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岳钦艳  原爱娟  李倩  高宝玉  李静 《环境科学》2009,30(5):1487-1492
以污泥和膨润土为原料,硫酸为酸化剂制备了酸化污泥膨润土颗粒.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比表面积和SEM等表征,并用于染料活性翠蓝的脱色.考察了pH值、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方程的拟合,计算了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和吸附活化能Ea.结果表明,酸化污泥膨润土颗粒对活性翠蓝的吸附量随温度和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动力学更适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所述规律,吸附速率大小为313 K>303 K>293 K;吸附活化能较低,为5.52 kJ·mol-1,说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ΔH0>TΔS0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焓的影响大于活化熵,且属于非自发反应.  相似文献   
32.
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进水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当进水有机负荷由1.8 kg /(m3·d)逐步下降到1.575、 1.125和0.67 kg/(m3·d)时,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颗粒解体,污泥流失,颗粒化程度和整体沉降性能的下降,颗粒形状由较规则的球状变为杆状、星状等多种形状,颜色加深等.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且进水有机负荷的降低,对其影响较小,但会严重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当有机负荷由1.8 kg/(m3·d)下降到0.67 kg/(m3·d)时,硝化率下降了约45%,反硝化率下降了约40%.  相似文献   
33.
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苟莎  黄钧 《环境科学》2009,30(12):3645-3651
以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异养硝化菌剂作初始接种物,粉末状活性炭对该菌剂进行预固定,批次进水的方式培养出了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有机负荷、进水水质、曝气量和沉降时间都对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模拟废水和猪场废水都可以培养出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在COD负荷4.0 g·(L·d)~(-1),氨氮负荷0.212 g·(L·d)~(-1),曝气量为200 L·h~(-1),沉降时间为2.0~4.0 min条件下可形成颗粒污泥.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的模拟废水培养颗粒污泥容易引起丝状菌的增殖,导致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和脱氮功能减退.采用猪场配水能够将丝状菌有效地淘汰出反应器,恢复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氮功能,并促进颗粒污泥发育成熟.成熟的颗粒污泥性状稳定,当COD负荷为6.6~8.6 g·(L·d)~(-1),总氮负荷为0.409~0.474 g·(L·d)~(-1),氨氮负荷为0.285~0.304 g·(L·d)~(-1)时,颗粒污泥对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的猪场废水的总氮去除率为84.75%~88.33%,氨氮去除率为99.9%以上,COD去除率为97.29%~98.62%.  相似文献   
34.
高效厌氧反应器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因其运行费用低、能耗少且可产生有用副产物甲烷等优点,在低浓度废水处理中逐渐成为应用研究的热点。在系统考查各种应用于低浓度废水的厌氧工艺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及组合厌氧工艺在低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不同颗粒龄的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SBR反应器中,分别以絮状活性污泥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和直接接种的已稳定运行1 a的好氧颗粒污泥为对象,对2种颗粒龄不同的颗粒污泥的形态、理化特性、对有机物降解能力以及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颗粒龄好氧颗粒的平均湿密度、污泥的比重和表示物理强度的完整系数(IC)分别为1.066 g.cm-3、1.013 g.cm-3和98.7%,各指标均高于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1.026 g.cm-3、1.010 g.cm-3和98.4%,两者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 mm和2.2 mm.小颗粒龄好氧颗粒和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沉降速度分别为0.005~0.032 m.s-1和0.003~0.028 m.s-1,前者的SVI较低,且两体系中好氧颗粒的沉降速度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对COD、NH4+-N的去除率都保持在90%以上和85%左右,从出水COD浓度、NH4+-N浓度和周期试验来看,小颗粒龄好氧颗粒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更好,两者对TP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40%~90%和32%~85%,但两者对T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去除率都在80%左右.同时,小颗粒龄好氧颗粒的异养菌比耗氧速率(SOURH)、亚硝酸菌比耗氧速率(SOURNH4)、硝酸菌比耗氧速率(SOURNO2)分别为26.4、14.8和11.2 mg.(h.g)-1,均大于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25.2、14.4和8.4 mg.(h.g)-1.综上所述,好氧颗粒污泥由于颗粒龄的不同会具有明显不同的理化性质,颗粒龄小的好氧颗粒具有更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更高的微生物活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6.
丝状菌作为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常见菌种,被认为是诱发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丝状形态,对污泥颗粒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丝状菌膨胀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丝状菌对污泥颗粒化过程及维持污泥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污泥系统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分别接种丝状菌膨胀污泥(SVI=241.56 mL·g-1)和絮状污泥(SVI=64.22 mL·g-1)进行颗粒化培养,结果表明,膨胀污泥和絮状污泥颗粒出现时间分别为20 d和40 d,成熟颗粒粒径分别为650μm和700μm,膨胀污泥颗粒化时间仅为絮状污泥的一半.缺氧区添加后,颗粒都有不同程度破碎,但膨胀污泥培养的成熟颗粒SV30/SV5值短期波动后恢复至1,维持稳定性能力更强.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膨胀污泥中norank_o__Saccharimonadales、unclassified_o__Saccharimonadales和unclassified_f__Saccharimonadaceae相对丰度从0.05%、0.01%和0.01%增长...  相似文献   
37.
李志华  吴军  李胜  谢磊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2,33(6):1913-1917
对比分析了无厌氧搅拌的异养菌系统和有厌氧搅拌的除磷系统的颗粒污泥的粒径、密度、形态等特征,得出后者较前者稳定.通过动力学参数分析发现,颗粒污泥的稳定与微生物的代谢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即慢速生长系统具有较好的颗粒稳定特征可能与能量维持代谢的比例较大有关.通过对比分析慢速生长系统不同粒径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发现用于表征非生长代谢相关的能量维持系数m和Smin/CODinfluent与颗粒的稳定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可以作为表征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定量指标.本研究改变了长期以来通过观察污泥形态、粒径、密度等理化参数来定性描述颗粒稳定的技术体系,从微生物能量代谢角度建立了定量描述颗粒污泥稳定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38.
Aerobic heterotrophic granular sludge was cultivated in a sequencing batch shaking reactor(SBSR) in which a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was f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erobic granules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flocs, the aerobic granules exhibit excell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settleability, size, shape, biomass density, and physical strength.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revealed that in mature granules little filamentous bacteria could be found, rod-shaded and coccoid bacteria were the dominant microorqanisms.  相似文献   
39.
通过试验,揭示了生物团粒的结构性质,据此设计了应用生物团粒处理炼油厂废水的促生增活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促使生物繁殖,改善活性污泥性能的特点,可明显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