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61.
撞击流作为一种过程强化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显著强化相间传递和微观混合,可应用于环保工艺、设备中,以达到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目的。本文在简述撞击流基本原理和特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撞击流技术在细颗粒物(PM2.5)脱除、烟气脱硫脱硝、废水处理、废气吸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优势,同时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废水处理的新型双组分层式撞击流反应器。最后指出,深入探究撞击流复杂体系的机理以及耦合其他新型技术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Cr(Ⅵ)在带结构正电荷的Mg-Al型类水滑石(HTlc)上的脱附性质,考察了多种脱附剂的脱附性能,研究了脱附剂种类、浓度、pH值和脱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脱附平衡时间比吸附平衡时间稍长,不同的脱附剂脱附效果不一样,对同一种脱附剂来说,随着脱附剂浓度的增大,脱附量增大;随着pH值的升高,脱附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3.
分层填料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2种混合填料(5%粉煤灰+95%土壤和5%腐熟干牛粪+95%土壤)分层装填的3种不同结构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水中各主要污染因子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且能承受一定的污染负荷波动;除总氮外,系统出水各项指标最低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出水外排不会造成地表水污染;添加腐熟牛粪大大提高了系统总氮、硝氮的去除效率,出水稳定后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建议选择2种填料填充高度各半的填充模式,以便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最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4.
Estimating the change of porosity in the saturated zone during air sparg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A ir sparging rem oves volatile organic conta- m inants from a saturated zone by com bining volatilization and aerobic biodegradation. A ir is injected below the w ater table through a slotted screen in a sparging w ell, and then rises to the…  相似文献   
65.
近断层强地震动下双层竖向重叠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断层地震动的特性显著地不同于距断层较远的地震动,基于江苏省的地震环境和南京地铁的建设背景,以深软场地中的双层竖向重叠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地基土-地铁隧道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以软件ABAQUS为计算平台,考虑土体和隧道混凝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了近断层强地震动作用下地铁双层隧道的水平向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层隧道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存在地铁隧道外侧的动应力大于隧道内侧的情况,且隧道的动应力比南京人工波(模拟距离断层较远的中远距离地震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动应力大1.4~3.4倍;双层隧道上、下两层隧道的动应力幅值均比其对应位置处的单层隧道小;双层隧道的相对水平位移均比其对应位置处的单层隧道大,双层隧道上层顶部的相对水平位移是浅埋单层隧道的1.29~1.69倍;双层隧道底部的加速度反应时程曲线与浅埋或深埋单层隧道的区别不大,其峰值加速度的差异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66.
层状场地中任意形状沉积河谷对平面SH波的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边界元方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场地中任意形状沉积河谷对平面SH波的散射;利用土层的精确动力刚度矩阵求解了应力和位移的动力Green函数;结合间接边界元法,研究了沉积河谷宽度、厚度、入射角、入射频率等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并与按一维场地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沉积河谷有明显的二维散射效应,与一维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别显著。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合理考虑沉积河谷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苏通大桥初设阶段主桥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计算了苏通大桥初设阶段主桥近300 m深场地的地震反应。将三种地震波从基岩输入,并考虑了行波效应,从而得到不同计算工况下8个桥墩所在场地的地震反应结果,列出了工程场地地表的部分绝对加速度和绝对位移的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来看,土层的地震反应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土层计算模型、土层的地质地形条件、行波效应。当有倾斜河谷地形时,采用一致输入下水平均匀分层土层的简单模型后,计算所得的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与实际场地精细化模型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距。是否考虑基岩面上地震波的行进过程,也会对场地地表的地震动参数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王小蓉  吴平霄 《环境科学》2012,33(7):2432-243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Cr摩尔比为1∶1~5∶1的Zn/Cr型阴离子黏土(Zn/Cr-LDHs),选取2∶1 Zn/Cr-LDHs分别在300、400、500℃条件下放入马弗炉中煅烧2 h,制备了煅烧阴离子黏土(Zn/Cr-LDO).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原子吸收法(ASS)、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对上述制备的材料结构形态进行表征.研究2∶1 Zn/Cr-LDHs和Zn/Cr-LDO在紫外和避光条件下对活性艳橙X-GN的去除.实验表明,2∶1 Zn/Cr-LDHs的吸附效果不受紫外光照射的影响,煅烧后形成的Zn/Cr-LDO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对活性艳橙X-GN的去除率是避光条件下的2倍,说明煅烧后的Zn/Cr阴离子黏土具有光催化性能,Zn/Cr-LDO对活性艳橙X-GN的去除是吸附和光催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9.
Streptomycin (STR)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bacterial infection treatments.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PEC) sensors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which can be measured using the photosensitivity of its active material. We prepared a novel PEC sensor to detect STR using Bi/BiVO4/LDH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heterostructures as an active material, which is photoactive in the visible light wavelength range.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LDH and Bi/BiVO4 enhanced the material photocurrent response, which was linear to the STR concentrations in the 0.01–500 nmol/L range. The STR detection limit by this sensor was 0.0042 nmol/L. Our novel PEC-based sensing strategy includes using an ultra-sensitive and highly selective sensor for STR detection. Additionally, the two-pot synthesis of Bi/BiVO4/LDH developed in this work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相似文献   
70.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青藏铁路路堤、路堑过渡带冻土路基分层沉降变形现场监测资料,笔者分析了路基变形的来源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路堑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换填土层的固结变形;零填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基底以下至原冻土上限之间活动层的压密变形;路堤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在较高附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压缩及蠕变变形,该变形在目前尚无明显衰减趋势,且相同时期各层沉降量明显比路堑段及零填段大,必须引起注意;最后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系统开展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变形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