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转变迅速,其中耕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面积的79.3%,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分别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63.5%和36.5%。城镇、工矿等人文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林地与耕地等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分布趋于分散;耕地与城镇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日趋复杂;耕地的突出优势变小,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上升。受区位和地形的影响,在苏州城区附近和东部平原区耕地流失强度较大,18年耕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了4.74 km。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是人口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扩大、大量外资涌入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  相似文献   
993.
刘精今  陈竹新  李彩亭 《环境科学》1996,17(3):38-40,43
大量的实验及环境监测数据表明,烟煤煤气站发生炉煤气洗海废水长期完全封闭循环运行后,废水中以挥发酚为主的污染物浓度不会无限增长,存在着动态平衡。在平衡范围内,近发酚浓度为1300-2000mg/L,氰化物为4-20mg/L,硫化物为35-70mg/L。研究结果表明,对发生炉煤气洗涤废水采取以预处理除去废水中悬浮物和焦油的封闭循环回用的治理技术路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生物处理动力学参数测定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构化的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模型引入了较多的模型参数。参数估值是关系到模型实用性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利用批量反应器试验技术测定模型参数YH、bH、μmax和Khs的原理、方法以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测定结果。采用所设计的试验程序,通过对OUR或DO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和计算,即可得到有关的参数值,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95.
数字式光学测尘仪对不同呼吸性粉尘浓度转换系数的求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晓华  吴长存  钟兴基 《环境科学》1991,12(3):59-61, 23
本文论述了用BY-1型呼吸性粉尘标定采样器,在云南锡业公司矿山和冶炼厂现场测定、求取P-5L_2型和TM型光学测尘仪的读数与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7.07μm和<10μm)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由深色矿物组成的粉尘,其K值大于由浅色矿物组成的粉尘的K值.P-5L_2型光学测尘仪间的测尘误差85%以上在±10%以内,平均为±6.68%.  相似文献   
996.
生物过滤塔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生物降解新机理——吸附传递生物降解机理,建立了模型动力学方程,选择活性炭为滤料,以甲苯为VOCs代表,求取模型参数,获得了VOCs生物降解经验方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7.
输电线路多塔耦联体系的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电塔结构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电网的运行可靠性,而风荷载则是威胁其安全的主要外因之一。基于此,首先以华东某500 kV输电线路的典型输电塔结构为背景,在有限元程序AN SY S开发环境下,建立了包含三塔两线的塔线耦联体系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然后,应用经典的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的谱表现方法,结合D avenport谱生成了目标场地的风场;最后,利用该生成风场,进行了上述输电塔耦联体系模型的抗风动力响应分析,进而对比了输电塔的拟静力计算结果与多塔耦联体系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现行输电塔抗风设计方法是偏于不安全的,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8.
混凝土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大批世界级超高拱坝已经和即将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强地震活动区进行建设。大坝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坝的抗震安全评价将成为我国地震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总结,特别对大坝抗震安全有关的若干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包括抗震设防标准与地震动输入模式;混凝土材料的率敏感特性及其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坝-水库-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强震时拱坝横缝的非线性张合效应;混凝土大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与损伤发展的模拟等。对现有分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该课题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合理控制城市碳排放强度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重大.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得到2001~2020年城市碳排放量,测算碳排放强度,并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动态跃迁及收敛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从2001年的2.79 t·万元-1降至2020年的0.88 t·万元-1,年均降幅5.94%.各大区域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差距存在收敛特征.空间分布上,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高值区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等地,南北地区差异拉大,中南部与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降幅明显,高低集聚层次分明.(2)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global Moran’s I较高,均值为0.436,空间自相关性显著.碳排放强度以城市自身与邻域城市均未发生跃迁的类型为主,不同类型间时空跃迁的概率较低,凝聚度指数高达82.57%.跃迁类型的稳态较高,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存在空间锁定效应和“俱乐部趋同”现象.(3)城市碳排放强度的σ收敛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绝对β收敛速度差异明显,全国的收敛速度为3.137%.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略低,分别仅有3...  相似文献   
1000.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净减少292.70km2;②对草地的开垦占用是流域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1977~2004年因湖泊水位下降而增加的沙地面积为103.22km2;③1977年以来,流域内除2000~2004年水域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0.71%外,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④流域内沙地主要分布在海晏县(70%以上),90%的林地和95%以上的耕地均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各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⑤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86.47,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说明人类活动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自然因素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