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64篇
综合类   461篇
基础理论   18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National Stormwater Calculator (NSWC) simplifies the task of estimating runoff through a straightforward simul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EPA Stormwater Management Model. The NSWC accesses localized climate and soil hydrology data, and options to experiment with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features for parcels up to 5 ha in size. We discuss how the NSWC treats the urban hydrologic cycle and focus on the estimation uncertainty in soil hydrology and its impact on runoff simulation by comparing field‐measured soil hydrologic data from 12 cities to corresponding NSWC estimates in three case studies. The default NSWC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s 10.1 mm/h, which underestimates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for New Orleans, Louisiana (95 ± 27 mm/h) and overestimates that for Omaha, Nebraska (3.0 ± 1.0 mm/h). Across all cities, the NSWC prediction, on average, underestim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by 10.5 mm/h compared to corresponding measured values. In evaluating how LID interact with soil hydrology and runoff response, we found direct hydrologic interaction with pre‐existing soil shows high sensitivity in runoff prediction, whereas LID isolated from soils show less impact. Simulations with LID on higher permeability soils indicate that nearly all of pre‐LID runoff is treated; while features interacting with less‐permeable soils treat only 50%. We highlight the NSWC as a screening‐level tool for site runoff dynamics and its suitability in storm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992.
光电化学协同催化降解孔雀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热氧化法制备的TiO2/Ti薄膜电极为阳极、石墨电极为阴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槽光电化学协同催化反应器,用离子交换膜连通反应器的两电极槽,考察了pH、孔雀绿初始浓度、连通方式等因素对降解脱色效率的影响,研究了孔雀绿的催化降解过程动力学,并根据其降解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探讨了其催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30mg·L-1的孔雀绿溶液,在pH=3时,经过120min的光电化学协同催化降解,脱色率可达97.7%;孔雀绿的光电化学催化降解反应属于准一级反应;·OH不仅攻击了其分子内的强生色基团,破坏了大分子共轭体系,而且孔雀绿大分子内的芳香环或具有芳环的中间产物也被氧化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3.
In this study, the biosorption of copper and zinc ions by Chlorella sp. and Chlamydomonas sp. isolated from local environments in Malaysia was investigated in a batch system and by microscopic analyses. Under optimal biosorption conditions, the bio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ella sp. for copper and zinc ions was 33.4 and 28.5 mg/g, respectively, after 6 hr of biosorption in an immobilised system. Batch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biosorption capacity of algal biomass immobilised in the form of sodium alginate bea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ree biomas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nalyses revealed that copper and zinc were mainly sorbed at the cell surface during biosorption. Exposure to 5 mg/L of copper and zinc affected both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ell count of the algal cells after the first 12 hr of contact time.  相似文献   
99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要的人为碳排放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制定方法,通过对不同垃圾末端处理工艺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潜值与资源化率的评价,进行处理情景设计与分析,识别出生活垃圾处理低碳发展的调控措施,并结合约束条件下的定量优化,得到生活垃圾低碳优化处理模式.最后,以北京市为案例点,针对主要调控因子设计不同无害化处理比例的3种情景并开展以上3方面评价.结果表明,垃圾低碳优化处理的措施为降低填埋比例,同时提高堆肥和焚烧比例;垃圾低碳优化处理模式为填埋、焚烧与堆肥的利用比例是23%:25%:52%.  相似文献   
995.
孔雀石绿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浓度在0.05~2.0 mg/L之间时,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1.0 mg/L时,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均开始下降。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不断延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不断增大。微核率在36 h时,达到最高水平,而染色体畸变率在48 h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96.
"十一五"期间,中国实现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9.1%、节能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的目标责任,但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运输行业作为重要的高污染高能耗领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交通部门在新能源的利用中存在的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配套政策、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也依然制约着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当前中国交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需借鉴国外发展绿色交通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着力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本文界定了绿色廊道的概念、特征、类型与作用;然后概述了城市绿色廊道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西方绿色廊道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和规划思想;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当前我国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将利于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并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诸方博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绿色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方博弈过程。本文通过建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模型、精炼贝叶斯博弈模型和一般博弈模型,分析了绿色经济体系构建中的诸方利益博弈关系。不同的博弈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央政府以公共利益长期化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诉求、地方政府政绩导向诉求、企业围绕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消费者在一定观念指导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诸方利益诉求的交集在于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化,减少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目标和责任目标与政策执行人员自身利益相挂钩的制度安排是制约污染者的有效路径,制度实施机制对制度实施程度及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建议通过建立监管者的奖励机制、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评价、提高执法者的综合素质,强化企业治理污染的约束机制和提高对消费者绿色消费的补贴机制才能妥善处理博弈各方的利益诉求,顺利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99.
该文根据中国2002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污染物,分析了贸易隐含污染物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出口规模总量、出口结构变化、投入产出表中间结构变化及单位产值CO2排放量四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CO2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CO2、SO2顺差,2002年和2007年贸易隐含CO2顺差达6.21×108t和1.38×109t。2002年和2007年贸易隐含SO2顺差分别为323.99万t和674.54万t;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CO2大幅增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且出口贸易结构、投入产出中间结构变化也增加了出口贸易隐含CO2的排放。但是单位产值的CO2排放量的降低对抑制隐含CO2增长值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故需要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就是贸易结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绿色建筑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介绍了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状况,提出了建立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出了黄土高原县,乡,镇层次上的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指标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