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31.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但是长期滥用会促进细菌的突变作用。本文以大肠杆菌(E.coli)为受试生物,测定了10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单一暴露时对E.coli的突变效应,采用物化参数Ebinding(抗生素与其靶蛋白的相互作用能力)与突变效应参数lgRC0-2(最高可观测突变促进效应浓度)或lgRCmax(突变促进率最大值对应的浓度),建立了突变效应的QSAR模型,并采用雷达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gRC0-2与Ebinding模型和lgRCmax与Ebinding、DMG(偶极矩)模型的拟合系数R2分别是0.888、0.873,即lgRC0-2或lgRCmax与Ebinding相关性均较好,可能由于磺胺类化合物(SAs)会作用于叶酸合成通路,影响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从而对E.coli的突变具有促进效应,且雷达图验证表明,上述2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内部预测能力。本研究有望为抗生素使用带来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药物设计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32.
卤代脂肪烃鱼类急性毒性QSAR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27个卤代烃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提取其组成、拓扑、几何、静电和量子化学等结构参数描述符,运用启发式方法筛选最佳的结构参数,并建立黑头呆鱼急性毒性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模型方程表明卤代烃化合物导致黑头呆鱼的急性毒性可以应用KH1、IC0、EHOMO-LUMO三个参数解释,几何形状,疏水性能和反应活性是影响鱼类急性毒性的主要因素.两个模型均具有较强的模型稳定性、预测性和可信性,可用于准确预测卤代烃在鱼体内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33.
在金属离子分类基础上(按金属离子的软硬性质),以啤酒工业废酵母对10种金属离子(Pb2 ,Ag ,Cr3 ,Cu2 ,Zn2 ,Cd2 ,Co2 ,Sr2 ,Ni2 、or Cs )的Langmuir理论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模型的活性参数,以金属离子的22种物理化学性质作为QSAR模型的结构参数,利用QSAR方法建立了分类条件下离子性质与酵母生物吸附容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金属的离子性质与吸附容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金属离子进行适当分类可以改善拟合效果对于含有软离子的金属离子,共价指数X2mr是22种变量中预测效果最好的离子性质.离子的X2mr数值越大,离子与细胞的共价结合程度越高,吸附量越大.对于不含软离子的金属离子,极化力Z2/r、第一水解常数|log KOH|和电离势IP是qmax预测中最有价值的3个离子结构参数.(似)极化力的多种表征形式Z/r,Z/r2,Z/AR2,Z/AR也可以用于预测qmax.但考虑了金属离子的价层电子数、离子有效电荷和离子半径的极化力参数Z*2/r,却难以解释酵母吸附金属离子的亲和力顺序.该研究为预测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容量、研究重金属离子-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4.
卤代苯对湛江叉鞭金藻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测定了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混合有机化合物对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的联合毒性效应,探讨了混合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mix)的理论计算模型用于表征藻类联合毒性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有机化合物对藻类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采用QSAR模型:log1/EC50M=0.723logKowmix+0.740(n=48,r 2=0.860,SE=0.134,F=283.054,P<0.001)定量描述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混合有机化合物对湛江叉鞭金藻的联合毒性,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5.
用QSAR模型预测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苯酚与11种取代苯酚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和毒性单位比为1:4,1:1,4:1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苯酚和取代苯酚的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以相加作用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12种苯酚类化合物的单一毒性建立了QSAR方程: -lgEC50=6.158-0.279pKa,对混合物中取代苯酚的毒性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6.
环氧化合物分子结构与致变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化学物质毒性效应登录(RTECS)1998年光盘系统检索获得86种环氧化合物对鼠沙门氏菌致变活性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1种分子描述符中选择出5种对致变活性有明显影响的描述符:碳原子数,苯环数,氢原子数,烷基数和氧原子数.通过样本学习集训练并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建模分类预报:对于86个样本,低和高2类活性,正确分类率达到92%.结果表明:3~4个骈接苯环的环氧化物的特殊结构具有很强的致变活性.  相似文献   
37.
用电性拓扑态预测苯砜基乙酸酯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电性拓扑态(Electrotopological State, E-state)指数模拟分析了a-取代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15min-EC50, mmol/L),构建了一个4变量QSA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adj)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44和0.062,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模型分析表明,砜基和酯基是该类化合物的活性中心;化合物的疏水能力以及化合物与受体分子间的偶极/极化作用和氢键效应对化合物毒性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8.
苯甲酸类物质的光催化降解及其QSAR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3种苯甲酸类化合物在固定膜平板型反应器中的光催化降解。首先用紫外辐射法将粉末二氧化钛固定在平板上;并研究了苯甲酸化合物在此平板上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固定催伦剂下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以及不同取代基团和取代位置对光降解速率的定性影响;最后探讨了苯甲酸物质光降解速率与其结构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9.
水中有机物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QSA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彭义  余刚 《环境化学》1999,18(3):232-237
本文利用文献提供的有机物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分析了羟基自由基与苯甲酸类、酚类、烷烃及其衍生物、以及小分子二元羧酸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化合物理化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0.
Genotoxicityofsubstitutednitrobenzenesandthe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HuangQingguo;LiuYongbin;WangLianshe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