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6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539篇
基础理论   227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61.
The disinf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achievement; however,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disinfection is the gener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Many of the identified DBPs exhibit in vitro and in vivo toxicity, generate a diversity of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and may be hazards to the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Only a few DBPs are regulated by sever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gencies and it is not clear if these regulated DBPs are the forcing agents that drive the observed toxicity and their associated health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combine analyt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ata to resolve the forcing agents associated with mammalian cell cytotoxicity of drinking water samples from three citie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trihalomethanes (THMs) and haloacetic acids may be a smal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cytotoxicity of the organic material isolated from disinfected drinking water. Chemical classes of nitrogen-containing DBPs, such as the haloacetonitriles and haloacetamides, appear to be the major forcing agents of toxicity in these samples. These finding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that primarily rely on the levels of THMs to define DBP exposure among populations. The TIC-Tox approach constitutes a beginning step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the forcing agents of toxicity in disinfected water.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究自行设计研究锚固结构电化学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针对通用电解池存在的缺点,自行设计电解池,模拟岩土工程中锚固结构综合受应力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环境,使锚固结构沉浸在1.0%Na Cl溶液中进行腐蚀,并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检测,通过比较设计电解池与实验室电解池的测试结果,验证设计电解池的可行性。结果实验室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实验结果相似性很高。结论所设计的电化学模型能够很好地研究锚固结构在综合因素作用下的腐蚀规律,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3.
产气肠杆菌燃料电池产电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铁还原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与基于产氢细菌的MFCs各有优劣,前者能量利用效率高,但底物利用范围有限;后者底物利用广泛,但其依靠悬浮细胞产电,电子回收率较低.本研究以1株具有铁还原活性的产氢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XM02为产电微生物,构建了3种不同阳极材料的空气阴极MFCs,通过输出电压和库仑效率的比较以及扫描电镜观察阳极形貌等方法对此菌的产电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采用比表面积大且具有氢催化活性的碳毡作为阳极材料时,可显著改善MFCs性能,库仑效率由载铂碳纸阳极MFC的1.68% 提高至42.49%,远高于已报道的其它产氢菌燃料电池.扫描电镜证实大量细菌细胞附着在阳极表面,形成阳极生物膜.采用非生长基质实验排除悬浮细胞的产电作用,证明附着在阳极的生物膜对产电起主导作用,认为生物膜原位产氢-氧化是此菌的主要产电机制.  相似文献   
964.
通过筛选获得1株Shewanella baltica,分别改变阳极基质种类、浓度、pH和温度,考察不同条件下接种该菌后MFC产电特性.乳酸钠作为基质时接种该菌的MFC产电功率密度最大,MFC产电功率密度和基质浓度满足Monod模型.阳极溶液pH和温度对接种该菌的MFC产电功率密度影响最大.阳极溶液pH为8时接种该菌的MFC产电功率密度最大可达1236mW/m2,最大功率密度上升主要是阳极内阻和阳极电势影响所致.接种该菌的MFC最大产电功率密度在50℃达到1197mW/m2,最大功率密度随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对阳极内阻的影响,20~50℃时MFC电流密度与温度满足Ar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965.
The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e ects of parathion-methyl were examined by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assay and a long-term experiment with wistar rats. The potential mutagenic e ect of parathion-methyl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100 bacterial cells was observed without rat liver S9 metabolic activation. Parathion-methyl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fo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rat pancreas and liver. The long-term ra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parathion-methyl exposure for 3 months can caus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rat pancreases acinar cells and pancreatic hepatocytes. Atypical acinar cell focuses (AACF) were determined in the liver and pancreas of the rats. The results from short-term Ames test and long-term rat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parathion-methyl would be potential carcinogenic.  相似文献   
966.
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黄姜废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超  薛安  赵华章  张宝刚  倪晋仁 《环境科学》2009,30(10):3093-3098
以黄姜废水为底物,采用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验证了MFC处理黄姜废水的可行性,研究了进水COD和SO42-浓度对产电性能的影响.控制电导率和COD等条件一致,黄姜废水最大功率密度为葡萄糖配水的80.3%.低COD浓度条件下MFC产电稳定,功率密度随COD浓度上升而提高,最高为322 mW/m2;当COD提高至2766 mg/L以上时,MFC稳定产电的时长缩短且更新基质后无法恢复最佳产电水平,表明过高的COD负荷会抑制产电微生物活性.COD最终去除率在68.2%~84.8%之间,且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去除率有所下降.进水SO42-浓度的提高使MFC输出功率密度增大,但当SO42-浓度>7 716 mg/L(电导率>8.19 mS/cm)时,继续提高SO42-浓度无法使功率密度增大.与沉淀SO42-后的废水比较,含硫原水的最大功率密度平均下降14.5%,其库仑效率也随SO42-浓度提高明显下降,表明存在SO42-作为电子受体被还原,降低了MFC的效率.  相似文献   
967.
不同浓度甲醛致大鼠肝细胞DNA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武阳  常青  杨旭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415-2419
为了探讨外源性化合物暴露致内脏细胞DNA氧化损伤程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尝试以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为分子生物标志物,以甲醛为模式外源性化合物,以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为参考指标,应用大鼠肝细胞悬液进行体外染毒实验研究.同时,实验设置甲醛染毒的终浓度分别为0、5、15、45μmol· L-1,在大鼠肝细胞悬液染毒1h后,分别测量了肝细胞悬液中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甲醛浓度升高,大鼠肝细胞中8-OHdG和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F=59.55,p<0.01;F=75.82,p<0.01),高浓度组(45μmol·L-1)8-OHdG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中浓度组(15μmol·L-1)的这种差别也具有显著性(p<0.05, p<0.01),低浓度组(5μmol·L-1)的这种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因此,8-OHdG不但可以用于血液和尿液样品的检测,而且采用本项研究摸索出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很好地定量测定内脏细胞DNA氧化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68.
在混响室和GTEM室中用连续波对同一敏感电路进行电磁辐照,测量电路的干扰阈值,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绘出混响室和GTEM室中电路干扰阈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随频率的变化曲线。据此对混响室和GTEM室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计算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对混响室和GTEM室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69.
基于汇水单元的甬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宁波市甬江流域为例,以GIS技术辅助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通过建立污染源一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对甬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得到甬江流域的模拟河网和流域汇水图,构筑了水污染控制单元,作为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基本工作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甬江流域的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养量(COD)总量控制分配原则,提出了排污许可量核定定量程序,为甬江流域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0.
介绍了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载体特性、反应特性,探讨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