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6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11篇
安全科学   1097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852篇
综合类   1822篇
基础理论   64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288篇
社会与环境   343篇
灾害及防治   2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12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庞阔  李敏  刘璐  杨珺斓  赵洪军 《环境科学》2022,43(8):4008-4017
沉积物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严重威胁着水环境安全.黄河流域沿程分布着众多工业城市,且流域水土流失量大,泥沙携带重金属进入河流导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研究黄河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收集2000~2020年发表的关于黄河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铅、镉、铬、砷、锌、铜、镍和汞)含量的数据,首先基于描述性统计及地统计法分析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地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风险及毒性单位概率的评价,最后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污染源个数及贡献率.结果发现,黄河流域沉积物中ω(Pb)、ω(As)、ω(Zn)、ω(Ni)、ω(Cu)、ω(Hg)、ω(Cr)和ω(Cd)的均值分别为26.92、11.78、87.17、31.13、24.96、0.07、73.36和0.58 mg·kg-1,分别超过黄河流域各省土壤背景值均值1.27、1.08、1.26、1.05、1.09、2.32、1.14和5.95倍,其中Cd超标倍数最大,应当引起重视;Igeo:Cd>Hg>Cr>Cu>Pb>Zn>As>Ni,Cd和Hg存在中度-严重污染;数据表明黄河流域上、中和下游沉积物重度生态风险占比分别为18.6%、15.7%和7.1%,呈递减趋势;黄河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处于低毒性状态;溯源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的4个来源分别是矿业源(42.2%)、自然活动(38.3%)、农业活动(11.6%)和电镀废水(7.9%).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制定相关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2.
水华对沉积物中氮的转化和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琳  杨佳怡 《环境科学》2019,40(9):4018-4022
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已经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了解水华对湖泊氮素的转化和去除的影响,对于削减湖泊氮负荷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水华对沉积物中氮转化和氮转化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水华影响湖泊中氮转化和去除的途径.结果表明,与厌氧氨氧化相比,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沉积物氮削减的主要途径,对沉积物中总溶解性氮去除率的解释度为42. 3%.水华可以直接造成沉积物中TDN和TOC量的增加,提高厌氧氨氧化菌、nir S和nir K的基因丰度,并且间接提高沉积物中氨氮和硝酸盐的浓度,通过增强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加速沉积物中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963.
Urbanisation produces numerous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it replaces. The impacts include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changes to both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stormwater runoff, and result in changes to hydrological systems. This review integrates research in relatively diverse areas to examine how the impacts of urban imperviousness on hydrological systems can be quantified and modelled. It examines the nature of reported impacts of urbanisation on hydrological systems over four decade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imperviousness within catchments, and some inconsistencies in studies of the impacts of urbanis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imperviousness within urban areas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urbanis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requires detailed characterisation of urban areas. As a result most mapping of urban areas uses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nd this review examines a range of techniques using medium and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including spectral unmixing. The third section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scientists and hyd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model and quantify water flows in urban areas, the nature of hydrological models and methods for their calibration. The final section examines addition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impact of impervious surfaces and some uncertainties that exist in curren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964.
The Gallocanta Basin represents an environment high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60 years, the Laguna de Gallocanta, an ephemeral lake situated in the closed Gallocanta basin, experienced a sequence of wet and dry phases. The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wetlands are one of only a few bird sanctuaries left in NE-Spain for grey cranes on their annual migration from Scandinavia to northern Africa.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basin hydrology is therefore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th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the bird sanctuary. Changes in lake level are only weakly linked to annual rainfall, with reaction times between hours and months after rainfall. Both the total amount of rainfall over the reaction period, as well as individual extreme events, affect lake level.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requencies of daily, event, monthly and bi-monthly rainfall over the past 60 years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revealed a clear link between increased frequencies of high magnitude rainfall and phases of water filling in the Laguna de Gallocanta.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bsolute amount of rainfall appears to have been more important for lake level, while more recently the frequency of high magnitude rainfall has emerged as the dominant variable.  相似文献   
965.
何娟  徐明德 《四川环境》2011,30(1):56-60
研究过程中摒弃了以往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中常有的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的传统模式,改用栅格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切实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非均衡性和连续性,使研究结果打破行政区界限从而具有"空间性";并基于栅格单元首次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分解-合成"新方法,使得原本数据信息有限的模糊矩阵扩展成包含大量网格信息的巨型空间矩阵,较好的解决了图层属性单一化与模糊隶属最大原则之间的矛盾。文章从"模糊隶属度"层面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66.
结合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不同学者的研究,遵循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建立了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对宝鸡市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简要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宝鸡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十分成功,但在集中力量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宝鸡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不合理现象。建议宝鸡市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7.
成都龙泉山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描述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下的生态适宜性,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机理的差异使评价结果有着很大的区别,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彼此的不足,本文将研究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禁止开发区、严格限建区、一般限建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5个分区,各区的面积分别为259.70km^2、793.89km2、1220.35km2、739.68km2和490.42km2。以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往往单一地考虑水平或者垂直生态过程,本文构建的这种综合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评价方法为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968.
汽车零部件耐腐蚀测试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汉生 《环境技术》2011,(6):34-38,11
本文介绍了汽车零部件的四种耐腐蚀试验,它们的用途、主要特点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对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现状调查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可知当前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控制住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火灾发生,对其进行适当的安全水平评价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针对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安全问题,根据资料确定影响家庭作坊的安全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安全指标进行分层次处理并建立了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由各安全指标相对重要度的比较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再通过模糊评价将各指标权重与安全评价关联,并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提出了安全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模糊中值法把安全评价结果数量化并得出所处的安全等级。本文还通过对某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安全水平评价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0.
针对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直观定量地研究了大亚湾、岭澳、田湾、秦山等各核电厂单位装机容量(MW)三废年度实际排放值或产生量,揭示了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评价指标数据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识别出了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评价指标数据的主要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各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状况,主成分分析得分以秦山核电站第一期核电厂最高,其他依次为田湾核电厂、秦山核电站第二期核电厂、岭澳核电厂、大亚湾核电厂,秦山核电站第三期核电厂最低,即秦山核电站第三期核电厂在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最优,大亚湾核电厂次之。辅助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作出快速分析与决策,以提高检测能力和监管能力,具有很好地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