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388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97篇
综合类   980篇
基础理论   569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20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随着全国性、地区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探讨适台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显得相当重要。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实例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具有把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货币形式.可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生态信息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且核算简单。有助于节省规划环评的时间和资源等优势,本文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3.
施肥对高粱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俊霞  张媛  焦晓燕 《环境科学》2019,40(12):5515-5523
基于对高粱地进行的5种培肥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呼吸速率(Rs)及其温度敏感性(Q10)与环境因子以及光谱特征参数的关系.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CK)、无机肥(INF)、无机肥+有机肥(INF+M)、无机肥+有机肥+秸秆(INF+M+S)和有机肥+秸秆(M+S).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没有改变Rs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INF与CK的Rs没有明显差异,测定期间的平均值分别为3. 68μmol·(m~2·s)-1和3. 51μmol·(m~2·s)-1.与INF或CK相比,INF+M、M+S和INF+M+S的Rs分别增加了28. 2%~39. 1%、47. 9%~76. 0%和46. 2%~50. 8%,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后Rs增加.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分别能解释Rs季节变化的14%~96%和6%~37%,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的解释能力,而土壤水分的解释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Rs与差值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的相关系数高于红边位置.有机肥和秸秆的施用降低了Rs与光谱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以光谱特征参数、T10、Ws为自变量的3因子模型的决定系数R~2都高于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与CK相比,INF、INF+M、INF+M+S和M+S的Q10分别提高了26%、39%、21%和37%,表明施肥可以提高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造成不同处理Rs/Q10/R10差异的主要因子分别为Shannon多样性指数/容重/土壤有机质,可以解释其97. 6%/78. 2%/92. 8%的变异.  相似文献   
994.
以长江上游重点生态脆弱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结合RS和GIS软件,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为评价指标,采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定量指标评估法,综合分析研究区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程度以及空间分异特...  相似文献   
995.
陈宁  辛存林  唐道斌  张亮  辛顺杰 《环境科学》2023,44(8):4655-466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过程,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提高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构建了GMMOP-PLUS-InVEST模型,通过多源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并预测了自然发展(ND)、经济发展(ED)、生态保护(EP)和综合发展(CD)情景下的2030年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草地面积减少了1 680.99×104 hm2,耕地、林地、水域、湿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01.19×104、 208.47×104、 91.54×104、 51.30×104、 157.40×104和971.09×104 hm2.(2)2000~2020年,土壤和地下碳储量减少,死亡有机物和地上碳储量增加,总碳储量减...  相似文献   
996.
降水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其变化会影响土壤呼吸.微生物是土壤呼吸的关键驱动因素,但是在不同降雨梯度下,针对脆弱生境地区,微生物化学计量与呼吸的关系还不明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位模拟降雨变化的实验(5个降水梯度),测定了土壤呼吸、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并计算微生物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SR)在增雨处理下土壤呼吸显著升高,而在减雨处理下显著降低.(2)降水变化影响了化学计量不平衡,其中活性资源库氮(N)与磷(P)之间的不平衡(N∶P不平衡)整体呈现出近“U”型趋势,活性资源库碳(C)与P之间的不平衡(C∶P不平衡)仅在2019年变化显著,变化趋势为:P50>P25>CK>D25>D50,表明C∶P不平衡对降雨变化更敏感.(3)随降雨量的增加土壤β-1,4-葡糖苷酶(BG)降低,氮降解酶活性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G)之和(NAG+LAP)在两年减雨处理期间显著下降;碱性磷酸酶(ALP)在增雨条件下活性显著增强,而在减雨条件下活性显著减弱;BG∶(NAG+LAP)和BG∶ALP均...  相似文献   
997.
生态系统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区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和ReRSM(Remote Sensing Model for Ecosystem Respiration)评估其2015年的固碳服务,并阐明其固碳服务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以C计)为31.36×104 t/a,平均固碳量为644.86 g/(m2·a),其时间动态总体呈单峰曲线分布,但受台风影响该曲线波动较大.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西北边缘地区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较低,与DEM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且绝大部分区域为碳汇区.厦门市分区统计显示,同安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和固碳量均最大,分别占厦门市总量的52.58%和57.10%,其与翔安区、集美区的固碳量之和占厦门市总量的88.27%,是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主体;湖里区固碳量最少,平均固碳量仅为14.25 g/(m2·a),几乎为碳中性.研究显示,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地膜覆盖和不同施氮处理对菜地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通量(Net CO2 Ecosystem Exchange,简称NEE)、生态系统呼吸通量(Ecosystem Respiration,简称ER)及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GPP)的影响,以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明/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了为期1 a(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无氮(CN0)、覆膜无氮(MN0)、常规低氮(CN1)、覆膜低氮(MN1)、常规中氮(CN2)、覆膜中氮(MN2)、常规高氮(CN3)、覆膜高氮(MN3).结果表明,辣椒季累积NEE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30.96和-29.83 t·hm-2,累积ER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CN1和MN1处理下的40.18和39.16 t·hm-2,累积GPP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70.60和68.61 t·hm-2;萝卜季累积NEE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22.25和-24.88 t·hm-2,累积ER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CN2和MN2处理下的17.00和19.43 t·hm-2,累积GPP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37.92和43.80 t·hm-2.在两个生长季中,覆膜及覆膜和施氮的交互作用只对辣椒季中ER有显著影响,对于NEE和GPP均无显著影响(p>0.05);施氮显著提高了菜地生态系统NEE和GPP而降低了辣椒季ER(p<0.05),并且这种增加或降低效应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强.本研究中菜地呈现碳汇并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碳汇逐渐增强,而覆膜对CO2固定无显著影响,表明常规高氮的农田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西南地区代表性的辣椒-萝卜轮作菜地的固碳潜力,对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价值—风险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分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威胁着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质量。为探究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本文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生态风险模型,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建设了四类生态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由于耕地和草地的转入增加最显著,增长面积为118 km2,增长率为46.36%。(2)研究区总体服务价值变化程度较小,生态系统服务以调节服务为主且草地提供价值最高。高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于临夏州西南部和卓尼县等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3)研究区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偏低,整体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其中低、较低生态风险区占总面积的76%以上。(4)四类生态分区均发生了较小的变化,表明生态分区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不同生态分区的空间分布连续性差,其中以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生态风险区(I)最为典型。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价值—风险)建设生态分区,可为协调区域人地关系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面向碳中和的中国低碳国土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 -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别中和33%和38%的人为碳排放。2060年林地、草地、耕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贡献者,占93%;与2030年比,在RCP 2.6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碳汇贡献分别下降10%和8%,而耕地上升18%;RCP 6.0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下降7%和2%,而耕地上升4%。但若按2051—2060年间两种情景下的最高年份(2055年)的碳汇计,则分别可以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据此,提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应以碳承载力为基础,聚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对土地利用转变进行严格管控,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