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24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71.
根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查,对平原区公路路基常见震害进行分类.结合库仑强度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分析平原区公路路基震害机理.研究表明: 地震作用引起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上升、有效应力降低,从而弱化了土体的强度;水平地震力是诱发路堤、边坡破坏的因素;同水平地震力相似,竖向地震力同样会造成土体强度的削弱.最后,针对平原区公路路基震害的特点和机理,在平原区道路的选线、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给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72.
对2013年1月于北京城区采集的40组道路灰尘样品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冬季道路灰尘频率曲线呈单峰态或双峰态分布,单峰型峰值粒径为112~237μm,双峰型第一峰值粒径为189~286μm,第二峰值粒径为42~57μm。道路灰尘平均粒径为183μm,分选性差,呈极不对称的极正偏宽峰态到窄峰态,属砂土。道路灰尘是局地灰尘和区域灰尘的混合物,且主要为跃移或短时悬浮颗粒物,对大气悬浮颗粒污染物的贡献量不大。研究4种不同道路类型灰尘发现,平均粒径从大到小顺序为快速路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分选系数与偏度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峰度无较大区别,细颗粒含量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主干路灰尘污染贡献率更高,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73.
对南海市主干道汽车尾气污染物NOx 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分布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NOx 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呈现一定的规律。并且交通、风、气温、光照是影响NOx 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4.
测点高度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4城市对132条道路进行了道路交通噪声测点高度试验,系统分析了测点高度从手工监测的1.2 m向自动监测的4.5 m转化后,在不同道路情况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测点高度提高后监测结果变化在±3 dB(A)以内。待测道路的车道数和测点与机动车道的距离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两测点高度进行对比,4.5 m高度噪声值随水平距离增加衰减较小,测量结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775.
特长公路隧道集中排烟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纵向通风排烟是我国长大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通风的主要形式,目前开始应用一种新型的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集中排烟方式。本文借助CFD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两种排烟方式在火灾时的烟气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顶部设排烟道时,不同排烟开口大小和排烟口间距对隧道火灾时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顶部设排烟道排烟较纵向通风排烟有较好的烟气控制效果,排烟口的设置间距和开口大小将影响隧道火灾时的排烟特性。  相似文献   
776.
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灾害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现场调查和观测发现,川藏公路四川段的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即龙胆溪泥石流区、雅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波戈溪泥石流区和巴塘—金沙江泥石流区是境内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流域面积超过20 km~2的特大型泥石流有24条。自东向西,川藏公路四川段泥石流由水石流逐渐演变为稀性泥石流;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高山深谷地貌特征、强烈的地震活动、高强度的降雨和冰雪融水,构成泥石流灾害显著发育的环境条件。将公路沿线泥石流形成机理概括为4种,即降雨冲击机理、强度衰减机理、冲刷切割机理和沟床拖拽机理;2003年以来采用护岸结构、速流结构、抗冲击结构、拦渣坝、消能坎等技术实施了30余个大型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77.
以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某路段为实验靶区,利用微型环境检测仪采集路边细颗粒物(PM2.5)、亚微米颗粒物(PM1.0)和黑碳(BC)的空间分布样本,解析其在道路绿化带前后(绿化带前是指干道和辅道外边缘线位置,其他位置均视为绿化带后)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随着采样点远离干道而整体趋于递减,呈现BC>PM2.5>PM1.0的衰减率变化特征,且植被稠密的路边环境对应更大的颗粒物浓度降幅。(2)夏季绿化带后的颗粒物浓度降幅高于冬季,冬季绿化带后部分采样点的PM1.0和PM2.5浓度甚至有所抬升。在植被茂密的路边环境下,风自干道吹向绿化带情景的路边空气质量介于风自绿化带吹向干道情景和风平行于干道情景之间。(3)BC对交通变化的敏感性高于PM2.5和PM1.0,植被茂密的绿化带后的颗粒物浓度降幅会因交通强度的上升而增大。风自干道吹向绿化带时,绿化带对颗粒物的调节作用会随交通源强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778.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娱乐区、居民区、商业区和城市广场等日常活动区域代表点的地表灰尘中的重金属进行监测,分析其污染分布特征,并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地表灰尘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Pb、Zn、Cu、Ni、Cr、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成都市土壤背景值的1.18~77.57倍,其中Cd的富集因子大于10,污染极强且富集在颗粒物中。暴露模型计算表明,重金属慢性每日平均暴露量为手-口摄入量皮肤吸收量吸入空气量,经手-口接触行为是人体地表灰尘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儿童重金属非致癌风险CrPbCdCuZnNi,成人重金属非致癌风险PbCrCdCuZnNi,且均小于非致癌风险阈值1,不会对城市人群造成明显伤害。重金属致癌风险CrCdNi,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表明不具有致癌风险,但潜在生态危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