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GA-SVM优化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经济、高效的絮凝沉降参数,建立GA_SVM预测模型进行优化选择。在优选过程中,以供砂浓度、絮凝剂单耗和絮凝剂添加浓度作为输入因子,以沉降速度作为综合输出因子,通过室内试验,建立训练、验证样本集;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回归预测模型,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进而以验证集预测值的均方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通过遗传算法(GA)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应用优化得到的SVM模型对絮凝沉降参数进行预测、优化。以湖南某铅锌银矿为例,通过建立的GA_SVM模型对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进行预测,优选出该矿最佳絮凝沉降参数为:供砂浓度20%-25%,絮凝剂单耗8g/t,添加浓度009%。经实验对比,该模型对絮凝沉降参数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左右,精确度较高,可以作为絮凝沉降参数优选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
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微滤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0.4%、87.2%、88.6%和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回用于生产.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23.
曾芳 《环境工程》2005,23(6):74-75
火电厂污水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絮凝剂和助凝剂投药量准确与否决定去除效率和运行成本,本研究针对火电厂实际运行情况,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比较去除效率。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找到最佳投药量,为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高活性絮凝剂产生菌群的构建、培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从筛选到的絮凝剂产生菌中构建出能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絮凝活性的复合菌群——复合菌群1(BAFRT4+CYGS1).为降低复合菌群1的培养成本,尝试用啤酒废水替代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并获得成功.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群1所产MBF的絮凝活性达96.8%.复合菌群1所产MBF对靛蓝印染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大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79.2%和87.6%.  相似文献   
25.
改性PAC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改性絮凝剂对酸性黑210#进行脱色,研究了在改性PAC(引入SO42-)中加入了PAM,改进其絮凝性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中,改性PAC和PAM的最佳比是240:1,适宜的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分别是2 h和50℃.改性产品与市售聚合氯化铝相比,可在较少的投加量时达到较高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26.
微生物絮凝剂SC06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 NUST 06)产生一种胞外多糖絮凝剂。用乙醇沉淀和Sepharose 4B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纯品SC06,通过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SC06由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比较约为5∶3∶1,SC06的絮凝活性依赖于阳离子的存在,在pH2-9范围内絮凝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27.
SBR+絮凝沉淀法处理造纸中段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用SBR +絮凝沉淀法处理造纸中段水的工程实例 ,主要介绍了各构筑物、设备的运行参数和调试运行情况。结果表明 ,该工艺具有占地少、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 ,可应用于造纸中段水废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2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学方法,从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到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LB1,根据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nomas sp. LB1。LB1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LB1的最佳产絮凝时间为96 h,所产絮凝活性物质主要是其生长过程中的胞外分泌物和细胞生长后期的次级代谢产物,菌体细胞本身具有一定的助凝作用。LB1所产絮凝剂最佳加样量为3%(体积分数V/V);对pH的适应范围较宽,在4~10之间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均大于75%;温度为25℃时絮凝率为86.3%,在25~60℃之间,絮凝率基本保持稳定;LB1所产絮凝剂对几种废水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9.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KJ-10的絮凝性能及絮凝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炼厂含油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KJ-10,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为进一步探讨该菌株的絮凝性能和絮凝成分,实验考察了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液和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了所产絮凝剂的热稳定性,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GC-MS技术及多糖含量测定等途径对其絮凝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液的...  相似文献   
30.
采用富集培养及平板分离方法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SNUX-1,经形态特征及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对该菌株絮凝活性分布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为胞外产物,显色剂显色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不含蛋白质成分,含有糖类成分;在以蔗糖为碳源、培养基初始pH值为8、以氯化铜为助凝剂的条件下培养12 h,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最高,达96.71%,可作为治理环境污染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