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633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碳经济下煤气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在高碳经济结构下去探寻。只有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煤炭,大力发展新型煤气化技术,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国有新型煤气化技术,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与环保之路。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平行运行3个分别以O2、NO-3、NO-2为电子受体的SBR除磷系统,探讨了反硝化除磷区别于好氧除磷的工艺特征及其内在微生物竞争机制.NO-2不会对经驯化后反硝化聚磷菌(DPAO)的缺氧吸磷产生直接抑制作用,但其作为反硝化除磷电子受体的效能远低于NO-3;具备利用NO-3而缺乏NO-2反硝化酶系的DPAO(DPAO5)流失及聚糖菌(GAO)增殖是根本原因.而NO-3是一种高效电子受体,其反硝化除磷效能与以O2为受体的好氧除磷系统相当,两者在除磷计量学和功能菌群构成上十分接近.作为聚磷菌(PAO)的竞争者,GAO在3个研究系统中均大量存在.基于对不同电子受体的利用能力,PAO包含PO、PN、Pn、PNn、PON、PONn等6个种类.PON和PONn等兼性PAO是生物除磷的主体,其在污泥中比例越高,系统的除磷负荷也越大,即SBRo>SBRn5>SBRn3.  相似文献   
993.
全向春  汤华  王育来  何孟常 《环境科学》2009,30(7):2099-2104
以携带pJP4质粒的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 SM1443∷gfp2x(pJP4∷dsRed)为供体菌,考察了pJP4质粒在4种纯菌中的转移效应;并分别针对活性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和河流沉积物系统,通过实验室小试实验考察了该基因工程菌对不同系统目标污染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强化降解效应.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中的pJP4质粒能够以广泛的微生物细胞为受体菌发生水平转移;向活性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和河流沉积物系统加入一定量的基因工程菌,对2,4-D的降解都能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活性污泥系统(2,4-D初始浓度为450 mg/L),强化与对照系统反应143.5 h时2,4-D去除率分别为66%和54%;对于生物膜系统(2,4-D初始浓度为180 mg/L),强化与对照系统在反应113 h时对其去除率分别为99%和61%;对于颗粒污泥系统(2,4-D初始浓度为160 mg/L),强化系统2,4-D在62 h接近完全去除,而对照系统66 h去除率仅为26%;对于沉积物系统(2,4-D初始浓度为2 mg/L),强化与对照系统344 h去除率分别为93%和69%.激光共聚集扫描显微(CLSM)分析揭示并证实了不同基因强化系统接合子的形成与存在.  相似文献   
994.
中尺度水体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以连通保定市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向白洋淀补水项目为例,提出按事件属性比例确定单事件概率的方法,并使用故障树法分析了总体引水水体污染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沿线污染源对引水水体存在较大风险,现状风险概率为0.373,污染物一旦在项目运行期进入水体可给水体增加约64.53 mg/L的COD、4.57 mg/L的氨氮、0.066 mg/L的挥发酚,增加值较大.按事件属性比例确定基本事件概率,对不确定性水质风险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非接触式读卡模块ZLG500A数据传输时序和传输协议,并采用ARM微处理器LPC2103的GPIO方式,根据ZLG500A的数据传输规范模拟相应的SPI时序,设计非接触式IC卡控制器软硬件系统,完成了非接触式IC卡数据的读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非接触式IC卡门禁应用系统,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6.
低温等离子体烟气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可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目前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介绍了研究规模最大的3种低温等离子体烟气处理技术(电子束、脉冲等离子体、直流电晕等离子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讨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植被下土壤碳转移对岩溶动力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是陆地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最佳场所,也是岩溶发育最为活跃的部位。土壤~岩石(土箱)、草本植物(麦冬)-土壤-岩石(草箱)、木本植物(黄杨)-土壤-岩石(树箱)体系中碳循环的模拟试验显示,黄杨具有较大的树冠可截获更多的降雨,根系的呼吸作用、分泌作用和土壤微生物活力的提高,使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提高,树箱比土箱、草箱分别提高148.08%、75.01%,而土壤呼吸排放CO2的量则分别提高175.75%、171.14%;随水排泄的无机碳浓度分别提高77.78%、72.49%,排泄的总量分别提高166.49%、153.81%。碳循环强度的增加,使土下碳酸盐岩的侵蚀能力加强,树箱比土箱提高2.84倍、比草箱提高1.36倍。  相似文献   
99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将对湖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产生深远影响。该工程所淹没土地利用强度大,利用效率高,故淹没损失大;移民开发、工矿及公共基础设施搬迁用地大,移民开发将受到资金和生态环境的制约;补偿工程所占用耕地将对湖北省耕地占补平衡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效益。工程开工对湖北省土地开发利用是弊大于利。建议移民安置以外迁安置为主,后靠安置为辅,结合库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行开发性移民政策,移民搬迁用房和各项专业设施复建尽量少占耕地;库区土地开发应以提高现有耕地质量为主,以开垦荒山荒坡为辅,考虑从中线工程收益中拿出资金用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并补偿汉江中下游因调水而遭受的农业、航运及环境质量的损失。为了尽量保护农业用地的生产能力,引江济汉工程沿线的农田水利系统恢复功能应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相似文献   
999.
厌氧条件下有机氯代烃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土柱实验,对3种弱还原条件下氯乙烷和氯乙烯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硝酸盐和氧化锰存在条件下,1,2-二氯乙烷(1,2-DCA)和一氯乙烯(VC)可发生氧化降解,其中,1,2-DCA转化速率在反硝化和锰还原过程中分别为1.18/h和0.54/h,VC转化速率分别为0.29/h和0.15/h.在Fe(OH)3存在条件下,VC无明显降解,1,2-DCA的降解亦受到抑制.其它有机氯代烃,如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及二氯乙烯异构体等,在3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均未发生降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土壤腐殖质氧化还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杰  李黎  孙国新 《环境化学》2012,31(12):2002-2007
以国际腐殖质协会腐殖酸和实验室提纯腐殖酸为研究对象,发现被H2还原前后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明显不同,但有共同的变化趋势:还原态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图的波峰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还原前,说明腐殖酸还原过程有类似π-π*化学键断开的结构变化.对苯醌是腐殖酸氧化还原醌基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将其还原前后与腐殖酸还原前后的荧光光谱对比,发现两组变化趋势一致,这一发现是利用荧光特性量化腐殖质氧化还原官能团的基础.利用铁氰化钾测定腐殖酸的得失电子能力,发现不同土壤提纯的腐殖酸得失电子能力有一定差别:鹰潭土壤腐殖酸和桃源土壤腐殖酸在原态下对三价铁的还原能力都较弱,分别为0.998和0.465 meq.g-1C(原态转移电子数);但还原后得电子数(还原态转移电子数减原态转移电子数)分别为3.384 meq.g-1C(鹰潭土壤腐殖酸)和1.187 meq.g-1C(桃源土壤腐殖酸).鹰潭土壤腐殖酸具有较高的得电子数,与其具有较高荧光峰值这一结果互相支持.结合得失电子能力测定,利用光学分析方法,量化官能团,预测氧化还原反应进程,使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氧化还原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