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2篇
  免费   1507篇
  国内免费   2436篇
安全科学   2657篇
废物处理   173篇
环保管理   2772篇
综合类   7810篇
基础理论   1653篇
环境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565篇
评价与监测   916篇
社会与环境   880篇
灾害及防治   56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761篇
  2016年   785篇
  2015年   857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1124篇
  2012年   1144篇
  2011年   1144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865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740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绘制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程序图,根据程序图,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包括分析计算化学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和风险等级划分4个步骤。  相似文献   
992.
概括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思路。归纳总结了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并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例,对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当前,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监理管理体系尚不完备。对西藏自治区而言,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在许多行业领域尚属空白,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本文通过介绍国内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及各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经验。结合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特征,借鉴青藏铁路环境监理试点工程取得的宝贵经验,对西藏自治区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照,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西藏自治区的环境监理模式,逐步使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化,并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将HAZOP与LOPA结合分析的具体事例,阐述了单一的HAZOP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同时介绍了将HAZOP与LOPA结合进行HAZOPLOPA分析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5.
伊犁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伊犁河流域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和盐碱土Cu、Zn、Pb、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模型,并计算其理论基线值.采用基线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环境背景值评价法和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法对流域土壤进行对比污染评价.结果表明:①基线因子污染评价显示流域内4种典型土壤类型以As的污染最为突出,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分别有7.14%、9.76%、7.50%的样点达重度污染;其次为Pb,栗钙土有7.32%的样点达重度污染,且As和Pb的变异度最大,表明人为扰动大.②环境背景值评价显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As,其次为Cu、Zn、Pb;③土壤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显示,Cu、Zn、Pb在4种土类中均优于二级洁净度,Hg为一级洁净度,As在灰钙土中为中度污染,黑钙土、栗钙土、盐碱土为二级或优于二级.比较3种评价体系,基线因子污染评价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特性及土壤发育过程,且可将污染评价定位到样点;而背景值污染评价因建立于区域背景值,忽视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自然迁移、淀积过程;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则以土壤环境安全度为主要评价目的.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物理过程的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法圣  程品  张博 《环境科学》2014,35(4):1285-1289
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一般都是从地下水的脆弱性研究出发,并未过多地考虑特征污染物对污染后果的影响.脆弱性是环境对污染物的自然敏感性,而地下水污染评价中更应当体现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分布特性.为了完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某尾矿区为例提出了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污染发生之前,根据经济社会的敏感性条件和污染物将来可能的分布范围,事先划分各个污染风险等级在含水层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然后据此反推各个风险等级所对应的污染物源强,以此作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通过对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来评价尾矿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可以给出污染物浓度和风险水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对于单个点状的污染场地来说,具有详尽的风险表征方式,优于以往基于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场地优化选址和为场地建设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97.
开展短期内高浓度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健康经济损失研究,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选择2013年1月发生的北京市雾霾重污染事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对10~15日高浓度PM2.5暴露的急性健康损害风险,并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较高,约造成早逝201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1 056例,心血管疾病住院545例,儿科门诊7 094例,内科门诊16 881例,急性支气管炎10 132例,哮喘7 643例.相关健康经济损失高达4.89亿元(95%CI:2.04~7.49),其中早逝与急性支气管炎、哮喘三者占总损失的90%以上.建议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终点的健康风险进行健康预警并开展及早医学干预,以降低类似空气重污染事件给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相似文献   
998.
广州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广州市4个不同来源的城市污水处理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考察了污泥样品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和生物可利用性,并分别利用风险评价指数(RAC)和固废重金属毒性浸出方法评价了污泥中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和浸出毒性风险.结果表明,污泥样品中Cu、Cr、Pb和Zn含量较高,不同来源污水处理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差别较大.污泥样品中重金属绝大部分以非稳定态存在,酸性污泥中可迁移的酸溶态重金属比例较高.由单一萃取结果,1 mol·L-1NaOAc溶液(pH 5.0)和0.02 mol·L-1EDTA+0.5 mol·L-1NH4OAc溶液(pH 4.6)分别对酸性和碱性污泥中生物可利用态重金属具有较好的萃取能力.污泥酸性越强,其中生物可利用态重金属比例越大.污泥中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使其处于高生态危害风险程度;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使酸性污泥大多处于极高危害风险程度,而使碱性污泥大多处于中等危害风险水平.除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外,污泥样品中重金属具有高的浸出毒性风险,萃取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后,污泥仍具有高浸出毒性风险,但由于浸出毒性风险降低使部分污泥可进行填埋处置.  相似文献   
999.
深圳市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章迪  曹善平  孙建林  曾辉 《环境科学》2014,35(2):711-718
以深圳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为目标物,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88个,调查样品中PAHs的赋存状态,以此为基础,分析土壤PAHs污染水平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初步评估深圳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28种PAHs(Σ28PAHs)、16种美国环保署优控PAHs(Σ16PAHs)和7种致癌PAHs(Σ7CarPAH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7 939 ng·g-1、2~6 745 ng·g-1和未检出~3 786 ng·g-1.8种土地利用类型中Σ16PAHs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绿地、果园和林地.来源分析表明,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样品Σ16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75.1%和68.2%.研究还发现高分子量PAHs浓度和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深圳市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与大气间汞交换的规律,应用动力学通量箱与Lumex RA 915+测汞仪联用技术,选择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于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针阔混交林土/气界面释汞通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连续监测,并考察了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地土壤年平均释汞通量值为(16.82±6.70)ng·(m2·h)-1,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自然背景区;受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变化规律影响,缙云山地区林地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暖季林地土壤释汞通量[(22.23±13.19)ng·(m2·h)-1]明显高于冷季[(6.01±4.05)ng·(m2·h)-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释汞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和1 d中光照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土温、气温和相对湿度与土壤释汞通量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可能是光照强度与土壤释汞通量相关关系的表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