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MBR不同特性膜处理城市内河道水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一体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不同特性膜处理上海市城市内河道水,结果表明,SMBR对氨氮含量较高的富营养化河水,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但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0%.比较两种膜的运行性能,亲水性膜在运行通量和通量恢复能力上,均比疏水性膜优越.两种膜的出水水质几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2.
符江涛 《环境工程》2001,19(3):36-37
以实例介绍共振腔消声器的消声机理、参数选定、结构及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杭州市庆春路整治前后各点位的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整治后各点位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比整治前降低了0.9—8.3dB。长度加权等效声级计算结果表明,整治前长度加权等效声级为71.6dB,属于交通噪声轻度污染水平;而整治后长度加权等效声级为68.6dB,比整治前降低了2.9dB,属于交通噪声较好水平,说明采用疏水沥青路面整治后明显降低了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64.
IntroductionThetransportandfateofHOCsintheenvironmentishighlydependentupontheirsorptivebehavioronsoilandsediment.ManystudieshavebeenreportedthatthepredominantsorbentofHOCsinsoil sedimentisnormallythesoil sedimentorganicmatter (SOM)fraction ,andthesorptio…  相似文献   
65.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实验,确定了以三氯化铁(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时两种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在此基础上采用XAD树脂分离技术和超滤膜法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分级表征,研究了混凝前后水中DOM的亲疏水特性、分子量分布规律以及比紫外吸收值(SUVA)和E4/E6(A465nm/A665nm)的变化.结果表明,当FeCl3和PAC投加量分别达到30 mg/L和60 mg/L时,可以使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FeCl3对含碳碳不饱和双键及芳香环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PAC;FeCl3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更高,而PAC对分子量>100 000的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FeC13;混凝处理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其对酸性物质的去除效率高于对非酸性物质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6.
膜吸收法处理高浓度甲醛废气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以NaHSO3为吸收液处理高浓度甲醛废气。研究了吸收液流量、吸收液温度、吸收液浓度、气体进口流量和气体进口浓度等因素对甲醛去除率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收液流量为4.17×10-6m3/s,吸收液温度为60℃,甲醛进气流量为3.7×10-6m3/s,甲醛进气浓度为566 mg/m3时,甲醛出气浓度可低至2.8 mg/m3,甲醛的去除率可达99.5%,总传质系数为4.46×10-5m/s。反应产物(ɑ-羟基磺酸钠)易分离,并可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或用于制备高纯甲醛而得到充分利用,NaHSO3溶液经适当稀释后仍可作为吸收液循环使用。表明膜吸收法可基本实现高浓度甲醛废气处理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67.
有机氮(ON)在雨水径流氮素污染中起关键作用,但多数研究只关注可生物降解有机氮的生物转化去除,忽略了占比较高的难生物降解有机氮.以生物炭作为吸附剂,探究其对雨水径流典型难生物降解有机氮(吲哚)的吸附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原始生物炭对吲哚有较高的单位吸附量(45 mg·g-1),生物炭投加浓度为0.4 g·L-1时其表面平均吸附位点利用度最高.H2O2和NaOH改性生物炭对吲哚的吸附量是原始生物炭的1.3倍和1.6倍,吸附机制包括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π-π EDA)作用,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其中H2O2改性通过增加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来加强氢键和π-π EDA作用,而NaOH改性生物炭通过大幅提高生物炭比表面积来加强疏水相互作用,故NaOH改性吸附效果更优.综上,生物炭对难生物降解有机氮具有较强去除作用,通过NaOH改性还能大幅提高效率,故在雨水径流氮素污染较高的地区把NaOH改性生物炭作为生物滞留池中的填料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8.
混合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3种不同的溶质加入法研究溶质的吸附平衡,即方案①:先加入萘,然后再加入菲;方案②:萘和菲同时加入;方案③:先加入菲,然后再加入萘.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溶质在有其它溶质竞争的情况下,表现出与单一纯溶质吸附时不同的吸附行为.随着竞争溶质浓度的增加,萘的吸附等温线的线性程度不断升高,吸附量降低.而菲则只是在实验方案③时,线性程度明显升高.随着竞争溶质初始浓度的增加,KOC的值不断减小,当竞争浓度大约增加到0.5Sw后,KOC基本不变化,达到了最小值.同时发现分子体积较大、厌水性较强的菲比分子体积较小、厌水性较弱的萘具有更强的竞争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9.
设备动态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工业系统运行中的设备,受系统状态和设备工况的影响,其失效风险具有动态属性。因此,在认识设备失效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和研究设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失效风险的动态属性。设备失效的动态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设备自身失效率变化、设备外部载荷变化、系统结构变化以及功能变化引起的失效后果严重度变化,依此提出了动态风险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江苏某储气库水溶造腔系统进行实证研究,获得注水泵失效动态风险图,明确了造腔初期、中后期和注气排卤三个典型阶段的注水泵失效风险波动状况以及波动原因。实证研究说明,运用该分析模型可以推断系统运行周期内设备失效风险的变化状态和趋势,从而适时、有效地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70.
以取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原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丹江口水库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和亲疏水性分子组成规律,并确定了其所适用的强化混凝工艺条件.分离试验表明,丹江口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小分子量形式存在.其中,1 000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9.98%和39.10%,且此区间还具有最高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N-DBPFP).亲疏水性方面,原水中弱疏水性组分含量最高,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用DOC表征时超过80%.强疏水性组分含量最低但是强疏水性组分的THMFP最大,占总量的57.31%,而各组分的NDBPFP则相差不大.混凝试验表明,当采用聚合硫酸铁(PFS,4 mg·L-1)和聚丙烯酰胺(PAM,0.4 mg·L-1)处理丹江口原水时,强化混凝效果最好,可实现较为有效的去除浊度(76.33%)、DOC(25.57%)、UV254(37.78%)及THMFP(23.16%).本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既有水厂升级改造与工艺的优化运行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