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343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12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140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30-1941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 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 ℃,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亦无显著跳跃趋势,年降水距平大致以1976年为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分界线,年降水平均每10 a增长-1.3%。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随着印染工艺不断更新,大量化学分子结构复杂的化工染料应用到印染行业,使得常规的水处理工艺难以降解印染废水中的染料。本文以活性黑(RB5)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高压放电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来降解染料废水,考察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和气体流量对RB5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浓度高染料其降解率相对较低;通入氧气量增加,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和活性物质数量也增加,RB5的降解率也增大,但气流量不宜过大;高压放电产生的各种活性物质容易破坏染料发色基团的分子链,使其脱色。  相似文献   
73.
聚β羟基烷酸盐(PHA)以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再生性成为最有前途的生物高分子材料.本文基于甘油作为基质在饱食-饥饿模式下富集合成PHA的混培物,以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和葡萄糖作为基质考察混培物合成PHA的基质广谱性,结果表明乳酸和乙酸作为基质时PHA的产率系数较高;使用不同比例乙酸/丙酸混合基质时,PHA产量随着乙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乙酸/丙酸为3∶1时PHA产量最高.通过活性污泥同时贮存与生长模型模拟与线性回归两种方法证实,在单一基质或乙酸/丙酸混合基质情况下,PHA合成速率与OUR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基于在线OUR测量数据可以实时估计PHA合成量.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厦门市五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分析了厦门市1987年-2006年间各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各地类在各年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油品装卸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在两个城市的油库和加油站对油品的装油、卸油过程,以及装油的油罐车从油库向加油站行驶的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进行了静电检测。通过对大量油罐车内油面电位的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装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远远小于标准所规定安全油面电位,有缩短稳油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6.
胞外聚合物磷酸盐形态对生物除磷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DO条件下污泥龄(SRT)分别为10 d和30 d的两组实验室A/O-SBR反应器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胞外聚合物(EPS)磷酸盐形态对生物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絮体中的磷主要分布于EPS中,PO3-4-P和聚磷酸盐(Poly-P,包括低分子量聚磷酸盐LMW PolyP和高分子量聚磷酸盐HMW Poly-P)是EPS磷的主要形态;EPS对生物除磷的影响明显大于细菌细胞,EPS磷的厌氧降低量和好氧升高量为胞内磷变化量的2.8~6.4倍.EPS中的LMW Poly-P和HMW Poly-P含量均表现厌氧降低和好氧升高的变化规律;对于相同SRT的污泥,中DO(2.5~3.5 mg·L-1)条件较低DO(0.7~1.0 mg·L-1)条件下EPS的LMW Poly-P和HMW Poly-P有更大的厌氧降低量和好氧升高量,对应着更明显的生物除磷过程,说明EPS不仅是生物除磷过程的中转站,而且参与了生物聚磷过程.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出口单位流量与人流时间之间的关系,以某体育馆为例,进行对某一出口常态下的人流观测实验.通过理论计算和建立Cubic回归模型对采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单位出口流量最大值为2人/(m·s),稳定值为0.8-1.2人/(m·s),最小值为0.2人/(m·s).出口单位流量是人流时间的三次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单位流量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个定值,而且单位出口流量稳定值分布在初期.本文对性能化防火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With the income increase of elderly people in Beij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eisure facilities since 2000, the quality of elderly people leisure life in Beijing has obviously increased com- pared to t...  相似文献   
79.
电絮凝处理油田生化出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减轻对后续处理中超滤膜的污染,采用电絮凝法处理油田生化出水,降低油田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研究了电流强度、曝气时间和pH值对水中总有机碳(TOC)和浊度除去效果的影响以及pH值随曝气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光谱对絮凝处理前后水中总溶解固体进行了分析,优化了电絮凝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当水流速度控制在50 mL/s,电流强度为2 A,500 mL絮凝出水的曝气时间为30 min时,整套絮凝工艺对TOC的去除率为48%,浊度去除率为42.9%,COD去除率为44%。  相似文献   
80.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has undergone anthropogenic changes in landscape structure, with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e.g., urbanization) and decrease (e.g., reservoir construction) stream flashiness and flooding. Assessment of the outcome of such change can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efficacy of curren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to manage water resources. We (1) examined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floods, and stream flashiness and (2) assessed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land cover and flow‐regulating features (e.g.,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rtificial water bodies) on stream flashiness from 1991 to 2013. We found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which coincided with decreasing trends in floods. In contrast, stream flashiness, overall,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However, upon closer examination, 20 watersheds showed stable stream flashiness, whereas 5 increased and 6 decreased in flashiness. Urban watersheds were among those that increased or decreased in flashiness. Watersheds that increased in stream flashiness gained more urban cover, lost more forested cover and had few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stalled than urban watersheds that decreased in stream flashiness. We found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artificial water bodies in regulating flashy floods. Flashiness index is a valuable and straightforward metric to characterize changes in streamflow and help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