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334篇
废物处理   210篇
环保管理   324篇
综合类   872篇
基础理论   58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7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6 毫秒
91.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欧美国家已经普遍获得立法肯定,并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法律规则。美国在地热资源的界定、地热财税制度、国有资源的保护等方面进行的立法探索,为中国当前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借鉴。在欧美国家的实践基础上,中国资源立法可以籍此完善国有资源的产权结构,构建起科学的地热资源用益机制。  相似文献   
92.
范鹏  刘文芳  丁力  刘涛  邵峰  陶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47-149,152
为了解输变电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南阳地区某110 kV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而且随着距离的递增呈衰减趋势。然而监测往往选在"好天气"的时间进行,不能反映"坏天气"的实际状况。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电磁污染和公众参与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3.
本文简要阐述了日本9.0级特大地震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详细分析了日本防灾救灾法律体系、防灾救灾组织管理系统和保险制度等。旨在广泛吸纳日本社会在防震减灾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防震减灾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的防震减灾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4.
在变电站和送电线路设计中,严格执行环保法,按照避让、弱化、防控、修复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的清洁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的现状,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几方面对核电进行分析比较,说明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是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6.
未来十年我国内陆核电将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本文以内陆核电站发电原理为基础,考察污染产生种类及成因,探讨我国内陆核电站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思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
本文应用东大别地区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重大地震事件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霍山地区的2次MS≥6.0级地震在深部地壳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970年以来的12次MS≥4.0地震在25 km深度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8.
Power matters in closing the phenotyping ga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ch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physiology and metabolism is derived from investigating mouse mutants and transgenic mice, and open-access platforms for standardized mouse phenotyping such as the German Mouse Clinic (GMC) are currently viewed as one powerful tool for identifying novel gene-function relationships. Phenotyping or phenotypic screening involves the comparison of wild-type control mice with their mutant or transgenic littermates. In our study, we explored the extent to which standardized phenotyping will succeed in detecting biologically relevant phenotypic differences in mice generated and provided by different collaborators. We analyzed quantitative metabolic data (body mass, energy intake, and energy metabolized) collected at the GMC under the current workflow, and used them for statistical power considerat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substantial variability in these parameters among lines of wild-type C57BL/6 (B6) mic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Given this variable background noise in mice that serve as controls, subtle phenotypes in mutant or transgenic littermates may be overlooked. Furthermore, a phenotype observed in one cohort of a mutant line may not be reproducible (to the same extent) in mice coming from a different environment or supplier. In the light of these constraints, we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incorporate information on intrastrain variability into future study planning, or to perform advanced hierarchical analyses. Both will ultimately improve the detectability of novel phenotypes by phenotypic screening. Carola W. Meyer and Ralf Elvert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相似文献   
99.
电化学产电菌的分离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玉杰  李贺  王鑫  何伟华  刘尧兰 《环境科学》2010,31(11):2804-2809
利用兼性滚管法分离了折流板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BAFMFC)A、B两格室的阳极生物膜,共获得19株纯菌.将菌株投加至无菌立方型反应器中,检验其产电特性.利用交流阻抗法测量各纯菌电池的内阻,结果显示38个电池的欧姆内阻为25Ω±5Ω,说明了各电池的产电差异来源于菌株本身的活性.其他运行条件均保持不变,在1000Ω外阻下,7株纯菌电池的输出电压在200mV以上.其中,A格室产电活性最高的菌株(A2)产生的最大电压为328mV,输出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65.1mW/m2,B格室产电活性最高的菌株(B1)最大电压为241mV,最大功率密度为214.4mW/m2.原子力显微镜和脂肪酸快速鉴定表明,A2为肠杆菌科的杆菌,B1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0.
燃煤电厂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已成功应用和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些主要的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结合我国目前脱硝行业整体水平和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对我国脱硝行业技术研发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