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石灰石-石膏湿法吸收系统高效运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在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控制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石灰石-石膏法FGD工艺的良好运行,重点从吸收设备结构和操作上分析了影响该法运行的因素,并阐述了保证吸收操作效果的措施,特别是针对腐蚀和结垢堵塞问题提出了解决的观点。  相似文献   
82.
为解决管道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的破损、杂质增多及因介质腐蚀和冲蚀产生不规则障碍物等一系列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1种驱动性能好、可靠性强的多体分布式自适应管道封堵修复机器人.通过建立机器人越障模型,研究驱动轮和支撑轮运行时的越障方程;在ADAMS软件中建立驱动单元模型,对其运行速度、驱动力、越障高度进行仿真分析;建立...  相似文献   
83.
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河流中抗生素和ARGs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模拟河道系统,以阿奇霉素(AZM)、磺胺甲唑(SMZ)、环丙沙星(CIP)和四环素(TCY)这4种抗生素和抗性基因(ARGs):磺胺类(sul1sul2)、四环素类(tetXtetM)、喹诺酮类(qnrSqnrD)、大环内酯类(ermB)和16S rDNA为目标物,研究2种挺水植物和铜绿微囊藻组合(菖蒲+灯芯草、藻+灯芯草、藻+菖蒲和藻+菖蒲+灯芯草)的人工生态系统不同介质(水相、泥相和植物)中抗生素的变化特性、对常规污染物(COD、NH4+-N、TP和TN)的去除效果以及在水相和泥相中ARGs的分布和去除效果.并通过物料衡算计算目标物的实际去除率,以及分析水相和泥相中ARGs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COD、NH4+-N、TP和TN去除率范围分别为60.2%~74.8%、63.4%~77.4%、64.0%~73.2%和46.8%~54.8%;对水相中抗生素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藻+菖蒲+灯芯草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4种抗生素去除率最好;对泥相中抗生素去除率依次为TCY > CIP > AZM > SMZ,其中藻+菖蒲+灯芯草组合对TCY去除率达到53.5%;对抗生素的实际总去除率大小依次为藻+菖蒲+灯芯草 > 藻+灯芯草 > 藻+菖蒲 > 菖蒲+灯芯草.4类ARGs去除效果较明显,水相中的去除率要高于泥相;ARGs与常规污染物以及抗生素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其中水相中tetX与环境因子、泥相中AZM与之对应ARGs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ARGs既可以在对应抗生素压力下选择,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环境压力下选择,抗生素含量并不是直接影响ARGs的传播.本研究表明挺水植物和铜绿微囊藻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作为净化水质和改善城市河流中抗生素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4.
针对在役老龄管线更换管段、在现有管线上添加装置、修复水下管段等进行修复时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下一步需要完善的途径.介绍了封堵工艺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操作过程,采用封堵工艺能够实施老龄管线更新,从而确保老龄管线经济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85.
CFD方法对突发性化学事故中危险物质泄漏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主要用于预测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发生泄漏事故后浓度扩散范围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计算流体力学相关软件的数学模型及特点和边界条件的设置。针对液氨发生泄漏后氨气在一定大气环境条件下扩散的过程和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设置了边界条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氨气在水平方向风速环境下在三维空间内浓度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氨气扩散后爆炸浓度下限范围,探讨了如何设置警戒区的方法。最后分析了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于确定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后浓度范围的前景与不足。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大气中低分子量酮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进行了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灵敏的特点 ,适合于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砷(As)在挺水植物中的富集和植物的逆境适应特征,以香蒲(Typha angustifolius L.)为例,通过水培模拟实验,研究As(浓度为0、0.5、2.0、5.0、10.0 mg/L)胁迫下不同物候期(生长期、花果期、枯黄期)香蒲叶组织和亚细胞水平As的分布特征及对活性氧代谢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香蒲叶组织As含量随As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香蒲的生长(生长期、花果期、枯黄期),叶组织中As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As含量在生长期最高,表明生长期的香蒲对As的富集积累能力最强。在As胁迫下,随着香蒲的生长,叶细胞壁和细胞液中As的分布比例之和为63.5%~84.5%,表明细胞壁和细胞液组分是香蒲储存As的主要部位。As对不同物候期香蒲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与As浓度呈正相关,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产生低促高抑的作用,在不同物候期,POD与CAT存在互补关系,表明香蒲通过限制As细胞壁的固持和细胞液的区隔化来降低As的毒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随香蒲生长和As浓度增加均显著增加,表明抗氧化酶相互协作是香蒲应对As胁迫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8.
针对油田油水井暂堵防漏作业的需要,进行了暂堵剂HD的水溶性、分散性、粒径选择的室内实验,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暂堵效果及岩心动态模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暂堵剂对0.45~3.04μm2的岩心的暂堵率大于98%,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5%;温度升高时暂堵剂HD的暂堵率下降,温度升高至120℃时,暂堵率仍达到85%。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在高温下柔性有机堵料的热解特性及热解烟气成分,采用元素分析和热重(TG)分析测试方法,对2种柔性有机堵料的组成及热解性质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烟箱和烟气分析仪模拟火灾中常见的热辐射环境,研究模拟火灾环境中2种柔性有机堵料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情况及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柔性有机堵料均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模拟火灾的热辐射环境中,2种柔性有机堵料均释放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且大部分气体在受热辐射后10~75 min时间范围内释放,并主要集中在30~50 min时间范围内;2种柔性有机堵料样品所释放的气体组分种类大致相同但各组分含量有着较大的差异,可能与2种柔性有机堵料成分组成种类相似,但各组分含量比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