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11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90篇
环保管理   660篇
综合类   1125篇
基础理论   249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395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能源作物甜高粱对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在不同镉污染条件下甜高粱对镉的吸收和积累规律,并采用先进固态发酵(ASSF)技术对甜高粱进行能源化利用,阐明能源植物甜高粱对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甜高粱对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耐性,在不同浓度的镉处理条件下,均可以完成正常生育期(167 d),但当土壤镉含量达到33 mg·kg~(-1)时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甜高粱植株内,根部的镉浓度最高,呈现根茎叶籽粒的分布特点,单株镉的积累量最高可达到0.84 mg(土壤镉含量为18 mg·kg~(-1)).甜高粱对镉的吸收与土壤中的镉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随着土壤中镉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是镉处理对甜高粱茎秆的糖和水分含量,以及发酵过程中糖利用率和乙醇转化率均没有影响.因此,在镉污染农田上种植甜高粱,可以确保生产的产品不进入食物链而进入能源产业链,既可以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材料,产生经济效益,又可以吸收土壤中镉,实现对镉污染农田的边生产边修复.  相似文献   
12.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胡敏素/胡敏素-Cu~(2+)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官能团组成进行了分析;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对吸附态Cu~(2+)的局域配位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吸附过程需要能量,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缔合反应;吸附Cu~(2+)之后,胡敏素表面产生了团聚现象,表面羧基、羟基、吡啶氮和N—O基团参与了Cu~(2+)的吸附作用,同时吸附态Cu~(2+)是以内层配位形式与胡敏素表面的O/N和C原子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饲料粮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饲料粮消耗量大且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影响因素,准确判断我国饲料粮的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对农业相关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详细分析各省区不同畜牧产品粮食转化系数的基础上,对区域饲料粮的产消平衡状态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来我国饲料粮消费量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21 730万t增长到2015年的30 549万t,15 a间增长了8 819万t。2)2015年生猪饲料粮消耗量最大,比例达到了44.4%,占据了我国饲料消耗总量的半壁江山。其次为禽蛋与禽肉消耗,消费占比分别为15.8%与12.7%;牛肉、羊肉、牛奶与水产品的饲料粮消费量比例均在5%~9%之间。3)2015年全国饲料粮总计短缺4 276万t,区域上呈现“北余南缺”的格局,东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饲料粮供应区域。从粮食转换系数与饲养结构来看,“北粮南运”现象是粮食资源的合理配置。论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转变消费结构,增加牛肉与牛奶的消费量;2)推动“以粮为纲”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3)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从全球视角保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The provision of energy for households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domestic sector. There is significant scope for energy savings and thus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is sector.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bridge between thermal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the occupancy stage of the dwelling life cycle, approaching both methods as being on a common system Environment–Dwelling–Inhabita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ocal level in the thermal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either a dwelling or an inhabitant's behaviour is demonstr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earcher can choose between natural experiment, computer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to analyze the system. Such a choice is discussed for two particular methods of thermal analysis. Thermal Nomograms are the result of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the Energy Score Sheet is the result of a computer experiment in energy rating. Despite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thermal analysis, these methods can also be utilized fo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t the local level. The discussion centres on Australian condition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resides in a relatively benign climate wherein behavioural alterations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energy saving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mphasise benefits apart from energy minimisation to promote the use of energy efficient hous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一氧化碳的测定条件和CO氧化过程中氧化剂的选择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ReAO_4-Ⅱ为氧化CO的活性催化剂,转化率可达100%(在300℃以上),本法简便,可用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和催化剂对CO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能源的现状,其中主要包括能源储量和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低下;煤炭储量可观,但品质不高;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短缺。尤其是清洁能源短缺,清洁能源危机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如此的能源现状已造成大气环境煤烟型严重污染。我国从石油输出国已变成石油进口国,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实施的“能源自给政策”急需调整。采用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确保经济在持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大气环境免遭污染,即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7.
风能资源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风能资源、利用风力发电在我国虽然只有数十年,但其发展却很快,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风能资源评估作为风电资源开发的前提,是风力机选址的关键。介绍了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利用SQL Server为数据库开发而成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经实践证明,本系统缩短了风能资源评价周期,提高了数据处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讨论金属结合能何以具有表面化学位移的原因开始,从金属团簇的一般性质出发,论证了金属结合能自尺寸大于1nm的团簇到金属微粒再到块体金属具有连续过渡性;金属结合能与粒径R呈正相关;与1/R具线性负相关关系,认为金微粒或团簇具有1.1eV以上的结合能负位移是可能的。并指出李九玲等同志在“评<含金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能存在负价金>”一文中引用的某些衬底材料上的金团簇呈现结合能正位移的数据是由于这些金困簇已与其衬底材料发生了键合作用造成的,它们不能作为否定金属结合能位移与粒径呈正相关的依据。同时,笔者从“化学结合金”在氰化过程中并未被氧化成正离子金判断,它不应是负价金。并由同质并能位移与粒径可具负相关关系推论,“化学结合金”应是合企硫化物矿物中可存在的少量微粒碲金矿、碲金银矿等中的正离子金。笔者强调在讨论企的价态问题时应采用Allred-Rochow电负性数据而非常用的Pauling电负性数据,并再次指出含金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能有负价金存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云南省1985~2003年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以及人均GDP统计数据,分析人均GDP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相关性较好的能耗指标(煤炭消耗量、石油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电力消耗量)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云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类似于EKC的倒U型曲线,且曲线尚未到达转折点,能源消耗量随着经济增长将持续增长。有必要采取有利措施倡导“循环经济”、“绿色GDP”等使曲线走势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石英表面配合物和溶解动力学机理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石英的反应性主要受负电性表面物种的控制,从而导致电解质、离子强度、pH等因素对石英溶解的催化效应.溶解达率的提高与反应活化能的降低成活化熵的增大有关。最后,介绍了在过渡态理论和表面反应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石英溶解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