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牛粪堆肥腐殖质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粪堆肥实质是有机物质分解的同时形成腐殖质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向牛粪中接种发酵微生物进行堆肥,研究分析了总有机碳含量、总腐殖酸、游离腐殖酸和水溶性腐殖酸等的腐殖质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牛粪发酵过程中,总有机碳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发酵微生物处理下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不接种发酵微生物的处理;总腐殖酸、游离腐殖酸和水溶性腐殖酸含量在发酵前期呈明显的降低趋势,但至发酵腐熟期又逐渐升高。发酵前期,外源微生物的处理,使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不接种外源微生物的处理,但在发酵腐熟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2.
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垃圾渗滤液已被公认为是高风险高污染废水,对地下水与地表水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由于渗滤液具有高污染、水质水量差异大、难控等特点,使得其有效处理十分棘手。近年来国内外对渗滤液的研究十分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渗滤液相关研究中水质特性相关部分,从渗滤液的一般特性,溶解性有机质及危险物质等方面对渗滤液水质进行阐述,有助于深入了解渗滤液水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渗滤液的有效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通过前期盆栽模拟试验发现,汞污染土壤种植香根草木屑和腐殖土或者添加木屑和腐殖土后再种植香根草都能极大抑制汞通过地表径流迁移,但是尚没有开展野外试验进行验证。因此为了进一步验证其效果,本研究在贵州万山汞矿区大水溪村汞污染农田建立了地表径流小区,现场研究了种植香根草及添加木屑和腐殖土后种植香根草对土壤汞固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所有处理小区的地表径流中,颗粒态汞占总汞的96%以上,是汞迁移的最主要途径;(2)在汞污染土壤中种植香根草或者土壤中分别添加木屑或者腐殖土后再种植香根草,都能显著降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汞含量(46%~67%),进而减少土壤汞通过地表径流向周围环境迁移,且香根草与木屑或腐殖土结合效果更佳;(3)不同处理均降低了地表径流中可溶态汞(13%~31%)的含量。本研究能为汞矿区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两种微生物环境中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田小艳  徐科  惠媛媛  邱建辉 《环境化学》2011,30(6):1102-1107
以西安花园土和昆明农田腐殖土浸提液作为降解介质,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降解行为和两种土壤中不同微生物对PBS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S膜在昆明腐殖土中降解两个月后的质量损失达到42%,其降解效果大约是西安花园土的9倍.在花园土壤中,真菌对PBS的降解起着主要作用,而腐殖土中,放线菌对PBS的降解起着主要...  相似文献   
35.
The results of studies on the humus state of soils in agrosystems of the Middle Urals (1984–1997) are describ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crop rotation, doses of organic fertilizers, etc.) transform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direction of humus formation processe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umus and water-soluble carbon and soil potential for humus accumulation reliably characterize the humus state of arable soil and allow the mobility and migration rate of humic substances to be monitored.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封存能力的影响,应用国际腐殖酸协会推荐的方法提取腐殖质,以Ca2+、Al3+、Fe3+为桥键离子,制备了高岭石、蒙脱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并采用平衡吸附/解吸试验、应用饱和吸附量与最大解吸量差减法研究了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封存特征.结果表明,团聚体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吸附/解吸方程(R2=0.991~0.998)和Langmuir吸附/解吸方程(R2=0.993~0.999)描述.高岭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封存量(Qmirr)排序为:富里酸团聚体((133.71±6.14)mg·kg-1) > 胡敏酸团聚体((49.59±8.93)mg·kg-1) > 胡敏素团聚体((21.68±2.95)mg·kg-1);封存系数(SR)排序为:富里酸团聚体(0.53±0.04) > 胡敏酸团聚体(0.27±0.05) > 胡敏素团聚体(0.18±0.03);蒙脱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封存量(Qmirr)排序为:富里酸团聚体((319.44±8.95)mg·kg-1) > 胡敏酸团聚体((92.96±22.10)mg·kg-1) > 胡敏素团聚体((36.22±6.36)mg·kg-1);封存系数(SR)排序为:富里酸团聚体(0.76±0.02) > 胡敏酸团聚体(0.32±0.09) > 胡敏素团聚体(0.23±0.05).考查腐殖质团聚体对苯酚的封存能力时不但要考虑腐殖质的含量,更要考虑腐殖质的赋存形态,它也是影响团聚体对苯酚封存能力的重要因素.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与黏土矿物结合形成有机矿质复合体后,对苯酚的封存能力发生了显著改变,团聚体对苯酚的封存系数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内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团聚体对苯酚的吸附/解吸分配系数(k/kd)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内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沉积物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和内表面积是影响对苯酚封存特征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封存能力排序为:富里酸团聚体 > 胡敏酸团聚体 > 胡敏素团聚体.