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09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646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热法制备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农业废弃物玉米叶和玉米秆为原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生物炭,通过批试验方法考察了接触时间、污染物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反应体系温度及溶液p H值等因素对2种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发现,准二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986~0.9999);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2个过程控制.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通过Freundlich方程来进行拟合(R~2=0.9898),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多分子层吸附过程;而玉米杆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825),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单分子层吸附过程.与玉米杆基生物炭相比,玉米叶基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拟合理论最大吸附量为玉米杆基生物炭的1.25倍.  相似文献   
62.
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中头孢噻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实验以改性生物炭(MB)为载体制备了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功能生物炭(Fe/MB).以头孢噻肟(CFX)为目标抗生素,研究了该材料对头孢噻肟的降解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50 min内头孢噻肟的去除率为92%(Fe/MB用量为0.4 g·L~(-1),溶液p H=5.0,头孢噻肟浓度为20 mg·L~(-1),振荡速率为200 r·min~(-1),柠檬酸浓度为1.47 mmol·L~(-1)).头孢噻肟的去除过程存在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和纳米零价铁还原降解的协同作用,数据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结合质谱分析了降解产物的结构并提出头孢噻肟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63.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ilica fume on stabilizing heavy metal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MSWI) fly ash. In addition to compressive strength measurements, hydrated pas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rmal-analyses (DTA/TG), and MAS NMR (27Al and 29Si)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silica fume additions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aching of toxic heavy metals. At the addition of 20% silica fume, leaching concentrations for Cu, Pb and Zn of the hydrated paste cured for 7 days decreased from 0.32 mg/L to 0.05 mg/L, 40.99 mg/L to 4.40 mg/L, and 6.96 mg/L to 0.21 mg/L compared with the MSWI fly ash. After curing for 135 days, Cd and Pb in the leachates were not detected, while Cu and Z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to 0.02 mg/L and 0.03 mg/L. The speciation of Pb and Cd by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 extractions showed that these metals converted into more stable state in hydrated pastes of MSWI fly ash in the presence of silica fume. Although exchangeable and weak-acid soluble fractions of Cu and Zn increased with hydration time, silica fume addition of 10%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detoxification for heavy metal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hazardous waste of China.  相似文献   
64.
陈侠  李瑞宁  陈丽芳  袁青彬  王利莎  刘迪 《环境化学》2011,30(10):1725-1730
运用Kondo模型,研究了在激发剂硫酸钠作用下盐石膏废渣的水化过程.盐石膏废渣的水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第3阶段受扩散作用控制;第2阶段受相边界反应控制.分别研究了激发剂溶液浓度和温度对相边界反应阶段水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60 mol.L-1范围内,增大激发剂溶液浓度可使水化速率常数k增大,在12℃≤...  相似文献   
65.
粉尘爆炸反应工程学简要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3年在波兰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粉尘爆炸学术会议上,邓煦帆曾在论文中提议建立粉尘爆炸反应工程学,并提出学科的目的意义、性质、主要组成部分和研究方法。本文拟将国内外有关本学科范围内的贡献,加以简要综述,以期能逐渐形成本学科的自身体系和特点。  相似文献   
66.
从实验和数值分析两方面研究了C6Hl2N 4+Mg+KClO4+SrSO4反应系统的振荡燃烧现象,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振荡燃烧是由化学动力学的非线性反馈引起的,即:反应系统中镁的三相与氧气的相互竞争反应造成系统的非线性化学振荡燃烧.氧化剂和可燃剂的比值,以及频率调节剂等吸热物质可调节气相镁的生成速率,能有效地控制药剂的振荡频率.选取适当的控制参数,可以使反应按照预定的、安全的过程进行,避免爆燃的产生.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化工、军事等领域的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大气中SO2的液相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联锡  卢红 《四川环境》1993,12(2):17-21
大气中SO2液相氧化是形成酸雨的重要途径,降雨中含有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它们可能催化或抑制液相氧化反应的进行。本文根据四川酸雨样品组成,进行了SO2在模拟雨水及实际雨水中的氧化实验,考查了V,Fe,Mn等离子对SO2氧化的催化作用,H2O2对SO2的氧化以及降水中有机物质甲醛对各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为了解酸雨的成固,研究酸雨控制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As one of the biodegradable polymers, the blend of poly(butylene succinate) and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is dealt with in this study. In our previous work,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PBS and PBT are immiscible not only from the changes of T g but also from logG–log G plot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blends could be improved by enhancing the miscibility. We tried to induce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between two polyesters with various time intervals to enhance the miscibility of the blends. The extent of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was examined by 1H-NMR. We utilized a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zer and a rotational rheomet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iscibility. We also verified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BS/PBT blends afte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by the composting method.  相似文献   
69.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布的PM2.5和O3小时质量浓度及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13年7月2日至10日北京典型PM2.5及O3重污染过程的质量浓度特征及在大气边界层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浓度演变.结果表明,北京夏季O3质量浓度先于PM2.5达到峰值,而天气型演变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过程为:1)重污染初始阶段,高压天气型利于前体物积累,PM2.5及O3质量浓度升高;2)在反气旋中部,由于各种污染物质量浓度较低,对大气紫外波段辐射的吸收较弱,导致该阶段紫外辐射强,因而加快了O3生成的光化学反应,O3质量浓度最先达到峰值;3)在反气旋后部,随PM2.5质量浓度增加,辐射变弱,因此O3质量浓度增加速度下降,而受高压后部影响,区域内PM2.5经东南风输送通道进入北京,导致北京PM2.5质量浓度相继达到峰值;4)在重污染清除阶段,在北方反气旋前部的冷锋清除作用下,PM2.5及O3质量浓度同时降低至谷值.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前车突然切入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利用MP150生理监测系统对22名被试进行虚拟驾驶试验。采集记录前车突然切入时被试的生理参数。研究驾驶人心率增长率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车速、应激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车速度为100 km/h时,随着前车切入距离从55.6 m减小到27.8 m,被试的平均心率增长率从16.21%增大到23.27%,HRV参数低频(LF)值也呈现下降趋势。前车切入距离一定,随着自车车速从60 km/h增加到120 km/h,被试的平均心率增长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从13.05%上升到21.85%。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前车切入距离和自车速度发生变化时驾驶人的生理负荷变化趋势一致,但自车速度因素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程度高于切入距离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