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在一台四冲程六缸增压中冷的高压共轨柴油机上采用进气总管喷射无水甲醇的方式进行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实验(DMCC).通过改变共轨柴油喷射的主喷射时刻以及甲醇的喷射量,对柴油机燃烧和尾气排放进行研究.试验发现,纯柴油模式下,压缩冲程缸压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减小而增大,推迟喷油,后燃期延长,排气压力增大.甲醇替代率为30%时,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峰值缸压和峰值放热率均增大.在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模式下主喷射时刻对减少柴油机氮氧化合物(NO_x)排放具有较好的作用,同一替代率情况下NO_x排放随着主喷射时刻的推后而减少;主喷射时刻对碳烟(Soot)排放的影响则比较复杂,纯柴油模式下碳烟的排放随着主喷射时刻的提前逐步减少,而柴油甲醇二元燃料燃烧(DMDF)模式下碳烟的排放则随着主喷射时刻的提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MDF模式下主喷射时刻提前CO、HC排放均降低,且替代率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312.
孙菁亚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65-166
介绍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测定总氰化物的原理、实验方法和优点.  相似文献   
313.
炉膛吸着制度射(FSI)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相结合同时脱除SO_2和NO,在夹带流反应器中进行实验研究。在800-1200℃下喷射石灰石/尿素吸着剂或石灰石/铵盐吸着剂能同时脱除SO_2和NO。石灰石/尿素吸着剂表现出最高的脱硫脱硝能力,当Ca/S=2和N/NO=2时,其SO_2和NO脱除率分别能达到90%和80%。主要的NO脱除是NH_3与NO反应生成N_2所致,少量的NO脱除率(10%)是在CaSO_4的催化下,CaO与NO反应生成Ca(NO_2)_2的结果。本文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脱硫脱硝反应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4.
目的针对注含氧气体开发井筒管材腐蚀问题,系统性开展生产井动态腐蚀实验研究,明确注含氧气体开发井筒全寿命周期管材腐蚀速率的大小,为全寿命周期防腐材质选择及防腐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方法采用模拟渤海某油田生产井井口(27℃、2.0 MPa)、井中(98℃、13 MPa)、井底(135℃、18 MPa)工况,进行不同含氧量条件下的动态腐蚀实验,O2含量占总气体的3%(摩尔分数),采用模拟油田伴生气组分(CO2含量占伴生气组分的4.13%、总气体组分的4.01%),实验周期为14d,实验材质3Cr管材,对照组采用13Cr材质,仅在井底工况进行试验分析。结果由于生产井中O2(3%)和CO2(4.01%)共存,O2对CO2腐蚀起到显著催化作用,同时地层水电导率远高于注入井中的去离子水,因而随含氧量的升高,管材腐蚀速率急剧升高。3Cr和13Cr材质的腐蚀速率均远高于极严重腐蚀等级,单独使用材质防腐不适用于目标油田生产井工况。结论针对氧气、二氧化碳协同腐蚀的工况特征,应采用3Cr材质加咪唑啉类缓蚀剂进行防腐,同时加强氧气浓度检测,或者考虑采用ISO 15156-3推荐的双相不锈钢22Cr、超级双相不锈钢25Cr或28Cr。  相似文献   
315.
加膜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在流动注射体系中加气体扩散膜装置的方法,让水样中的NH4在NaOH载液中转变成NH3后扩散透过气体分离膜,再在H2SO4吸收液中又重新转变成NH^+4,以此在线分离出水样中微量NH^+4后用靛酚蓝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在5~80μg/mL和200~500μg/mL这2个区间内分别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998。对500μg/mL样品10次测定的RSD为1.6%,  相似文献   
316.
将流动注射应用于水中氨氮的分析,并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于结果的影响。经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基本不存在干扰,线性范围0.1~10mg/L(以峰高定量),5~50mg/L(以峰宽定量),最低检出限为0.05mg/L,对于饮用水和污染水的在线分析有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17.
发光菌的流动注射分析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东星  邓永智 《环境化学》1997,16(5):463-469
本文以明亮发光杆菌作为污染物质毒性检测的指示生物,探讨了有机磷农药、酸、碱、分配等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研究了pH值、温度对有机磷农药降解的影响;测定了该本系对水体中的部分重金属离子,无机离子、阴离子洗涤剂SDS和大肠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并对采自于厦门市区的若干水样进行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318.
水中硝基苯的快速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的硝基苯,分别采用2%QF-1+1.5OV-1ChromosorbWAW-DMCS(80-100目)(Ⅰ)和5%聚乙醇-6000101白色担体(40-60目)(Ⅱ)为固定相的两种不锈钢柱,FID检测器,对硝基苯完成分离,本法进样4μl的检测限为0.25mg/L,能满足应急污染监测的需要。对柱Ⅰ,提出了一种改善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9.
流动注射分析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挥发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FIA),利用先进技术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标准系列配制、取样、前处理、数据报告等。结果准确、精密、快速、灵敏、杂质干扰少,用于水中酚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model to describe pulse injection experiments. This model solves the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back diffusion from the clay core to the inlet and from the outlet to the clay core. In most analytical models, back diffusion is neglected. For sufficiently high Péclet numbers, this is a good approximation. However, in experiments where the Péclet number is low, back diffusion is important and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An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the present model is that both concentration and flux are conserved at the inlet and at the outlet of the clay core. This model is used to fit pulse injection experiments with iodide and tritiated water (HTO) in clay cores. The (new) model is required for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ince in clay layers advection is very slow leading to a low Péclet number. The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on clay cores taken from different depths from the Boom Clay and the Ypres Clay layer under the site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of Doel (Belgium). The quality of all fits is excellent and the obtained parameter values are coherent. For HTO, the fitted value for the diffusion accessible porosity is consistent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water content in Ypres Clay cores. In both types of clays,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t zero flow is between 10(-10) and 2 x 10(-10) m(2)/s for iodide and between 2 x 10(-10) and 3 x 10(-10) m(2)/s for HTO. The dispersion length is in the order of 10(-3) m. The average value for the diffusion accessible porosity is between 0.35 and 0.4 for HTO and between 0.2 and 0.25 for iod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