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31.
以泥鳅鳍二倍体(DIMF)和三倍体(TRMF)细胞系为受试细胞,研究杀虫单对2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得DIMF与TRMF 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73 mg·L-1、146.26 mg·L~(-1)。DIMF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RMF。经杀虫单处理的活体细胞表现为细胞伸长,空泡化和脱落并游离于培养基表面的现象。2种细胞系酶活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杀虫单浓度为0~100 mg·L~(-1)时,SOD和GST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200 mg·L~(-1)浓度组酶活力逐渐降低;0~200 mg·L~(-1)时,ACh E活力与杀虫单浓度呈负相关,并且三倍体3种酶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50 mg·L~(-1)杀虫单就能对细胞核造成损伤并形成微核,微核率随杀虫单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杀虫单浓度达到200 mg·L-1时,微核率出现最大值,DIMF和TRMF分别为3.3‰和3.7‰,2种细胞的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DIMF和TRMF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DIMF和TRMF病理变化情况相似:染色质凝集趋边,细胞核分解成多个,细胞内出现空泡和凋亡小体,表现出凋亡的特征。研究表明杀虫单的细胞毒性机制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酶活性从而诱导凋亡,不同倍性细胞系之间的差异主要与多倍体细胞体积大,胞内物质多,分裂快,生长旺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研究不同厚度的7050-T7451铝合金板材疲劳性能表现出的厚度效应。方法 试验件从3种厚度规格(75、150、203mm)板材的不同厚度位置取样,采用成组试验法进行3级应力–疲劳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发现并总结材料疲劳性能随板材厚度及取样厚度位置变化的演化规律。结果 所有厚度规格板材的表面层材料的疲劳性能均为最优,且不同厚度规格板材表面层材料的疲劳性能差异较小。当板材的厚度较薄(75 mm)时,随着取样厚度位置变化,材料的疲劳性能差异较小;当板材的厚度较厚(150、203 mm)时,从表面层到中心层的材料疲劳性能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先变弱、后增强,疲劳寿命105循环对应的最大应力降低幅度最大为21%左右。随着板材厚度的增加,疲劳性能最差的厚度层材料,疲劳寿命105循环对应的最大应力降低了20%左右。结论 随着板材的厚度增加,7050-T7451铝合金板材疲劳性能的厚度效应变得越来越强,即疲劳性能在厚度方向的不均匀性越来越明显。工程师应在工程设计中考虑7050-T7451铝合金疲劳性能厚度效应对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翅片宽度及厚度对管板式热沉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中的Fluent模块,对管板式热沉不同宽度和厚度翅片的传热性能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翅片宽度和厚度对管板式热沉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翅片越窄,热沉温度均匀性越好,且翅片平均温度越接近载冷剂温度。增加翅片厚度,可以强化传热,但热沉质量和制造成本也会上升,且增大到一定值时,传热效果增强不显著。结论热沉翅片的宽度和厚度对热沉的温度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翅片越厚,宽度越窄,热沉的温度均匀性越好,但不能一味采取增加厚度和减小宽度的方式来提高热沉温度均匀性,在设计热沉时,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选取翅片的宽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134.
为实现低温(5~6℃)高铁锰氨氮[TFe:9~15mg/L,Fe2+:6~12mg/L,Mn2+:0.8~1.2mg/L,NH3-N:0.9~1.4mg/L]地下水的生物同步净化,以水厂实地滤柱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种水质下,以1.0,3.0m/h滤速启动生物滤柱,分别历经128,91d启动成功.铁和氨氮自启动之初出水即合格,锰的去除仍然是滤池成熟的决定性因素.溶解氧(DO)充足条件下,净化所需滤层厚度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加厚,氨氮极限去除浓度为1.60mg/L.进水DO不足是限制氨氮继续提升的主要因素.滤速越大,锰的去除量越少,净化所需滤层越厚,滤柱极限运行滤速为8.0m/h.沿程分析发现,铁和锰的氧化去除存在显著分级,铁和氨氮在滤层内可同步氧化去除,锰的高效氧化去除区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35.
为预防保温层下管道腐蚀带来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腐蚀在线监测,以了解管道的剩余壁厚情况。在分析现有的腐蚀监测技术不足的前提下,基于γ射线数字扫描检测技术(GSDT),研发了1套保温层下管道腐蚀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保温层下腐蚀管道剩余壁厚在线监测,并通过带保温层管道的检测试验和t-分布分析方法检验腐蚀监测系统的检测精度,最后以某化工企业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腐蚀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保温层管道剩余壁厚的监测,保温层和高密度介质不影响管壁厚度的测量结果,且使用所研发的腐蚀监测系统监测到的管道腐蚀速率与现场实际腐蚀速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在机械压力机上温拉深过程中产生起皱的原因,通过采取调整镁合金板温度、相对厚度t/d0以及润滑剂的使用等措施,解决了拉裂、起皱缺陷,成功地拉深出镁合金盒形件产品。  相似文献   
137.
农药在光照土壤层的迁移和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照条件下 ,农药在土壤层中的降解速率不仅决定于光解本身 ,而且还是土层厚度、迁移过程的函数 .为此 ,描述了理解这些不同过程复合效果的理论框架 ,提出了允许实际光解过程和扩散过程分离定量的实验方案 ,同时进行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在不同厚度土壤中的光解实验 ,并用数学模型评价了实验结果 .实验中确定了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实际光解速率常数 ,这个常数是不依赖于迁移动力学的 .  相似文献   
138.
介绍了金属板材超塑气压胀形中改善零件壁厚分布的各种工艺方法 ,并对其原理、应用环境和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指导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ono- and dichorionic placentation in twin pregnancies is of clinical importance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i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increased surveillance indicated in monochorionic gestations. Application of ultrasonography has enabled very precise prenatal determination of chorionicity. While this is best performed in the first trimester when accuracy approaches 100%, even in the third trimester, using a composite cascade of available sonographic features, accuracy has been reported to approach 97%. While two clearly separate placentae or discordant fetal gender conform to dichorionicity, in most twin pregnancies other features need to be assessed to determine chorionicity. The presence of the ‘lambda’ or the ‘T’ sign in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placenta, best determined in the first trimester, is the most reliable indicator of chorionicity,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inter-twin membrane thickness and counting of the membrane layers being less reliable.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that help in the accurate depiction of chorionicity.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