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631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辽宁省机动车保有量大、增长速度快,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给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本文根据辽宁省机动车污染实际情况,提出了辽宁省机动车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2.
There has been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build-up of greenhouse gase(GHGs) in the atmosphere, particularly carbon dioxide (CO2), as acause of global warming. The IPCC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2001) suggests two ways in which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could berelevant. First, some materials, particularly wood, have the advantage thatthey continue to hold carbon (C)in their cells even after being convertedto product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eature are well researched. Second,an area that is not well researched relates to the different energyrequirements for producing similar products made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Using the findings of recent research,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nergyrequirements and C emissions of manufacturing a product using wood withthat of other materials. The case study of utility poles demonstrates thepositive C and global warming consequences of the lower energyrequirements of wood in the U.S., compared to other materials such assteel or concrete. It demonstrates that GHG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utility poles are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percent of total US annual emissions. Wood utility poles are associated with GHG emission reductions of 163Terragrams (Tg) of CO2 when compared with steel poles. This isabout 2.8 percent of US annual GHG emissions, which are estimated atabout 5.28 Petragrams (Pg) of CO2 annually. Thus, the use ofwooden utility poles rather than steel results in a small but significantreduction in total US emissions.  相似文献   
23.
 针对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过程机理研究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气体是一个以气膜控制为主的传质过程,其中甲苯的生化降解属于瞬时快速化学反应,即甲苯的生化降解反应速率远远超过甲苯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甲苯的生化降解在气液相界面处即可发生,其宏观表现即为甲苯气体直接吸附在润湿的生物膜上后迅速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因此,可以从气体吸附理论的新角度去解释生物法净化废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净化装置的设计与操作而言,凡能改善传质条件、减少气膜阻力的措施均能强化这一生物吸收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南水北调通水后,水源改变及水库调度对底泥盐分释放的影响,2005年7月,取0~60cm深度的北塘水库原状底泥样品,在实验室内模拟分析不同底泥含盐量、不同蓄水水质及水位变动和扰动条件下底泥氯化物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底泥中Cl~-含量为0.043%,释放强度为0.12g/m~2·d,Cl~-含量越高,释放强度越大。在底泥含盐量相同的条件下,蓄去离子水的底泥Cl~-释放强度是蓄水库水的1.87倍。扰动状态下,底泥中的Cl~-有5.0%~9.5%释放出来,高于静止状态的3.2%~5.6%。水库运行水位发生变化,将影响底泥盐分的释放。1.0m水深条件下Cl~-的释放量是1.5m水深的5.8倍。水库四周地下水中Cl~-浓度为8.0×10~3~4.2×10~4mg/L,远高于目前水库水的Cl~-浓度。因此,一定要避免水库在低于设计低水位和周边地下水水位的条件下运行,防止底泥盐分释放及地下水反向补给造成水库水质的成化。  相似文献   
25.
用伴随方法对毒气泄漏事件进行危害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造成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这类突发事故进行危害评估 ,在应急救援中 ,可以给决策者提供参考 ,使之采取有效措施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减少事故恶果及引起的恐慌。由于毒气泄漏位置事先无法确定 ,如果用常规方法进行逐点评估 ,将面临着巨大的计算量而难以进行。笔者发展了一种伴随方法 ,对风险函数的表达式进行等价变形 ,通过求解伴随方程 ,可以一次求得任意位置的毒气泄漏的风险值 ,大大降低计算量和工作量。此法在化学工厂和仓库设置 ,煤气网铺设和监测点选取 ,城市应急中心设置等多种安全规划中均有重要价值 ,为快速危害评估 ,降低化学事故危害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6.
液氯泄漏事故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1996年1月21日在西班牙发生的一起液氯泄漏事故的后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分析结果同事故实际所造成的后果是一致的。表明采用基于数学模型的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对于救灾和对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事故预案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氯气和光气爆燃事故源强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建立化学品泄漏的气体排放、液体排放、两相排放模式和爆炸燃烧的火球和气爆,蒸气云爆炸及绝热扩散和池蒸发扩展等模式的基础上,估计分析了氯气和光气爆燃事故源强,即爆炸能量及碎片抛射、冲击波、热辐射和毒云等后果影响  相似文献   
28.
双室火灾烟气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1/2缩尺建筑模型中,取双室-走廊结构,以标准木垛为火源,对建筑火灾的初始阶段进行了实验模拟。着重研究了火灾初期的烟气特性及其变化,包括烟气温度及烟气中CO_2气体和炭颗粒浓度。本文目的在于在探索和发展中等尺寸火灾实验模拟手段和方法的同时,定性地确定火源功率对烟气特性的影响,并积累一定的实验数据,为建筑火灾的分析和模化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9.
工业企业事故性泄漏扩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业企业的泄漏扩散模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对各模型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工业企业的事故后果模拟评价中所采用泄漏扩散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应用PG扩散模型研究物质泄漏的扩散模式,结合某企业的物质扩散算例说明该模型的实际应用,为工业企业的事故后果模拟评价以及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硝酸甲胺反应过程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反应量热仪(RC1e)对硝酸溶液与一甲胺溶液在反应过程中的热安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分别测试不同反应温度、加料速度和初始硝酸浓度下反应的放热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中和过程反应迅速,在室温就能进行;与反应温度、加料速度相比,起始硝酸浓度对反应安全性影响最大,且硝酸浓度越高,反应的速度和反应的完全程度也越高。实验还表明:RC1e是研究反应过程中热安定性情况的有效工具,能通过反应过程的热量变化体现反应速率,所得结果对硝酸甲胺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