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556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是开展环境示踪和土壤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对大气降水的氢同位素组成的相关信息认识上,关于大区域范围的环境因素对于土壤水和大气降水的氢同位素组成影响的报道很少。2016年9月从中国南部地区一直到东北地区(北纬20°—51°)采集了43个表层土壤样品,并测定表层土壤水δD值。结果表明:不同纬度表层土壤水的δD值与降水δD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2=0.40,p0.01),表明表层土壤水δD值总体响应大气降水的δD值变化,但可能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大气降水的δD值与表层土壤水δD值均有明显的纬度效应,但它们的δD值随纬度变化的程度并不相同,表明虽然表层土壤水主要的来源是降水,但环境变化对表层土壤水的氢同位素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是利用表层土壤水δD值示踪环境或者与植物中的生物标志物的氢同位素组成结合来示踪环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结合阳极氧化和超声辅助沉积的方法合成碳氮共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并采用XRD、FESEM、UV-vis、XPS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光电化学(PEC)体系中,碳氮共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作为阳极,甲基橙溶液作为光电催化氧化的对象,对光催化剂的氧化性能进行了考察,与此同时,在阴极实现光解水产氢,最终在PEC体系中实现同时降解甲基橙和产氢.XRD、FESEM、UV-vis、XPS及TEM等表征结果表明,碳氮成功地掺入到了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中,并未破坏其多孔有序的结构,而且比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光电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实验当中,在酸性溶液条件下,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催化氧化效率较高,降解效率达到了100%,其速率常数为2.3×10-3s-1(p H=4),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产氢速率(0.95 mmol·h-1),因此,该实验体系在光电催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产氢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DOM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对转运站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影响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效果的多个因素,并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后水样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成分变化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在最优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渗滤液中的DOM组分降解效果明显,含有芳香环、双键和羰基共轭体系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94.
核电厂含高浓度联氨(N2H4)废水主要来源包括工艺系统含联氨冲洗水、保养水、疏排水、含联氨泄露水等.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多种化学添加剂对含高浓度联氨废水处理的有效性,最终推荐紧急处理含高浓度联氨废水时加入4.55倍联氨质量的次氯酸钠;非紧急时,推荐加入1.76倍联氨质量的过氧化氢,另需添加适量(废水中硫酸铜浓度为500 μg/kg)硫酸铜.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氢能电站火灾爆炸事故发展规律,采用多米诺效应对电站进行事故概率和风险研究,建立氢能电站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基于设备受损概率模型与多米诺理论基础,提出氢能电站多米诺效应概率计算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到实际案例,结合SAFETI软件对具体多米诺事故场景进行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氢能电站易发生多米诺事故,考虑一级多米诺效应后人员潜在死亡概率增加56%。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氢能电站安全防控措施以及降低火灾爆炸事故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推动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和发展并为我国制定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的近期规划提供参考,根据现有的生产、储存和输运氢的技术,针对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设计了10种可行方案,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这些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价,得到了每种方案的分类环境效应标准化指标,并对若干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性最好的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方案是:天然气集中制氢厂制氢,然后用管道将氢气输运到加注站,加注给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  相似文献   
997.
为比较APAM和HCA对给水厂污泥调理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测定了污泥调理前后的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比阻(SRF)、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含量(DOC)、Zeta电位和絮体粒径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三维荧光谱图、液相-有机碳联用(LC-OCD)、热重差热法(TG-DTA)以及傅立叶红外(FTIR)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AM和HCA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05和0.10 g·L-1,与之对应的CST分别从71.0 s降到25.8 s和37.6 s,SRF从9.72×1012 m·kg-1降到4.18×1012 m·kg-1和5.70×1012 m·kg-1,APAM的调理效果占优.HCA仅可释放毛细水,而APAM可释放污泥的毛细水和表面吸附水.APAM通过氢键的吸附架桥形成大块絮体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Zeta电位的升高和有机物的变化显示出电中和及去水化作用是HCA的主要调理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给水厂污泥脱水有机药剂的选择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混合菌种在发酵法生物产氢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探讨产氢发酵细菌混合培养时菌种间的协同作用,本研究在间歇试验条件下,分别考察以葡萄糖和复杂有机物(淀粉、牛肉膏、聚乙二醇乙二酸酯和胰蛋白胨)为底物时,5株HPB(B49、H1、LM12、LM11和B51)混合培养,高效HPB(B49)与3株非产氢发酵细菌(L10、拟3-2和芽孢1)分别混合培养,以及B49与活性污泥混合培养对产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种间协同作用发挥是有条件的.当利用葡萄糖发酵产氢时,菌种间对共同底物的竞争使其协同作用无法发挥,从而制约了高效产氢细菌(HPB)的产氢能力;而利用复杂有机物发酵产氯时,菌种间的协同作用得以发挥,并促进了高效HPB产氢能力的提高.同时提出,针对不同底物可以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999.
CaF2高温分解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燃煤和砖瓦烧制过程中钙基固氟剂燃烧固氟的最终产物CaF2,其高温稳定特性对固氟效率有重要影响本义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采用气态氟化物直接吸收分析法,结合XRD、DTA法对CaF2晶体粉末在大气、干燥大气和饱和大气下的高温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CaF2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起始温度830±10℃,水解率随燃烧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对水解率有显著影响.动力学计算表明温度在850℃~1350℃范围内水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E=115±2kJ/mol.研究结果对燃煤和砖瓦烧制过程中高温高效钙基燃烧固氟剂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当前不同来源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CO、SO2、NO)标气质量状况,选择12家主流气态污染物(CO、SO2、NO)标气制造商,分别匿名采购3种气态污染物标气,建立2家参考实验室共同测试的模式和计量溯源一致性评价方法,对标气进行测试后,采用En值法评价其定值准确性,同时评估其技术资料完整性。结果显示:12家制造商的72瓶有证标气中,有9瓶标气定值结果准确性评价为不合格,涉及5个制造商来源,其中NO作为反应性气体,不合格标气数量最多,占比达20.8%;12家制造商中8家技术资料完整。鉴于标准气体对气态污染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标气质量事中事后监管和行业评估,推动制造商不断提高标气生产水平。标气使用者则应尽量选择质量可靠的有证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