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1631篇
安全科学   238篇
废物处理   141篇
环保管理   433篇
综合类   3236篇
基础理论   416篇
污染及防治   273篇
评价与监测   285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中国燃煤汞排放清单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69,自引:15,他引:54  
建立中国分省燃煤汞排放清单,对于研究汞的大气化学转化、迁移和沉降,制定中国汞污染控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经济部门、燃料类型、燃烧方式和污染控制技术将排放源划分为65种不同类型,根据各类型的煤炭消费量、燃料汞含量和汞排放因子计算汞排放量,最终建立了分省燃煤汞排放清单.用2组原煤汞含量数据资料计算的2000年中国燃煤大气汞排放量分别为161.6 t和219.5 t,其中绝大部分汞排放来自工业、电力和生活消费,分别占46%、35%和14%.Hg0、Hg2+和Hgp在中国燃煤大气汞排放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61%和23%.中国燃煤汞排放在各地区间有较大差异,排放量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山西、河北、辽宁和江苏,均超过10t/a.  相似文献   
912.
机动车VOCs排放特征和排放因子的隧道测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为了得到真实道路交通状态下的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选取广州珠江隧道,进行了机动车VOCs排放特征和排放因子的隧道实验.实验得到隧道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为(0.52±0.07)g·km-1·辆-1,其中轻型车排放因子为(0.32±0.14)g·km-1·辆-1,重型车排放因子为(0.26±0.33)g·km-1·辆-1,摩托车排放因子为(1.16±0.26)g·km-1·辆-1.机动车排放的VOCs中烷烃占39.7%,烯烃和炔烃占35.3%,芳香烃占25.0%.排放物质居前三位的排放因子分别为乙烯(52.9±7.4)mg·km-1·辆-1、异戊烷(41.5±7.0)mg·km-1·辆-1和甲苯(31.7±5.5)mg·km-1·辆-1.隧道实验得到的排放因子与机动车台架实验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13.
选用典型疏松型纳滤膜NF270对离子强度为1.5~24 mmol·L-1的3种无机盐(MgCl2、CaCl2、NaCl)的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MgCl2/CaCl2+NaCl)及某地下水进行纳滤实验,解析该膜在不同离子环境中的阳离子截留特性,并考察Ca2+/Mg2+在膜表面的吸附及对膜表面电荷的屏蔽作用对静电效应和盐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F270膜表面负电荷密度较高,对Ca2+和Mg2+都具有较强的吸附效应.NF270过滤相同离子强度的3种单一盐溶液时(特别是离子强度为1.5~6 mmol·L-1),道南效应较为显著,限定性离子Cl-发挥了重要作用,截留率关系为NaCl >MgCl2≈CaCl2.混合盐溶液中,Ca2+/Mg2+显著降低了膜表面电势的绝对值,在道南效应、空间位阻效应和介电效应的综合作用下,Ca2+/Mg2+在反离子竞争中占据优势,截留率关系为Ca2+/Mg2+>Na+.地下水中同样存在反离子竞争效应,且由于SO42-的存在,提高了各反离子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914.
我国植物VOCs排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992~2000年,使用流动式、封闭式采样法,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了我国4 种气候类型(温带-寒温带,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亚热带),7 个地区(黑龙江,北京,福建,广东,四川,湖南,云南),共 58 种当地优势树种、庄稼和草地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排放速率.使用G93 算法,换算出相应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标准排放因子,并划分了这些排放因子的等级.同种树种在不同的气候带和季节的排放有明显的差异,通常,VOCs 排放速率南方高于北方,夏季高于冬季;阔叶树主要排放异戊二烯,针叶树主要排放单萜烯,但是我国南方相当数量的阔叶林的排放特征不符合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915.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in the intact and reclaimed sites of a woodless mesooligotrophic dwarf shrub–cotton grass–sphagnum bog was studied in field experiments. The average values of gross respiration in the ecosystem over the warm period (including respiration of plant cover, CO2emission from peat, and CO2flow from the litter) were 3.17 and 6.11 g CO2/m2per day in the natural and drained sit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16.
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燃料消耗的排放因子法,按照经济部门(电力、工业、生活消费及其他)、燃料类型(原煤、洗煤、焦炭、型煤)、燃烧方式(层燃炉、煤粉炉、流化床锅炉等)和除尘脱硫设施(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等将燃煤排放源进行分类,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不同排放源类型的煤炭消耗量及平均锑含量,建立了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燃煤导致的大气锑排放总量约为530.86t,排放量超过30t的省份依次为贵州(49.28t)、湖南(45.96t)、河北(37.36t)、山东(35.12t)、安徽(30.92t),表明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大部分排放来自工业和电力部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7.2%和39.9%.  相似文献   
917.
通过对全国、江苏省以及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进行调查、总结和对比分析,指出江苏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强省,每年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接近全国的1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排放量所占比例大于10%,且出现了先降低、再增加、又降低到零的现象,最高时达到16.6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跟工业危险废物的管理有关.同时指出了目前江苏省乃至南京市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18.
介绍了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nonflame combustion technology usingthermal cyclic carrier of molten salt,简称NFCT).利用沉淀法制备了Fe2O3粉末,并通过机械法加工成氧载体.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Fe2O3粉末为单一的α-Fe2O3相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表征了氧载体得失晶格氧的过程,随循环次数的增多,氧载体被CH4还原的速率会有所增加,氧载体在CH4和空气气氛中得失晶格氧是可逆过程,反应后,氧载体内部形成了蜂窝状结构.氧载体的转化度最大为82%,占氧载体总质量18%的晶格氧可以用来氧化CH4.在熔融盐反应器中用CH4作为燃料和所制备的氧载体进行了燃料燃烧和氧载体复原的实验研究在燃料燃烧反应的开始阶段,CH4大部分被氧化成了CO2,CO2的体积分数最高可以达到85%,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氧载体的氧化能力下降,不完全氧化产物CO和未反应的CH4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3000s时,CO2的体积分数只有50%在氧载体恢复晶格氧的过程中,在1500s以前,空气中的O2都被氧载体所吸收,1500s以后,该过程排出气体中的O2体积分数开始上升,至2000s气体成分与空气的成分相同.在实验中没有检测出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919.
开放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估技术与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放源排放的颗粒物已经成为城市环境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介绍了其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估技术,采用开放源的动力学经验公式测算S市粉煤灰场、原煤堆场、土堆、沙石料堆4类开放源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起动风速及扩散距离,并利用箱模型(A值)和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法,CMB)模型测算开放源的区域年均起尘量及其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贡献值.结果表明:开放源排放的颗粒物易升腾而且影响面积很大;S市区开放源类排放的小于100 μm的颗粒物约22.2×104 t/a,小于10 μm的颗粒物约15.8×104 t/a;开放源对环境空气中TSP的贡献值约370 μg/m3,质量浓度分担率达60%,对PM10的贡献值约263 μg/m3,分担率达64%.   相似文献   
920.
上海市能耗与GDP大气污染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考察上海市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上海市能源消费只与经济增长、废气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长期均衡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另外,对1978~2003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提出实现上海市经济-能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