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03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10篇
基础理论   340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细胞内一种应急蛋白,它通过对细胞内、外胁迫因子产生强烈的应答而调节内质网稳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GRP78克隆于草鱼肝肾cDNA文库,全长2 490 bp.其中,5'非编码区为155 bp,含有7个热休克元件,3'非编码区为373 bp,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草鱼GRP78的N端包含3个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C末端为内质网蛋白滞留信号KDEL,草鱼GRP78与人及其它动物的同源性很高.适应性进化分析也显示GRP78非常保守,受到强烈的功能约束,说明该蛋白质在进化中非常重要.RT-PCR分析表明,相对于本底水平,34℃热激和Poly I:c诱导后,草鱼GRP78在肝、肾等组织巾的表达明显上调.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四溴二苯醚(BDE-47)对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功能的影响,分别用浓度为10-12、10-10和10-8mol·L-1的BDE-47处理原代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EC)24h,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甲状腺球蛋白(Tg)的浓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功能相关的Tg基因和双链复合蛋白8(Pax-8)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0-12、10-10mol·L-1暴露组Tg分泌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10-8mol·L-1BDE-47组Tg分泌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功能相关Tg基因和Pax-8基因的表达量随BDE-47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提示,BDE-47对离体培养的原代人甲状腺细胞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甲状腺功能相关Tg基因和Pax-8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3.
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动物资源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5月至2001年5月对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动物资源进行了生态特征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9个,隶属6门13纲31个类目。亚热带土壤动物的类群在这里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及线虫类3类;常见类群有膜翅类、双尾目、原尾目、线蚓类、双翅目5类;其余为稀有类群。通过与我国东西方向及其南北方向上典型土壤动物生态群落的分析比较,研究过程发现,受其地表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云山土壤动物资源种群丰富;原始群落结构完整;区系组成地带过渡性明显;山体顶部灌丛地段节肢动物有个体偏大的生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处我国南岭、雪峰山及滇黔桂地区3种不同类型山系过渡地带的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不但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表生物生态基因库,同时还是一个异常宝贵的地下生物生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124.
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战略目标的实施,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会讨如何在环境管理中发挥其作用,向有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便是环境会计所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5.
何珊  梁旭方  李观贵  王琳  郁颖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324-2330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分别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及草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脏扩增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cDNA全序列,并与其它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的HSP70氨基酸进行了同源性比较. 结果表明,鲢鱼、草鱼和尼罗罗非鱼肝脏HSP70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2356 bp、2348 bp和2242 bp,分别编码649、649和638个氨基酸.鲢鱼、草鱼和尼罗罗非鱼HSP70与其它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HSP70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表明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且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鲢鱼、草鱼与其它鲤科鱼类斑马鱼、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HSP70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枝;而尼罗罗非鱼HSP70未与其它鲈形目鱼类,如鲷科鱼类聚为一枝,而是占据一个独立的分枝,这与克隆得到的鲢鱼、草鱼肝脏HSP70基因可能为结构型HSP70,而尼罗罗非鱼肝脏HSP70基因可能为诱导型HSP70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6.
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可变区VD2-VD3区.纯化产物并进行免疫活性分析,为探索重组蛋白在肺炎嗜衣原体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提供资料.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从肺炎嗜衣原体标准株AR-39的MOMP上扩增出抗原优势表住VD2-VD3区,将目的片段定向插入pET-30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121,IPTG诱导表达并以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并行western-blot鉴定.成功构建了pET-30a-MOMPVD2-VD3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24×10^3Da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能与Cpn MOMP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肺炎嗜衣原体的MOMPVD2-VD3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为肺炎嗜衣原体诊断候选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图4,参9.  相似文献   
127.
将人工合成的5个相连的XRE(Xeobiotic response element)和minimal CMV(Human cytomegalovirus)启动子,插入载体pEGFP-1,构建得到载体pXRE5-EGFP.以pXRE5-EGFP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过筛选得到一株受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系XRE5-SGC-7901.将XRE5-SGC-7901细胞株暴露于不同浓度TCDD(0、250、500pg·mL-1)中,发现TCDD暴露组XRE5-SGC-7901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与TCDD暴露浓度呈正相关.新构建的细胞株具有二英类化合物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8.
基因枪介导获得转植酸酶基因水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酸酶是一类能促进植酸及其盐类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酶的总称.它能提高饲料和食品中磷的利用率,减轻粪便中磷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清除植酸与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改善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本研究将马铃薯的胞外分泌信号肽(Psec)和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appA2)结合组成融合基因导入粳稻台北309中.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表明,植酸酶基因和分泌信号肽序列已经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无机磷含量分析表明,含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及茎叶中的无机磷含量均较未转化植株有显著的提高.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129.
七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分离自同一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7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进行了比较,7株降解菌都能利用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生成中间代谢产物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经过一段延滞期,不同菌株降解对硝基苯酚的能力和延滞期有很大差异.降解菌株对多种有机磷类农药和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降解能力,其降解谱表现了一定的差异.用PCR方法从7株降解菌中克隆了有机磷农药水解酶基因.  相似文献   
130.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韻  侯凌燕  胡洪营  李莉 《生态环境》2010,19(9):2232-2239
毒理基因组学是利用最新的基因组学技术来进行毒理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它能够快速全面地检测出化合物和生物体相互作用后的全基因组表达的变化,再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化合物的毒性进行定性分析。它可以为传统毒理学检测筛选更多的生物学标志物,解释有毒物质的致毒机理,降低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但是,毒理基因组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设计不统一,分析理论不完善,检测费用太昂贵等。其中最主要的理论问题在于,虽然人们早已认识到毒理基因组学最大的优势是可对毒性进行较全面的分类和预测,但是已有的研究仍然集中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致毒机理的解释上,而没有充分利用全基因组变化的信息,因为理论上除了实验误差引入的基因表达变化以外的变化都是化合物和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新发现的microRNA毒理基因组和动态基因表达图谱的研究可能是一个潜在方向。总体来说,目前毒理基因组学只能作为风险评价的参考,但是它最终将为风险评价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准确预测,提高风险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