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技术,研究储油罐起防护作用的环氧煤沥青涂层逐渐被破坏后的阻抗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涂层上孔洞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10mHz频率处10^3Ω数量级的总阻抗值是判定环氧煤沥青涂层防护性能失效的量值。  相似文献   
292.
低合金钢实海腐蚀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交流阻抗,结合线性极化,研究低合金钢实海全浸初期电化学阻抗谱行为。结果表明,低合金钢实海腐蚀最初1周是腐蚀最剧烈阶段;低合金钢实海腐蚀分为2个阶段,浸泡的第1周为第1阶段,阻抗值迅速减小,采用等效电路Rs(Cdl,Rt)拟合;浸泡1周之后,阻抗值变化缓慢,且呈现波动趋势,采用等效电路Rs(Cf(Rf(Cdl,Rt)))拟合。  相似文献   
293.
以自制活性炭/聚四氟乙烯(PTFE)气体扩散电极在无隔膜体系发生H2O2进行电化学消毒的系统研究,探讨了膜电极中PTFE质量分数WPTFE对氧气电还原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膜电极中载铂量WPt和造孔剂含量WNH4HCO3、外部操作条件pH值、氧气流速、溶液含盐量和电流密度对杀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PTFE对H2O2的产率有明显的影响:产H2O2的峰电流先是随着WPTFE的增加而增大,然后减小.当WPTFE=50%时,峰电流最高.杀菌效果随着载铂量的提高而改善,WPt增加到4‰,杀菌效果和WPt=3‰时的杀菌效果基本相当.适量造孔剂的添加有效地改善了杀菌效果.杀菌效率随着pH值的下降迅速提高;该体系pH值适用范围较广:当原水细菌总数为106cfu.ml-1,pH=3—10,以载铂量WPt=3‰的气体扩散电极作为阴极进行电解,30 min后杀菌效率均能达到80%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氧气流速对H2O2的产生及杀菌效率的变化无太大影响.一方面,高的氧气流速增大了水的电阻,增加了杀菌能耗,提高了气体扩散电极体系杀菌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高的氧气流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处理时间,降低了设备投资.含盐量的增加使杀菌能耗减小,因此本电化学杀菌体系更加适合于高含盐量的水.杀菌效率随电流的升高而增加,但电流较大时,杀菌效率增加幅度较小.电流密度控制在6.6 mA.c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94.
主要研究了不同pH值对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的影响,重点考察了pH值在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能耗以及三氯甲烷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H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弱碱性条件下,电解垃圾渗滤液过程中氨氮及COD的降解速率、电流效率及能耗均要比在强酸、强碱条件下高,当pH为8.09时,经过6 h降解,氨氮的去除率达到100%,氨氮的降解速率为7 mg/(L.min),电流效率为45.23%,氨氮能耗为0.09kWh/g,COD的降解去除率达到50%,三氯甲烷产生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解6 h后三氯甲烷浓度从低于检测值升高至0.636 mg/L。  相似文献   
295.
伍波  李鹏  张波  王立章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8):2426-2432
以颗粒活性炭(AC)为载体,分别采用氧化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制备了炭载纳米MnO2、SnO2-Sb-Mn粒子电极,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电化学测试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电催化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nO2晶粒主要以α-MnO2与δ-MnO2晶型聚团存在于AC孔隙边缘,SnO2-Sb-Mn活性组分则以固溶体形式分布于AC表面及孔隙内,两类晶体平均粒径分别为11.47,13.70nm,金属氧化物镀层可增加循环伏安曲线测试过程的伏安电荷量,提高粒子电极电催化活性.填充床苯酚模拟废水电催化降解实验表明,MnO2/AC与SnO2-Sb-Mn/AC填充床电极反应器出水苯酚及COD去除率均高于AC填充床,电流效率增大而能耗降低.在电流密度12.0mA/cm2和反应时间140min条件下,SnO2-Sb-Mn/AC粒子电极的苯酚及COD去除率分别为94.7%和90.4%,电流效率达62.7%,能耗为20.3kWh/kgCOD.  相似文献   
296.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s are a promising portable power-generating dev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odic catalysts is essential for such a fuel cell. In this work Pt-Bi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micro-fabricated gold wire array substrate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ethod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in fuel cell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element components of the Pt-Bi/Au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three Pt-Bi/Au nanoparticle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Pt/Bi ratios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were evaluated. It was found that Pt4Bi96/Au had a much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Pt11Bi89/Au and Pt13Bi87/Au, and Pt4Bi96/Au exhibited a current density of 2.7 mA·cm-2, which was 27-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Pt/Au.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Pt-Bi/Au electrode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Bi content, suggesting that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achieve an efficient formic acid oxidation on the low Pt-loading. Therefore, the Pt-Bi/Au electrode offers a promising catalyst with a high activity for direct oxidation of formic acid in fuel cells.  相似文献   
297.
腈纶废水是典型的难降解、高氨氮废水。为评价电化学氧化法对腈纶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际运行效果,通过建立腈纶废水处理中试装置,考察了其对经AO生物处理后腈纶废水中COD、氨氮、总氮、BOD5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其运行能耗。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中试装置对经生物处理后腈纶废水中COD去除率为39.2%。稳定运行后,该装置对废水中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0%与75.1%。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氨氮浓度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电化学氧化处理不能显著提高腈纶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98.
电化学氧化与厌氧技术联用处理垃圾渗沥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电化学氧化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结合技术,提出了处理香港垃圾渗沥水的二步法工艺.对含COD和NH3-N分别为4750mg/L和1310mg/L的垃圾渗沥水,首先进行UASB预处理(消化温度37℃,COD负荷0.78g/(L·d),HRT为6.1d),获得了66%的COD去除率;UASB的出水被引入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行深度处理.在外加Cl 2000mg/L,电流密度为32.3mA/cm2的条件下,经6h的电解间接氧化,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和100%,出水的COD为209mg/L,并且不含NH3-N,此过程的COD电能消耗<55kW·h/kg.本文讨论了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电极反应原理,各实验参数对COD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以及电能消耗与运行成本评估等.  相似文献   
299.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及其在环境中农药残留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流动注射免疫分析、顺序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方法及其流动注射脂质体、荧光、化学发光、电化学等检测技术分析环境中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300.
目的 评价铝合金基环氧型防腐涂层在深海环境的腐蚀防护性能,为铝合金结构在深海环境下的腐蚀防护提供支撑。方法 采用近底悬浮式深海环境试验装置和深海高压模拟试验系统,分别开展环氧型防腐涂层体系实海试验与室内模拟深海试验,研究铝合金基环氧型防腐涂层在深海环境下的防护性能与电化学行为。结果 某海域实海结果显示,经历0.5 a的1 000 m深海试验后,环氧防腐涂层对铝合金基体的防护状态良好,涂层附着力强度仍旧保持在9 MPa以上。室内模拟深海试验结果显示,在5~20 d的试验周期内,试验初期涂层电阻均在1010?·cm2以上,涂层电容则在10?10 F/cm2数量级。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涂层电阻减小,电容增加。其中3 000 m模拟深海环境下,涂层电阻从初始的3.995×1010?·cm2锐减至3.264×107?·cm2,下降了3个数量级,涂层电容则从初始的8.818×10?10 F/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