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447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雪松 《交通环保》2000,21(1):38-41
国际海事组织目前正在对《MARPOL73/78公约》附则Ⅱ-控制散装液体有毒物质污染规则作重大修改,内容包手胡毒液体物质和化学品,这很可能对主管机关、船公司和化工界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河流河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含量,研究了该地区河水腐殖酸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探讨了河水腐殖酸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所研究河流河水腐殖酸含量在0.9—14.4mg/L范围内,中值为4.16mg/L,并有北高南低的一般趋势。黑龙江上游及松花江北部支流的河水腐殖酸含量在8.5mg/L以上,滦河以北其它地区在3.9—6.4mg/L范围内,黄河以南区域则在0.9—3.3mg/L之间,所研究地区河水中的腐殖酸为混合起源的,它既来自河流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的释放,又来自流域表土中腐殖酸的淋溶。  相似文献   
13.
胞外聚合物、Ca2+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从活性污泥中提取了胞外聚合物(EPS),考察了EPS、Ca2 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7.5, EPS≥70mg/L,[Ca2 ]≥300mg/L时,有利于生物絮体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pH值、EPS和[Ca2 ]对生物絮体形成综合影响的回归方程: h浊度= -901.70 97.35pH 1.96[Ca2 ] 9.08EPS-0.11pH[Ca2 ]-0.91pHEPS-0.02[Ca2 ]EPS 0.0021pH[Ca2 ]EPS.回归分析表明,pH值对生物絮体形成影响最显著,其次是EPS和Ca2 .  相似文献   
14.
胞外聚合物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上海市城市内河水的试验,研究了反应器混合液中和2种疏水性不同的膜上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量、组成、污泥特性及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液污泥中的溶解性EPS和固着性EPS比膜上污泥多,不同污泥的固着性EPS组分中蛋白质(EPSP)/多糖(EPSC)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混合液污泥〈亲水膜污泥〈疏水膜污泥.疏水膜污泥中溶解性EPS比亲水膜多,溶解性EPS和固着性EPS量及组分均有很大差异.混合液污泥的EPS流动性大,疏水性膜上污泥EPS的流动性较大.溶解性EPS对污泥特性及膜过滤性能影响较大.SMBR中亲、疏水性膜片上黏附的污泥的相对疏水性分别为53%、59%.比较2种膜片通量的变化发现,疏水性膜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5.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环境中能够检出的有毒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多,基于制定环境标准来控制有毒污染物的传统方法正在受到挑战,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加强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认识区域具有潜在风险的有毒污染物环境暴露与环境效应的关系,探讨风险评价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已显得尤为紧迫.综述和讨论了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深入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中有毒污染物的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饮用水中含有痕量有机有毒污染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在水质标准管理范围.应用安捷伦公司解卷积报告软件(DRS)提供的保留时间锁定(RTL)、谱图解卷积(Deconvolution)技术和有毒化合物数据库(HCD),建立了1种可以应用于饮用水中有毒污染物的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北京市自来水厂进出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定性筛查到113种有毒有机污染物,并对其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物和酚类物质等62种污染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定量分析数据的污染物中,列入标准的有机有毒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际主要水质标准限值;对未列入水质标准或没有浓度限值的有机有毒污染物,初步进行了健康风险分析和水厂工艺的去除效果评价,发现它们的健康风险基本处于可接受的水平.此外,还定性筛查到当前国际水质标准中没有列入的51种有毒有机物,包括敌敌畏、五氯硝基苯、仲丁威、残杀威、邻苯基苯酚、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苯胺和腐霉利等,并分析了这些污染物的风险特征,是否存在健康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引滦水中不同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过滤、XAD树脂吸附和阴离子树脂吸附等方法将引滦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分离为悬浮态、憎水化合物、腐殖酸类化合物、非腐殖酸类阴离子化合物和其它亲水化合物。分别对不同形态有机物进行氯化处理,测定了产物中的挥发性卤代烃。结果表明,引滦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氯化产物是氯仿和一溴二氯甲烷,此外还生成少量二溴一氯甲烷。悬浮态有机物和溶解态腐殖酸是生成氯仿的最重要母体,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则大多来源于溶解态腐殖  相似文献   
18.
将石灰混凝处理后的沉淀泥渣进行回流,对石灰混凝法进行改进,研究改进后的石灰混凝法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活性泥渣回流有利于提高石灰混凝法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回流位置在石灰投加前、复合絮凝剂投加后,最佳回流量为新泥渣产生量的100%~200%,活性泥渣回流的最佳pH为11.0~11.5;活性泥渣中CaCO3、Mg(OH)2、Fe(OH)3等沉淀物以及有机高分子絮体均有助于提高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其中Mg(OH)2沉淀物起主导作用;含循环泥渣的活性污泥回流,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胞外酶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与稻田土壤碳氮循环(矿化、转化等)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可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为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胞外酶对施氮的响应,采用根际袋法区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其碳氮过程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探讨根际效应、施氮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施氮使拔节期土壤BG酶活性相对于不施氮处理降低了7.4~13.5 nmol·(g·h)~(-1),而使成熟期BG酶活性增大了7.0~31.4 nmol·(g·h)~(-1),同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BG酶活性也随水稻的生育期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使水稻成熟期非根际土壤NAG酶活性增加了1.1倍,根际土壤降低了0.3倍.施氮和生育期显著影响土壤BG酶活性,而水稻生育期、施氮和根际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对NAG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胞外酶活性;而非根际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主要受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铵态氮(NH_4~+-N)的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多种因素存在复杂关系,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生理特征、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特征,分析N添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怡君 《环境工程》2017,35(4):55-59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解决传统微生物分析成本高、速度慢、准确度较低和灵敏度较差等缺点。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供水工程中主要用于水中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蠕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以及管网微生物种群的分析,在污水处理中主要用于脱氮除磷过程菌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剖析、污泥膨胀成因分析以及监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来优化处理工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促进水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