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in the Delhi region that assesses the critical load capacity of soil systems with respect to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air quality, from July to October in 2012. Trend analysis of NO2 and SO2 in Delhi, using the Central Pollution Control Board (CPCB) data, showed interesting patterns matching with the trends in vehicular load in the city. This was follow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ritical load of atmospheric acidity for sulphur and nitrogen in order to check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oil systems in Delhi. Here, the steady state mass balance approach was majorly applied and the study conducted in the Agra region was taken as reference.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critical loads of sulphur (225–275?eq/ha/yr) and nitrogen (298–303?eq/ha/yr), for the soil system in Delhi, were calculated with respect to three plant species, namely Anjan grass, Hibiscus and Black siris. The present loads of sulphur (PL(S)?=?26.40?eq/ha/yr) and nitrogen (PL(N)?=?36.51?eq/ha/yr) were found to be much low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critical loads. From th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t loads of atmospheric acidic deposition in Delhi region do not pose any danger of acidification of soil system because it is countered by buffering capacity of soil generated dust.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pace at which the city is growing, it is likely that in coming decades, the present load will increase and thus the values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are likely to serve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future assessment of the pollution scenario in the city.  相似文献   
42.
风蚀扬尘抑尘剂是一种控制风蚀扬尘的有效措施,探讨使用便携式风洞(PI-SWERL)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并对比国内外2种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以研究喷洒方式、稀释倍数和风速对抑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按照推荐的稀释倍数分别配置G和Enviroseal(ES)抑尘剂水溶液并测试,液滴喷洒方式对应的抑尘效率优于雾化喷洒方式,在17. 2 m·s~(-1)(相当于8级风)风速时G抑尘剂效率(99. 5%)优于ES抑尘剂(94. 0%)和水(77. 5%);②对稀释倍数为50、100、150、200和400倍的G抑尘剂进行测试,在17. 2 m·s~(-1)风速时,抑尘效率分别为99. 7%、99. 5%、99. 7%、98. 1%和95. 9%,可根据抑尘效率变化拐点确定抑尘剂最佳成本效益稀释倍数;在13. 1~17. 2 m·s~(-1)风速范围内,抑尘效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③使用便携式风洞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可以量化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建议对风蚀扬尘抑尘剂开展抑尘有效期和环境友好性测试.  相似文献   
43.
以煅烧后的珍珠贝壳为载体,采用原位水解法制备出纳米Cu2O/珍珠贝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活性大红染料B-3G的脱色实验对光催化材料的活性进行讨论,并采用XRD、SEM、EDS、FT-IR和UV-Vis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1050℃煅烧的珍珠贝壳为载体制备的纳米Cu2O/珍珠贝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强.Cu2O...  相似文献   
44.
结合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对素混凝土桩和PHC管桩桩承式加筋路堤工作性状开展现场试验调查,在路堤填筑中以及填筑完成后对路基沉降、孔隙水压力以及深部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软土厚度小于18m时,采用桩径为50cm的C15素混凝土桩,打穿软土层,桩中心间距1.8 -2.0m,平面呈三角形布置,桩帽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成尺寸为1m×1m×0.4m的面板,拓宽路基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填土高度和桩的龄期有关,路基工后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当软土厚度超过18m时,采用桩径为30cm,桩壁厚7cm的PHC管桩,按照桩中心间距2.5-3.0m间距呈正方形布置,桩帽采用设置双层钢筋的C30混凝土浇筑成尺寸为1.5m×1.5m ×0.4m的面板,路堤填筑完成后预压期内路基孔隙水压力基本未发生变化,路基几乎未发生侧向位移,路基剩余沉降很小,可以节省预压时间,尽早开展路面结构层施工,开放交通.  相似文献   
45.
高砷地下水具有极高的毒性,人类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可造成砷中毒。在查明山阴地区高砷地下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将室内批试验与PHREEQC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考察了投料比、pH值对铁硫化物除砷效果的影响,为原位修复高砷地下水工艺确定了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山阴地区砷超标地下水样的pH值为7.6~8.5,总砷浓度为17~242μg/L;反应体系的投料比和pH值是影响铁硫化物除砷效果的关键因素;仅投加Na2S对地下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极差,提高FeCl2相对于Na2S的投加量能有效地增大铁硫化物除砷的效果;当pH=7、投料比c[FeCl2∶Na2S∶As(Ⅲ)]为24∶12∶1时,铁硫化物对地下水中总砷的去除率可达99.6%,反应后的地下水中砷浓度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与弱酸性条件相比,弱碱性环境更有利于铁硫化物除砷;PHREEQC软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试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砷硫化物和铁硫化物的饱和指数(SI),从而影响铁硫化物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6.
针对混合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波动大、C/N低、总氮稳定达标困难等共性问题,开发出适宜于低C/N、贫营养等苛刻环境条件的高效脱氮菌剂.现场中试结果表明:经过脱氮菌强化后,生化系统脱氮效率提升8.5百分点,出水平均总氮较强化前下降3 mg/L,出水水质稳定性明显提升,生物强化效果显著.在不补加碳源条件下,深度处理出水总氮完...  相似文献   
47.
精细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酸性废水,盐化工厂产生碱性盐泥,可用之中和酸性废水。用两种方案确定反应比例关系。经过讨论建议选用方案二为实际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高、低浓度臭氧旁路处理对中试系统出水水质、污泥减量率的影响,采用两组系统(对照组:厌氧/缺氧/好氧(A/A/O),试验组:A/A/O+臭氧旁路处理)在5个工况下运行183d.结果表明,利用剂量为13mg/g MLSS(25mg/g MLVSS)臭氧处理占生物反应池容积20%的回流污泥时,系统运行性能良好;在此操作...  相似文献   
49.
对玻璃基底和金属基底的铝反射膜在紫外、低能电子、低能质子的综合环境作用下的光谱反射率退化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铝反射膜的光谱反射率均发生了退化,且光谱反射率的退化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在近红外波段退化很小;玻璃基底铝反射膜退化在420 nm左右出现峰值点,2种金属基底铝反射膜的退化的峰值点在450 nm左右。由于电荷沉积在玻璃中后会抑制带电粒子入射,因此玻璃基底铝反射膜的退化要小于金属基底铝反射膜。  相似文献   
50.
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通风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红  茹旭  黄国强  李鑫钢 《生态环境》2003,12(2):216-219
生物通风是一种去污效果好、操作费用低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文章概述了生物通风系统的结构、设计目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详细论述了生物通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现场应用、影响因素和强化技术及理论研究,并展望了生物通风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