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不同钝化剂对畜禽粪便处理效果,以鸡粪和稻草秸秆为原料,采用高温酵素快速堆肥方法,研究添加海泡石(SE)、钙镁磷肥(NP)、生物炭(BI)单一及复配钝化剂海泡石+钙镁磷肥(S+N)、海泡石+生物炭(S+B)、钙镁磷肥+生物炭(N+B)、海泡石+钙镁磷肥+生物炭(SNB)对鸡粪有机肥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钝化剂堆肥后显著增加鸡粪有机肥pH(P 0. 05),种子发芽率有所增加(80%以上),发芽抑制率相应降低,而电导率(EC)、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C/N)均较堆肥前有所降低,各项指标均达到有机肥腐熟标准.但堆肥后各组间差异为:在pH方面复配处理pH增加较高,在电导率方面单一海泡石和钙镁磷肥处理下EC值降幅较大,而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各组差异不明显.虽然由于"浓缩效应"导致鸡粪有机肥重金属总量有所增加,但鸡粪有机肥中重金属可溶态比例下降,残渣态比例均有所增加,添加钝化材料后发现复配钝化剂对重金属钝化效果好于单一钝化剂,其中SNB处理对Ni、Zn、As和Pb钝化效果最好.堆肥处理后,腐殖酸(HS)和胡敏酸(HA)浓度均显著上升(P 0. 05),最高分别增加19. 8%和78. 9%,富里酸(FA)则较初始条件下降低4. 47%~20. 11%.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堆肥后多糖小分子类物质均不同程度增加.综上所述,投加钝化剂对鸡粪有机肥重金属钝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堆肥达到无害化效果.  相似文献   
38.
低温环境下内置腐殖土填料SBR系统处理糠醛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5~10℃左右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了传统SBR系统与内置腐殖土填料式SBR系统处理糠醛废水的效能,结果表明:由于内置腐殖土填料的作用,填料式SBR系统的去除效能要高于未装填料的SBR系统;传统SBR系统的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85%和59%,出水浊度为8.6 NTU;填料式SBR系统的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90%和71%,出水浊度为1.7 NTU。  相似文献   
39.
采用14C-CO2(碳同位素)连续标记技术结合室内模拟培养试验,采用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化学分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P-R(盘塘水稻土)、P-U(盘塘水旱轮作土)和U-C(盘塘坡旱土)〕下14C-SOC(自养微生物同化碳)在土壤腐殖质组分和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自养微生物的固碳能力,P-R的自养微生物固碳能力最强〔w(14C-SOC)为38.32 mg/kg〕,约为P-U和U-C的2倍;P-R和P-U中w(14C-DOC)、w(14C-MBC)显著大于U-C中. 14C-SOC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土壤的3种腐殖质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啡酸)中,其中进入胡敏素中的14C-SOC占总量的67.7%. 14C-SOC亦进入了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中,其中主要进入了Ⅲ级(0.020 mm≤粒径<0.200 mm)和Ⅱ级(0.200 mm≤粒径<2.000 mm)粒径的大团聚体中,表现出了碳汇效应;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中,以P-R土壤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w(14C-SOC)最高. 相关分析表明,全土中的w(14C-SOC)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w(14C-SOC)和胡敏酸中w(14C-SOC)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0.
了解不同耕作与培肥模式对麦田土壤的影响,对提升麦田土壤地力及促进小麦的持续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于2011-2012年在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小麦试验田进行,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取土测定土壤微生物与腐殖质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浅耕15~20 cm;深耕35~40 cm)和培肥模式(单施化肥;化肥增施有机肥)对麦田土壤腐殖质与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0~5和5~20 cm耕层土壤富里酸含量(p〈0.01)。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小麦生育后期各耕层土壤胡敏酸含量的积累(p〈0.05),其中20~40 cm耕层土壤增幅最为明显,成熟期深耕增施有机肥与浅耕增施有机肥和开花期相比增幅分别达253.85%与300.00%;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孕穗期与成熟期5~20 cm耕层土壤细菌数量(p〈0.01),成熟期浅耕增施有机肥与深耕增施有机肥处理细菌数量和开花期相比增幅分别达690.38%和508.75%,其中深耕增施有机肥处理与其它三个处理相比细菌数量最多且差异极显著(p〈0.01)。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成熟期0~5与20~40 cm耕层土壤真菌数量(p〈0.01),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孕穗期5~20 cm耕层土壤真菌数量(p〈0.01)。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20~40 cm耕层土壤放线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本研究培肥和耕作模式下麦田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量与微生物区系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