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338篇
基础理论   15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01.
利用水热法,以CuSO4和Na2SO3为原料,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制备出氧化亚铜(Cu2O)粉末.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仿日光光源,研究了Cu2O光催化降解海水中苯酚的过程;探讨了Cl(-)对Cu2O光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机理.研究表明,Cu2O的光催化效率随溶液中...  相似文献   
80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脆弱性不断加剧。近年来频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凸显了传统风险治理范式的局限性。源头防控、多元参与、数据驱动是当下生产安全风险治理的重要议题,而多元主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是治理的焦点。以整体性思维为指引,建构“三生”空间相互作用下的“双环模型”,为安全多维及时空多维视角下生产安全风险的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总体思路。挖掘信息技术对国土空间动态监测、风险认知积累和风险防控能力成长的积极作用,提出“扁平化”的风险监测评估框架体系并探讨信息平台的需求与架构。以风险交织的化工行业为例,重点关注工业园区主导下的生产安全风险多元防控范式和基础框架,为不同行业的多类型风险防控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03.
美国应急管理合作对我国跨区域应急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跨区域应急管理内涵,从应急计划、援助合同、协调体系及信息保障4个方面剖析了美国应急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借鉴美国应急管理合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跨区域应急管理框架不尽统一的局面,建议从区域管理、法律约束、跨区域应急预案、应急信息网络、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及跨区域应急物流中心网络建设6个方面初步构建跨区域应急管理的主...  相似文献   
804.
我国铜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铜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当铜的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又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有效控制铜给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铜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收集和筛选了淡水水体中的生物物种和相应的毒性数据.用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推导了我国铜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  相似文献   
805.
不同化肥对水稻土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Ca(NO3)2、NH4CI、NH4NO3、CO(NH2)2、KH2PO4和KCI 6种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O(NH2)2使土壤中Cu的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增大,NH4NO3、KCI、NH4Cl和Ca(NO3)2则使其明显减小,KH2PO4对土壤Cu吸附的影响作用与Cu离子浓度有关.不同化肥处理土壤中Cu的吸附势E0顺序为:CO(NH2)2>CK>NH4NO3>Ca(NO3)2>KCI>NH4CI>KH2PO4.6种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作用为:KH2PO4>CO(NH2)2>CK>NH4NO3>KCI>NH4CI>Ca(NO3)2.由于不同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Cu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时应合理选择施用化肥,以避免土壤中Cu的迁移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6.
为探究蒙脱石(Montmorillonite,MM)对污染土壤中Cu、细菌群落和生菜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不同Cu含量(100、200、400 mg·kg-1)及在5种MM添加水平(0、2%、4%、6%和8%,质量分数)下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Cu含量分别为100、200和400 mg·kg-1时,6%MM、8%MM和8%MM施加量均可促进生菜生长,且体内Cu含量最低,相对于CK处理(CK100、CK200和CK400),生菜中Cu含量分别降低了18.1%、12.8%和11.5%.适宜的MM可显著降低土壤中Cu的可利用形态.MM能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如Sphingomonas、Streptomyces、Bacillus等有益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Sphingomonas、Bacillus、Streptomyces通过调节土壤pH、Cu形态、NH4+-N含量来减少Cu在植物中的累积从而促进植株的逆境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程度土壤Cu污染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  相似文献   
807.
多重金属富集植物李氏禾体内铜的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李氏禾对铜的吸收和解毒两个关键过程机理,采取逐级提取法对李氏禾中的铜的赋存形态以及其不同组织部位中的总铜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李氏禾对铜以根系吸收为主,其滞留率平均为91.47%。李氏禾根细胞组分中,乙醇提取态(F_1)和醋酸提取态(F_4)中的铜含量占大多数,占总量的60%~80%;李氏禾叶片中,乙醇提取态的Cu作为主要存在形态,所占比例最低的为水溶态铜含量(F_2)。此外,与李氏禾富集Cr相比,由于Cr的低生物利用导致李氏禾根细胞中Cr的赋存形态不同,其高浓度的Cr存在于李氏禾根残留态(F_6)当中。因此,李氏禾对铜虽不具备超富集能力,但其具备把铜大量吸附和积累到李氏禾根系的能力,搭配上其生长迅速,分布广泛的特点,使其在重金属修复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8.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水中有机酸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鉴  杨帆  邹远兴 《化工环保》2016,36(3):268-271
制备了MIL-100(Fe)、MIL-100(Cr)和NH_2-MIL-101(Al)3种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考察了这3种MOFs材料对苯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3种有机酸模拟废水的吸附处理效果,并与大孔吸附树脂D101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NH_2-MIL-101(Al)对苯甲酸的平衡吸附量最大,D101平衡吸附量中等,MIL-100(Cr)和MIL-100(Fe)平衡吸附量很小;NH_2-MIL-101(Al)对山梨酸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MIL-100(Cr)、MIL-100(Fe)和D101对山梨酸的平衡吸附量较低;3种MOFs材料和D101对水杨酸的平衡吸附量均很小。NH_2-MIL-101(Al)对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更好地拟合;NH_2-MIL-101(Al)对水杨酸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方程更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809.
Cu/FSC是一种以过渡金属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催化剂,实验中考察催化剂制备中金属盐浸渍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渍状态和浸渍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组分Cu的负载量存在最佳条件;而随着浸渍时间以及浸渍液浓度的增加,Cu负载量增加;模拟水样的COD去除率、出水Cu溶出浓度也随着浸渍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增大的趋势,而浸渍液浓度存在最佳值6wt%Cu。  相似文献   
810.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 (EEM)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Laurentian soil fulvic acid (LFA) at three concentrations (50, 75 and 100 mg/l) were obtained at two pH values (pH = 4.0 and 6.0) and as function of the Cu(II) ion concentration. The presence of Cu(II) ion provokes quenching of the intrinsic LFA fluorescence due to complex formation. 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 (MCR-ALS) was used to successfully decompose single EEM into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for the detected components. Moreover, multidimensional (up to six dimensions) data matrices were generated by adding EEM collected as function of the LFA and Cu(II) concentrations and pH. MCR-ALS was able to resolve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from these multidimensional data matrices given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pectral variation profiles induced by the experimental factors. Conditional stability constants (log KLFACu)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quenching profiles observed as function of the Cu(II)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their trends as function of pH and LFA concentration were obtained – averag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log KLFACu = 4.6 ± 0.2. This EEM/MCR-ALS methodology constitutes a new tool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under vary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at characterize natural environmental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