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49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1059篇
基础理论   23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黄土高原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与改良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田间试验、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的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特点及采用改良利用措施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类型多,肥力低。低产原因主要是:土质过砂,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多灾,侵蚀严重,经济贫困。通过修建水平梯田,实施快速培肥技术;实行以有机肥与氮肥为主的优化施肥方案;蓄水保水,合理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环境条件。根据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提出了在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改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42.
羌塘高原美马错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拟建的羌塘高原美马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区内含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其密度之高为西藏所仅见。该地区具有极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应作为代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地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西部秦岭地区八卦庙、双王、煎茶岭 3种重要类型金矿床为例 ,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 ,开展若干新方法新技术的找矿试验 ,研究发现 ,八卦庙式金矿岩石的烃含量与其金品位大致成正相关关系 ;而且金矿化强度和规模越大 ,相关系数值也越大 ;据此根据石英脉的烃含量对隐伏金矿床 (体 )和金矿化规模进行预测。双王式金矿原生晕的前缘晕元素为B、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Ba(-) ,尾晕元素为Mn、Bi。通过原生叠加晕垂向研究预测 ,双王和八卦庙金矿床现有的金矿体向下延伸还较大 ,在矿床的深部存在有盲矿体。煎茶岭式金矿的矿石铅同位素平均值比围岩要小 ,铅同位素曲线的低峰区往往就指示矿体所在 ;预测区的2 0 6Pb/ 2 0 4 Pb、2 0 8Pb/ 2 0 4 Pb比值变差椭圆图的形状和轴向斜率与已知矿区趋于一致 ,并且两者的变差椭圆图形大部分重叠 ,说明存在有同类型金矿体。以上研究成果为同期或后来的勘探工作或矿山采矿所验证。  相似文献   
44.
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如何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仍无好的解决方案。实验采用的生态大棚系统可在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下提供适宜的人工小环境,保证生物处理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热平衡、O2-CO2的循环平衡和水循环的平衡。采用的好氧生物-土地处理工艺不仅能保证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还解决了长期以来高原蔬菜种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45.
典型黄土塬区不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塬区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植被措施(乔木、灌木、撂荒、人工种草、耕地)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黄土坡地水土流失对不同类型侵蚀性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集中于4-10月份,其中引发水土流失的侵蚀性降雨集中于7月、8月。(2)根据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及降雨总量可将侵蚀性降雨分为5种类型,其中小雨量、小雨强类型的降雨是当地发生频率最多的侵蚀性降雨类型;降雨强度最大的Ⅴ雨型降雨侵蚀力最大,降雨量最大的Ⅰ雨型降雨侵蚀力次之,而Ⅱ雨型降雨侵蚀力最低;Ⅴ雨型在观测期内产流产沙量最大。(3)5种植被措施在不同降雨类型下均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在不同类型降雨下不同植物措施减沙率和减流率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嘉陵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着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地方病和水质污染问题等环境问题。文章将重点阐述这些环境的性质、强度、分布规律及其危害,并据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异特点划分出四个环境问题综合区。最后提出了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7.
赣江流域的山丘荒地总面积约为 2902×104亩,除 35×104亩属于“十边草地”零星分布于路边、河边、田边、村边、沟边之外,比较成片的约有 2867×104亩(见表 1),略多于现有耕地,而且相当于现有林地的一半。这些荒地 3/4以上分布在红壤丘陵(低丘岗地 388×104亩,占13.5%;中低丘1236×104亩,占43.1%;高丘605×104亩,占21.2%;山地638×104亩,占22.3%),而且主要分于于上、中游地区(上游地区占60.2%,中游地区占25.4%,下游地区占14.4%)。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利用这些山丘荒地,是赣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农民摆脱贫穷落后困境、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8.
关于黄土高原空间范围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的空间范围缺乏明确的定论。争论的焦点反映出不同学者对自然地理现象空间分布过渡性的认识和处理的差异。本文从黄土、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及其毗邻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地貌区等几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划分黄土高原的客观标准,并根据野外考察和航卫片判读确定了黄土高原的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49.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地域划分中的SOFM网络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目前地域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尝试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作为区划工作的理论支撑,构建了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网络,以青藏高原环境与生态系统资产作为待分客体,探索了新技术和方法在生态资产地域划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线性问题,SOFM网络具有比聚类分析等线性分类器更强的适应性。应用SOFM网络在对待分客体生态资产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使用策略性循环尺度转换(SCS)范式对其进行了区域转换,最终完成了青藏高原范围内生态资产的地域划分。  相似文献   
50.
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结合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特性,提出了湖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抚仙湖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