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51.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MIT) of dust clouds. First, a phys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dust cloud ignition in the Godbert-Greenwald furnace. A numerical approach is then applied for the MIT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physical model. The model considers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air and dust particles, the dust particle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residence times of dust clouds in the furnace. In general, for the 13 dusts studied, the calculated MIT data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There is also great accorda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IT variation trends against particle size. Two different ignition modes are discovered. The first one consists in ignition near the furnace wall for bigger particles characterized by rather short residence times. In the second mode, the ignition start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furnace by self-heating of the dust cloud for smaller particles with longer residence times. For magnesium, as dust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lowest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dust cloud IT(conc) decreases first, then transits to increase at a certain point. The transition happens at different dust concentrations for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Moreover, the MIT of the magnesium dust cloud generally increases as particle size increases, but the increasing trend stagnates within a certain medium particle size range.  相似文献   
352.
讨论了 1994年 9月 16日台湾海峡南部 7 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从地震学角度出发结合这一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对这次地震的震前背景空区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震后背景空区演变进行了追踪 ,以期从震后各断裂带受其应力调整的影响中 ,找出应力有可能再次集中的地段 ,这对缩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53.
龙玟蒽  姚斌 《火灾科学》2021,30(1):30-37
古商业街木结构建筑较多,防火间距先天不足,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有必要开展木结构建筑引燃特性研究以获得合理的防火间距设置参数.以古商业街为研究对象,以临界温度和热辐射强度作为着火建筑对面木结构建筑被引燃的判定指标,综合考虑环境风速、建筑间距、火源功率、喷淋系统等因素,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分析系列火灾场景下的温度和...  相似文献   
354.
本研究将经济集聚、收入差距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纳入统一框架下,构建时空双向固定效应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和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SDPTM),通过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经济集聚和收入差距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集聚呈“先促排、后减排”的倒“U”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和空间溢出减排效应;②收入差距呈非线性的倒“N”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经济集聚在收入差距对COD排放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当经济集聚超过门槛值1.1164时,收入差距的促排和减排效应均明显增强;③收入差距呈倒“N”形特征,具有空间溢出减排效应,且收入差距的长期空间溢出减排效应明显减弱;④收入差距在经济集聚时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⑤COD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路径依赖性,经济集聚对COD排放的空间依赖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