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为探讨铅锑冶炼区重金属在土壤中分布及迁移特征,在广西河池铅锑矿冶炼区周围根据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分别选取菜地土壤、荒地土壤、林地土壤这3个典型剖面,对区域内土壤剖面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剖面中重金属元素Sb、Pb、As、Cu明显在表层富集,最高值都出现在0~2 cm的表层土壤中;Sb、Pb和As在剖面60 cm以下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元素淋溶难易的总体顺序为:Sb>As>Cu>Al,Pb.土壤的耕作对重金属在剖面中的下渗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表层土壤孔隙水中高含量的重金属可能对作物造成毒害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危害居民的健康.Sb、As相对于Pb容易从土壤进入孔隙水,在剖面中迁移.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金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及碳酸盐胶结物中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与沉积有机物和海相碳酸盐岩有关,源自碳酸盐岩热解作用和去碳作用以及沉积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和脱羧基作用。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反映了成矿环境为高氧逸度环境。硫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矿床中石膏矿体中的硫可能来自三叠系古大洋硫酸盐矿物。而金属硫化物矿物中的硫具有多源性,其主要来源为生物或细菌还原地层中膏盐(石膏、硬石膏、有机质等)的还原硫、壳源硫和有机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顶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应源自地壳。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迁移特征,在凤凰铅锌矿区分别选取楠木冲新开井矿口自然土壤剖面(A)、桐木洞老矿井矿口自然土壤剖面(B)和矿渣下覆土壤剖面(C)3个典型剖面,结合剖面中的新鲜母岩及矿区的耕层土壤、水稻、矿石、废矿、矿渣等样品,对区域内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特征进行了凋查分析.结果发现,A剖面中重金属明显在底层富集,而B剖面中重金属则呈现屁著的表层富集趋势,C剖面中重金属表层富集的趋势相对较弱.不同剖面中重金属元素按照淋溶难易排序依次为:Zn>Cd>Pb≈Hg.除Pb的含量表现为为C剖面>B剖面>A剖面外,3个剖面中Zn、Hg、A8、cd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剖面>C剖面>A剖面.以上结果表明,风凰铅锌矿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来源、迁移和富集既与原生地质环境有关,更与人类采矿活动及开采历史密切相关.人为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对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的积累起到主要作用,矿渣的随意堆砌也加剧了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74.
铅锌尾矿重金属耐受细菌分析和质粒检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不同铅锌浓度的重金属选择性平板,对堆积时间为20a的铅锌尾矿中细菌重金属耐受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质粒检出率进行测定,为深入了解细菌对重金属的适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尾矿中重金属(Pb、Cu、Co、Cd)总量及EDTA提取态含量均显著性地高于对照土壤,而可培养细菌的数量要极显著性地低于对照土壤。尾矿与对照土壤均有一定的重金属耐受细菌群体,但总体上,铅锌尾矿重金属耐受性细菌数量要略多一些。耐锌细菌的质粒检出率分别为74.07%(尾矿)和70.59%(对照),耐铅细菌的质粒检出率分别为93.1%(尾矿)和90.3%(对照),尾矿土壤耐性细菌质粒的检出率要高于对照土壤。  相似文献   
75.
对广西河池铅锑矿冶炼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冶炼区土壤受到较高含量的Sb、Pb污染,As、Zn和Cu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中的w(Sb)和W(As)分别为155~30439mg/kg和27~17611mg/kg。冶炼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距离冶炼厂的距离有密切关系,不同重金属的衰减呈现不同的特点。研究区内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三种不同土壤类型Pb、As、Cu、Sb的含量关系为:水稻田>菜地>荒地。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Sb、Pb、As、Cu、Cd为密切相关的一组元素,可判定它们都与冶炼厂排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某铅锌选矿用排水量大,选矿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毒的化学成分,会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通过对选矿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了铅、锌和金的回收率;采用调pH—氧化混凝—沉淀—吸附的废水处理工艺,出水符合GB 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水全部回用于选矿。在闭路循环条件下,选矿废水回用的选矿指标稳定,与使用新水的指标相近,可以实现选矿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77.
大型冶炼厂重金属环境污染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北某大型冶炼厂周边的土壤-水-水体底泥-农作物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旱地土,均表现为耕作层显著地高于深层.其中,Cd含量为国标三级土壤阈值的8~26倍.Cu、Pb、Cr、Ni、Zn在大多数样品中不超标,但远高于对照区.耕作层中重金属的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分量之和大大高于弱酸提取态,而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分量之和则远高于残渣态.深层的弱酸提取态含量远高于其余3态之和,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该区域生长的蔬菜呈现Cd、Pb复合污染,糙米中Cd含量超标.作物的重金属污染与元素的形态分布密切相关,其中弱酸提取态分量愈高,作物愈易受污染.  相似文献   
78.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西岩溶地区某铅锌矿区农田土壤中Cd、Zn、Pb、Cu四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Cd、Zn、Pb、Cu的污染,且水田污染较旱地严重;与广西土壤背景值相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Cd,在水田和旱地中超标率均为100%,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312.94和33.67;其次是Zn,在水田和早地中超标率分别为100%和34%,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38.34和2.11;污染最轻的为Cu,超标率仅为7%.空间分析表明,有效态Cd、Zn、Pb、Cu的块金系数分别为2.7%、0.2%、6.5%、0.13%,体现了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四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在离原铅锌选矿厂较近的西北偏西面有效态Cd、Zn、Pb、Cu含量最高,沿着西北偏西至东南偏东的灌溉渠流向,有效态Cd、Zn、Pb、Cu的含量呈递减趋势,东部旱地有效态Cd、Zn、Pb、Cu含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效态Cd、Zn、Pb、Cu在污染区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有效态Cd、Zn、Pb、Cu与pH、阳离子交换量、粘粒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9.
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电解槽大修渣的危害性,对大修渣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大修渣中阴极碳块的利用途径,在作最终处理时,将石灰渣与大修渣混合堆存,可有效防止废渣中可溶性氟随雨水向下渗透,减轻对土地及地下水的污染,复土后的渣场可还林(耕),实现大修渣无害化堆存。  相似文献   
80.
Geostatistical and multivariate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 are used to describe patterns of soil pollution with inorganic contaminants in Celje County, Slovenia. Groups of contaminants and polluted sit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cluster analysis and confirmed with multidimensional variance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yields an identification of not directly observa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taminant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contaminants were assessed by applying semivariogram analysis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Zinc, Cd and Cu were identified as a pollutant emitted from the zinc smelter, Pb also from other sources, and Cr and Ni mostly from geological parent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